約翰鄧普頓不僅其投資公司的客戶寫過很多信,他還為他們提出過很多建議。下面附上鄧普頓最負盛名且最中肯的觀點,以格言的形式給出。(1)對于所有的長期投資者而言,只有一個目標——“稅后實際總收益最大化”。(2)創造一份出色的投資記錄,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工作,這比絕大多數人想象的要難得多。
巴魯克說“沒有一位投機者每次都能做對。實際上,有一半的次數做對,已經是很高的命中率了。一個人如果有迅速止損的意識,就算十次只做對三四次,也應該成為富翁。”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美國金融家,享年94歲(1870年8月19日-1965年6月20日),被譽為投資鬼才,投機大師,然而人們更愿意稱他為“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從事金融投資學習和工作的人大約都知道巴魯克學院(Baruch Coege),以金融投資課程著稱。巴魯克學院的前身是1919年由紐約市立大學商學院與土木管理學院獨立出來成立的College of the City of New York。1965年時為了感謝榮譽校友--華爾街的投資大師、白宮政客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M.Baruch)捐助學校9百萬美金,遂于學院名稱前面加上Baruch。、
網際網路代表新的科技、也帶來新的商機,改變我們獲得資訊和購買商品的服務方式。網際網路的前景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也毀滅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富。大規模的高科技泡沫(p.64) 亞瑪遜(75.2→5.51,跌幅98.7%)、雅虎(238→8.02,跌幅96.4%) 史無前例的新上市股狂熱(p.66) 2000年第一季,916家創業投資公司在1,009家新設立網路公司上投資了157億美元。 全球達康(TheGolbe.com)上市。這家公司的業務是線上訊息系統(online message board system)希望藉由出售廣告賺取高額收入。從前公司需要有收入和盈馀才能上市,全球達康兩者都沒有。 分析師推波助瀾(p.70) 分析師是這一次網路狂熱的啦啦隊長。研究部門和投資銀行的部門應該完全切割,研究部門為投資大眾服務,投資銀行為企業客戶的利益服務。但是在網路泡沫期間,分隔兩者的「萬里長城」變得更像「瑞士起司」。 股價衡量新標準(p.71) 分析師發明了許多非財務指標來衡量公司: 「眼球數」:觀看網頁或拜訪網站的人數。 「心靈佔有率」(mind share)成為廣受歡迎的非財務指標。 「光纖電纜鋪設哩數」:分析師爬進地道計算地下光纖電纜哩數,卻不注意這些電纜中僅有極微小的一部份用來傳送電訊。鋪設光纖電纜可以繞地球1,500圈。 媒體的渲染(p.73) 犯濫的出版品,正是投機泡沫的典型特徵。 網際網路把自己變成媒體的一部份。 股市被當作是體育事件,有賽前分析、交易的即時報導(懷疑論調不會提高收視率)。 股市周轉率創下歷史新高,短線交易者多,全美有1000萬名網路短線客(day traders)其中許多人辭去工作,走上這條簡單的發財路。 舞弊扼殺市場(p.76) 安隆設立數不清的複雜合伙關系,以掩飾該公司實際的財務狀況,虛列盈馀、會計舞弊。 美國房市泡沫和2000年代初的崩壞嶄新的銀行體系(p.81) 金融資產證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 衍生性的抵押擔保債券 更寬鬆的放款條件(p.83) 新體系貸款是在房價會永遠上漲的期待下所核發。(審核條件寬鬆、貸款成數高、國會施壓要求房貸能夠輕鬆核發) 房地產泡沫(p.84) 席勒(Case Shiller)繪製了經過通膨調整的房價指數。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房價確實下跌。2006~2007年金融海嘯前,房價指數增加一倍(200%)。(圖4-3經通膨調整的房價,縱座標有誤)
1.上揚的60年代(p.36) ?新紀元:成長股/新上市股的狂熱(1959~1962年)2.慘淡的70年代(p.49) ?五十種績優股本益比80~90倍(IBM、柯達、麥當勞、迪士尼等)3.喧囂的80年代(p.51)??新股上市卷土重來(生化科技泡沫)
