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閱讀心得(一)第二章 瘋狂的群眾 重點摘要

第二章  瘋狂的群眾   重點摘要

近似瘋狂的貪婪是過去每一次投資熱潮所展現的主要特征。李本(Gustave le Bon):「當群眾聚集在一起時,所累積出的是愚蠢,而非智慧」

郁金香狂熱(p.16)─17世紀荷蘭(1634~1637年)
金融市場的天賦之一便是,市場有需要助長投機時,他本身自會供應工具。選擇權提供一個利用投資來增加潛在報酬和風險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市場參與,與今日如出一轍。

南海泡沫(p.20)─18世紀英國(1720年)
南海泡沫時期正是英國人準備好要往市場撒錢的好時機。當時英國經過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儲蓄過多、投資機會過少。南海泡沫事件的輸家包括著名的科學家牛頓(Issac Newton),他說:「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但卻無法計算人類的愚蠢。」

華爾街垮了(p.25)─20世紀美國華爾街
1920年代,美國強調自由和成長機會的樂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美國恰是投機的理想環境。股友社結合專業經理人炒股票。
1929年9月5日,貝森缺口。
1929年10月29日單日成交量1,640股(相當于2010年單日數十億股)。
1929年秋天與往后三年的跌幅,除了AT&T只跌了四分之三股價之外,大部分的績優股都在1932年觸底前,跌了95%或更多。
崩盤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聯邦準備委員會提高利率,以懲罰投機者。接著在三0年代發生了「大蕭條」。

殷鑑無效?(p.33)
為何這些投機狂熱,總未能在歷史留下教訓?我沒有答案,但是我贊成投資大師巴洛克的說法,他說,瞭解這些歷史事件可以使投資人免于滅頂。

郁金香狂熱

助長郁金香投機的工具就是「買進選擇權(call options)」,期貨選擇權是以保證金的方式購買未來的商品,選擇權的保證金費用約市價的15~20%。期貨選擇權提供一個增加潛在報酬和風險的方法,將獲利或虧損都放大五倍。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擴大財務槓桿,在多頭中做多、在空頭中做空,獲利可能放大五倍。但是一旦做錯方向,可能就全軍覆沒(資金全部歸零)。

在股票市場,時間是投資者的朋友,股票不是零合游戲,長期的報酬持續往上。(至少有股息可以領)但在期貨市場,時間可能是投機者的敵人,期貨選擇權是零合游戲,扣掉交易的手續費,長期的期望值是負值。面臨斷頭的壓力時,更可能造成傾家蕩產。

南海泡沫

欺騙會如何讓貪婪的人更快速遠離財富。南海泡沫正是一連串的欺騙所導致的泡沫。南海公司不斷發新股、新公司不斷上市,以滿足永不饜足的投資需求。

事件最后由南海公司的董事和職員一手造成,他們明白公司的前景不足以支撐股價,便于1720年8月開始出清持股。消息走漏后,股價開始崩跌,恐慌的情緒持續的蔓延到不可收拾。

當時英國國會通過「泡沫法案」,禁止公司發行股票,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825年該法案廢止。

華爾街垮了

1928年3月到1929年9月,短短的一年半時間,許多美國的藍籌股上漲1倍到4倍不等(美國無線電RAC,18個月的漲幅434%)。推波助瀾的是股友社,一開始炒作特定的股票。股友社利用股友之間的一買一賣製造成交量,也拉高了價格。等股價吵高之后,接著找「專業經理人」配合(專業經理人為市場創造者,其職責是維持流動性及價格穩定)。更有一些找管理階層的人參與炒作。

所有的暴起必然伴隨暴落,暴起是股票的泡沫,暴落是經濟蕭條。只要有人參與其中,這種循環不會停止。請記得這些歷史教訓,免于在海嘯中滅頂?

作者:賢哥不錯

漲(0)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