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閱讀心得(一)第三章 60到90年代的股票價格 重點摘要

1.上揚的60年代(p.36)  新紀元:成長股/新上市股的狂熱(1959~1962年)


2.慘淡的70年代(p.49)  五十種績優股本益比80~90倍(IBM、柯達、麥當勞、迪士尼等)


3.喧囂的80年代(p.51)  新股上市卷土重來(生化科技泡沫)


日本的土地和股票飛漲(p.57)
1955~1990年,日本房地產價值上漲超過75倍。1990年日本房地產的總值是全美國房地產總值的5倍,當時世界總財富的20%。
1955~1990年,日本股市上漲了100倍,日本股市的市值4兆美元,是當時美國股市的1.5倍,佔全球資本市場的45%。
1989年利率開始上升,日本央行在1990年看到蠢蠢欲動的通貨膨脹,于是中央銀行開始信用管制,設法引導利率上升,以期抑制房價,使股市平靜下來。結果股市不是平靜下來,而是崩潰。財務的地心引力法則,畢竟沒有疆域之別。
閱讀心得

本章介紹1960年到2000年,全球發生的四次經濟狂熱與泡沫,內容相當精彩,以下僅列出各階段的重要特色。有興趣深入瞭解的朋友請自行閱讀原文。

(內文圖)《漫步華爾街》閱讀心得(一) 股票及其價值-06

上揚的60年代 的興衰特色

IBM、德州儀器等股價的本益比高達80倍以上,投資人瘋狂的追逐「電子股」。電子股狂熱的時期,沒有獲利的高科技公司也爭先恐后的上市,有些傳產公司在改名后(加上硅、電子),股價也出現狂翻好幾倍。

集團利用財務專長的管理人,藉由集團併購以提高企業的每股盈馀。(戲法詳見p.40~42,艾伯電子公司併購一家巧克力棒的貝克糖果公司)。這些「財務工程」產生了二項令人不安的因素:1. 集團企業并非百毒不侵;2. 政府和會計界非常關心合併的犯濫及可能的弊端。

六0年代的后期,投資大眾不再押「馬匹」(個股),而改押「騎師」(基金經理人),基金經理人為了講求短期的獲利,炒作「概念股」,最后概念股變成了泡沫。(全國學生行銷NSM跌幅98%、速食連鎖店績效統計跌幅99%)

慘澹的七0年代 的興衰特色

經過六0年代「概念股」的炒作,投資人把目光轉向「藍籌股」(大型績優股)。大型退休金、保險公司、銀行信託基金,這些大型法人的基金開始在績優股上投機。1972年五十種績優股的本益比高的驚人,新力索尼的本益比92、拍立得的本益比90、麥當勞的本益比83、迪士尼的本益比76。

比對一下這些公司目前的狀況,新力索尼在2014年虧損、拍立得在2001年宣告破產、麥當勞目前的本益比19、迪士尼目前的本益比22。從這些例子可以發現,既使是大型的公司也不可能長期獲利,也會有虧錢的可能,甚至于破產的下場,沒有永遠存在的公司。同時本益比從80到20,假設獲利狀況不變的話,股價的跌幅是75%。

喧囂的80年代 的興衰特色

80年代的生物科技盛行,猶如60年代的電子股,只是人們做不一樣的夢。生技公司需要長期認證過程,因此大多數生技公司沒有盈馀,市場如何評價呢?60年代的成長股股價,可以高到「盈馀」的50倍,80年代某些生技股股價,卻是「銷售額」的50倍。華爾街分析師用「發展中產品」的總值,去推敲該公司合理的股價(產品資產評價)。

「Z最好」(ZZZZ Best)一家清潔公司的傳奇(請參閱p.54)

(內文圖)《漫步華爾街》閱讀心得(一) 股票及其價值-08

日本的土地和股票飛漲

日本股市在80年代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幾乎要站上40,000點(38,957點),總體的股價淨值比超過5倍(大盤本淨比超過2倍,大致上就非常少見)。1992年8月指數約只剩下14,000(跌幅63%),可以比擬1929~1932年的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泡沫。

到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日本股市下跌到6,994點,與高點相比跌掉了3萬多點。因此,有人將1990年之后的日本,稱為失落的20年。

2007年,日本出現了40年來首次的人口負成長,往回推18年(1990年)正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的高點。

臺灣2014年,人口增長率約1.19%,預估2026年將出現人口負成長(2002年當時推估2028年臺灣將出現人口負成長。可見臺灣新生兒出生率下滑太快,比10年前預估提早了2年)。

近期臺灣房地產,從2003年開始起漲,低利率的環境助長了房市的飆升,臺灣房地產的漲幅雖然不能與80年代的日本相比,但也相當驚人,臺北市的房價租金比竟然高達60年以上。

1991~2001年,臺灣也曾出現房地產緩跌了10年,但薪資卻是年年調漲(詳見下圖)。這10年期間,市場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創造了許多的科技新貴(與產業政策息息相關)。

(內文圖)《漫步華爾街》閱讀心得(一) 股票及其價值-07

2003年SARS風暴之后,房市開始起漲,除了2008年稍微的緩和。2000年之后,員工薪水幾乎呈現停滯狀態(2005年、2011年各調漲一次3%)。甚至實質薪資出現倒退(薪資漲幅小于通膨)。

臺灣的房地產未來將如何發展呢?如果一個人辛苦工作一輩子的薪水收入,不吃、不喝都買不起房子,那麼買房子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呢?我相信,居住正義無法實現,我們的下一代絕對不會幸福。
 

作者:賢哥不錯

 

漲(0)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