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
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 |
PMI 是宏觀經濟變化的晴雨表,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預測和預警具有重要作用。PMI 指標體系包括制造業和非制造業領域,分別反映制造業和非制造業經濟總體變化趨勢,及企業經營活動多個側面的運行情況。PMI 具有先行指數的特性,可以方便、及時地顯示經濟變化的趨勢和范圍,預測經濟拐點。PMI 取值范圍在 0 至 100% 之間,50% 為擴張與收縮的臨界點;高于 50%,表示經濟活動比上月有所擴張;低于50%,表示經濟活動比上月有所收縮。PMI 與臨界點的距離, 表示擴張和收縮的程度。
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體系又包含細分項,包括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 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體系包含, 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存貨指數、投入品價格指數、銷售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 。
圖表所示數據,“PMI-制造業”指數為當月PMI值,上證指數(SH000001)為當月收盤價格。首先,由于PMI指數結果的滯后性,A股市場參與者當月得到是前一個月的PMI指數值。 假設,市場參與者會根據PMI指數的好壞預期來進行調整,那么PMI指數應具有先導性。但從圖表數據觀察,PMI指數和股市走勢呈現了明顯相關性,但并沒有嚴格同步,相反上證指數在一定時期的走勢相對PMI指數具有比較明顯的領先性 。有趣的是,股市的領先性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股市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這一結論。那么從這點,我們是否可以認為,PMI指數對于A股市場的投資者的指導意義似乎并不明顯。 而對于國家經濟的管理層,是否應該考慮A股市的平穩發展對于經濟的發展的重要性呢?
國外的PMI指數分為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中國決定先實施制造業的PMI指數,待條件成熟時,再實施非制造業的pmi指數。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標體系的編制,是國內一項開創性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 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籌備與建設經歷了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2年-2004年上半年為調研階段,重點是與國外專家進行多次交流、研討,并開展大量的研究與宣傳工作。第二階段 從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為中國制造業 PMI的推進階段,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第三階段 從2005年1月開始,全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工作正式啟動。
除了官方提供的PMI指數,現在匯豐中國也會發布一份PMI報告。 官方pmi指數主要針對國有企業進行調查,而后者則更多地傾向于對中小企業進行調查。
月份 | 制造業PMI |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