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

  管金生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國叱咤風云的證券大佬。他的一生可以說有兩大轉折點,一個是1988年他籌建了上海第一家證券公司,由此他被坊間封為中國三大證券教父之一。

  還有一件就是1995年驚動中外的327國債事件了,最終他黯然從萬國證券辭職,有猜測認為他被捕入獄也與此有關。

管金生

圖中右二為管金生

棄政進入證券業 創辦萬國證券

  管金生生命中的前三十多年幾乎沒什么可談的,出身貧寒,積極向上,同時還有著一份掌控命運的雄心壯志。

  70年代的管金生本有著一份穩定的政府部門工作,改革開放以后,管金生參加了研究生考試。據他回憶稱他是想要能夠做教授掌控自己的命運,但是命運明顯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當時國家出了個規定,研究生畢業是不能留校任教的。

  既定目標既然和國家的政策出現了沖突,管金生只能另找出路。他改行進入了上海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簡稱上國投),進入了證券這個行當。如果一個選擇能影響人一輩子的話,管金生人生的輝煌與落寞也許在這個選擇上已經埋下伏筆。

  1984年的時候,上國投選派了管金生出國留學,但是回到國內以后,他基本上卻處于一種無事可做的狀態。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海歸,在每天除了看報,就是翻譯這樣小事的時期,他不斷的尋找著自己未來的出路。

  不久他在上海民間的國庫券交易中找到了靈感,他認為中國應當建立公開的市場操作機制,應當進行金融改革。于是經過了多方奔走,他的設想成為了現實,人民銀行總行最終批復同意他在上海組建一家股份制的證券公司,這就是當年舉足輕重的萬國證券。

  白手起家 打造證券超級王國

  萬國證券除了實行股份制外,還按管金生的設想堅決的與銀行分離。因為管金生認為,只有證券與銀行保險等一樣在法律上擁有平等的法人地位,證券業才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這樣做管金生就不能去依靠銀行,他必須為他所創立的萬國證券尋找一個資本積累的點。而管金生首先選中的就是國庫券,也就是國債的另一種叫法。

  這里就必須講講國庫券的問題了,中國1981年的時候未解決財政赤字問題,開始發行國庫券。但那個時候的人們還不能理解國庫券這種東西,人們的購買積極性很低。不少單位在發行國庫券的時候使用的強制攤派的方法,但是在物價上漲、國庫券基本沒有流動性的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庫券這種變相的長期存款可不招人待見。

  于是那些頗有經濟頭腦的人便打起了倒賣國庫券的生意。只要你資金量夠大,這中間有很大的利潤可圖。管金生也就打起了倒賣國庫券的主意,這在當年自然是不合法的,但是在監管力度不夠的情況下,管金生足夠用其來積攢自己的第一桶金。現在看來,可能也正是這第一桶金讓管金生對國庫券有了別樣的感情。

  無論如何,通過倒賣國庫券萬國證券有了資本上的積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飛速的發展。

  1990年上交所成立,在其建設過程中,萬國證券對其規則、設備、員工培訓等做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

  1992年的時候,萬國在香港成功收購了香港大眾,這在當時成為大陸證券公司的壯舉……

  1993年的時候,萬國證券獲得了國內最高級別的AAA信用等級……

  這時的萬國證券牛到什么程度呢?萬國證券獨占了上交所16.7%的交易額。在管金生時期,萬國證券占了全國一級市場承銷業務的60%,二級市場經濟業務的40%。

  管金生風光無限,他明確的提出要將萬國打造成中國的美林。他曾應美國CNN的邀請,在其直播中心向全世界介紹上海的證券市場。直到1995年2月23日……

  驚天一搏 “盈利42億”VS“巨虧60億”

  1995年2月23日這天被英國金融時報成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這黑暗的誕生地就是上交所的國債期貨交易。