第二章 ?瘋狂的群眾 ? 重點摘要近似瘋狂的貪婪是過去每一次投資熱潮所展現的主要特征。李本(Gustave le Bon):「當群眾聚集在一起時,所累積出的是愚蠢,而非智慧」郁金香狂熱(p.16)─17世紀荷蘭(1634~1637年) 金融市場的天賦之一便是,市場有需要助長投機時,他本身自會供應工具。選擇權提供一個利用投資來增加潛在報酬和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市場參與,與今日如出一轍。
第一章 ?「磐石」及「空中樓閣」重點摘要隨機漫步(p.4) 凡是未來發展方向不能依據過去行為加以推測者,就是所謂隨機漫步(Random Walk)。用在股票市場上,指的則是短期的股價變動無法預測,理財顧問、盈馀預測,或複雜的圖表模型都幫不上忙。說得極端一些,隨機漫步意味著一隻蒙著眼睛的猴子,對著報紙金融版擲鏢挑選出來的投資組合,也會和專家挑選的組合一樣好。
長線投資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投資環境,中國股市從前十年的冒險家的樂園轉型到后十年的投資者的樂園,絕不是像乘上了朝發夕至的提速列車,睡一覺醒來就達目的地,而是剛剛邁開第一步。選擇長線投資就意味著長期承擔了系統風險、政策風險、上市公司道德風險、擴容風險、金融風險在內的所有風險。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大,收益越高正是長線投資的魅力。換一種思路不難發現,其實長線投資風險最小。如果我們把長線投資比喻為一次路途顛簸的長途旅程,盡管途中要經歷無數次的烏云蓋頂,暴雨傾盆,但只要中途不下車,便會迎來云開日出時,安全抵達終點。在深圳,我們至今能聽到:一位企業的黨委書記,買入愛國愛家股而致富的美談:此翁傾自己的有限積儲,買下了單位職工不愿認購的全部股票,當時他跟所有的人一樣,并不知道股票能發財,而且能發大財!他當時想的就是共產黨員應該帶頭支持國家、企業建設,自己拿出點積儲權當是繳了黨費吧。無心插柳成蔭,幾年過后他持有的股票翻了上百倍,使他一下子成了百萬富翁。此后他繳了一筆可觀的黨費。無獨有偶,近幾日證券市場的新聞是突然從地縫里鉆出的老陶:此君從十年前涉足證券市場,居然創下了從1400元到億萬身家的神話!還有比老陶更離奇的,深圳一位投資者,十年前買入了幾百股發展股票,而今已增值千余倍,由于當時疏忽而末完成股權登記,而今陷入司法訴訟;一位幾年前賣了幾千股深錦興的老太太,已將所購股票忘得一干二凈,最后深錦興變成了百元大股憶安科技,老太太變成了百萬富翁都全然不知,最后是證券公司在媒體上千呼萬喚,老太太及家人才如夢初醒。這就是股市的魅力。這一切,都發生; 在投機大于投資的第一個十年!它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即使是在一個賭性十足的短線為主的市場,堅持長線投資仍然是最大的贏家有投資者會問,長線投資豈不把活錢套死,要等錢用還是得斬倉割肉?管理層近期將出臺的個人股票質押融資辦法將解決這道難題。在美國只要你出示股票賬戶,銀行進行簡單的鎖倉確認,不出幾小時,貸款就會進入你的賬戶。如果你投資的是一只質地優良的不動股,既能給你帶來不斷增值的投資樂趣,也會讓你新增一個融資工具,讓資金隨時變現;隨時享受獲利的成果。滬深股市固有的運行模型為:年初橫盤、年中漲、年末跌,其間多半時間由中小投資者在舉扛鈴,而后是跟在莊家身后追逐走馬燈似變幻的熱點,追漲殺跌。莊家在年初打壓吃貨,然后在年中拉升,在年末出貨兌現,周而復始,套牢了一茬又一茬中小散戶。散戶戲稱:春寒、夏熱、秋爽、冬冷。隨著莊股的淡出,這一模式也將壽終正寢,讓投資者感到這個冬天不再冷。當然,前提是投資者要穿上高科技材料制作的保暖內衣。不能再盲從跟隨股評家的指示去決定自己的買賣和選股了,要在股市中存活并且能成為贏家,就少不了對上市公司作長期的深入透徹的研究,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生命力是最為關鍵的問題,一但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要像雷達一樣追蹤投資對象,以便正確作出增倉或減倉的投資決策。相信自己的眼睛比相信別人傳遞小道消息的嘴巴,要牢靠得多。證券投資是一種智慧投資,對于因文化局限,看不懂財務報表的投資者可將用于做長線的資金交由各類投資基金去操作,以控制風險。私募基金的準入,無疑給中小投資者又增加了一個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