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肩頂(Head&ShouldersTop)是頂部形態中最為常見的形態之一,由左肩、頭部與右肩組成,頭肩頂一旦形成往往會迎來較大幅度調整。特征: (1)在上漲中出現。 (2)由三個波峰形成,其中左右兩個波峰a和e(左肩右肩)的高點基本處于水平位置,但中間的波峰c(頭部)明顯高于左右兩個波峰的高點。 (3)股價上漲至a點遇阻,回調至b點受到支撐,形成左肩,股價上漲至c處時,再次受阻,股價回落,此時回落速度較前期力度更大,形成頭部。 (4)當從c點調整至d處時,股價再次受到支撐,上漲至e處。 (6)e處受到空方巨大壓力,無法向上,掉頭向下,形成右肩,并一舉跌破頸線(b、d兩點形成的支撐線)。 (7)在跌破頸線之后,常常有回抽,在頸線附近停止上升,掉頭調整,從而確認下跌趨勢開始。技術圖形:
雙頂,又稱“雙重頂”或M頂,由兩個較為相近的波峰構成,其形狀類似于英文字母“M”,是股市中常見的頂部形態之一。但由于其結構簡單,投資人在實際運用中比較容易出錯。特征: (1)在上漲中出現。 (2)有兩個頭部,兩個頭部形成的高點并不一定保持一致。 (3)形成第二個頭部后,會回落并擊穿前期形成的低點。 (4)雙頂的頸線無法在跌破前期低點是畫出,因為跌破前低后,并無法確認是否會重新返回低點上方。 (5)一般在跌破前低后,股價常常有個回抽,當確認回抽無法返回前低上方時,雙頂結構確認。技術圖形:
K線的由來K線的由來是緣于日本德川幕府時期的本間宗久,當時他在大阪的堂島大米會所,進行大米的期貨交易。他深入研究了大米的價格的歷史記錄,憑借過人天賦,很快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后人根據他的交易心得,以及記錄價格的方式,慢慢地將價格圖表演進成蠟燭圖,而他進行交易的方法,就被稱為酒田戰法。K線理論發源于日本,是最古老的技術分析方法,1750年日本人就開始利用陰陽燭來分析大米期貨。K線具有東方人所擅長的形象思維特點,沒有西方用演繹法得出的技術指標那樣定量,因此運用上還是主觀意識占上風。它逐漸在世界證券市場中流行起來。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權威、最古老、最通用的技術分析工具。又稱“日本線”,其形狀象蠟燭,又稱“蠟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