  327國債期貨事件中的327是一個國債代號,在1992年發行,1995年6月份即將兌付。兌付的辦法就是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貼息,保值貼息這東西是根據通貨膨脹算出來的,所以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在327國債即將兌付的前期,傳出了財政部要提高其保值貼息率,將按照184.5元而不是132元來兌付327國債。但是管金生卻不信這個消息,他認為當時的通貨膨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國家財政也很緊張,財政部不可能這么做。于是他聯合遼寧的國發集團,在國債期貨上大力做空,成了空頭老大。至于多頭老大是當年的中國經濟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中經開),不可忽略的一點是,中經開隸屬財政部,這也不免瓜田李下讓人說不清道不明。

  雙方擺開人馬,一場大戰就等財政部的文件了,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公告提高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按照148.5元兌付327國債。這才叫重磅利好啊,在國債期貨市場上,中經開帶著多方將327國債推到了151.98元的位置,隨后萬國的盟友遼國發來了個反手做多,更是加劇了327國債的瘋狂。

  愿賭服輸么?但是有的時候是能輸得起,有的時候是輸不起的,這個時候管金生如果低頭認輸的話,那么整個萬國證券就全賠進去了而且還不夠。

  管金生為扭轉局面,進行了瘋狂的舉動,他先用50萬口賣單將327國債的價位打到了150元,接著又是幾十萬口的賣單將其轟回148元。最后一個730萬口的賣單直接將價位轟到了147.4元,而這筆賣單已經接近94年中國GDP的30%了。8分鐘,就在8分鐘的時間內,萬國證券砸出的國債面值達到了2112億,而327國債加起來也不過才240億。

  當天夜里11點上交所宣布,當日最后8分鐘的交易無效。如果按照上交所所定的151.3元的價格交割,萬國要賠進去60億;如果按照萬國最后轟到的147.4元成交,萬國證券能賺42億;如果按照151.3元平倉,萬國證券虧16億。

  瘋狂舉動震驚管理層

  屏幕上,最后8分鐘的圖形是個直陡陡的懸崖。

  管金生的瘋狂舉動,終于讓管理當局無法容忍。在這一天的攻防中,萬國放出上千億元的賣單,這至少需要100億元的保證金,它顯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資本保證,毫無顧忌的違規操作幾乎是鐵板釘釘的事。當晚,上交所受命宣布,16點22分13秒之后——也就是管金生用天單壓盤的那一刻前——的交易是異常的,經查是萬國證券為影響當日結算價而蓄意違規,故此后的所有327交易均被宣布無效。試圖虎口奪食的管金生終于被老虎咬住了,當時的局勢是,如果按147.4元的收盤價計算,萬國在327國債期貨交易中盈利10多億元,而按上交所后來的決定,萬國則巨虧60億元。而這60億巨象倒下以及國家補貼的16億,被群狼吞食,造就一批千萬億萬富翁。

  這就是世界聞名的327國債事件。

  曾經,國內最大、戰無不勝的萬國證券,一日而亡,震驚中外,以至于英國《金融時報》稱1995年2月23日此一天為“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其實當時的上交所對國債期貨是有規定的,個人持倉不得超過3萬口,機構最多只允許開40萬口,但是無論是空頭的萬國證券,還是多頭的中經開,乃至空翻多的遼國發,在金錢的面前誰又會去理會那脆弱的規定呢。

  在這之后,中國的期貨市場并未平靜,反而更加的波瀾不斷,最終1995年5月17日下午5點40分,證監會緊急開會并通知自5月18日開始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這一停就到了現在……

  而在327國債事件以后,萬國證券十幾億的資產瞬間毀滅,管金生最終也不得不辭職。萬國證券元氣大傷不久被重組,而管金生1995年5月19日被捕,并在97年的時候被判刑17年。雖然他的罪名是貪污和挪用公款等,但是不得不令人懷疑這和327國債事件有某種關系。

327國債

  何謂“錢”?怎樣才有“勢”?

  2000年結識接任中經開公司總裁的姜繼增,聽老姜講,在327國債交投中,中經開公司自營并沒有賺到多少錢。那么中經開做多大旗下獲利幾十億元的多方陣營,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機構賺得肚滿腸肥呢?

  江湖上傳有當時的中經開工作人員賺了數千萬元后便辭職下海,還傳當時中經開證券部的負責人被莫名人刺傷胸部后退隱證券界,還傳中經開的主操盤手下海組建私募基金,在2000年的行情中八面威風。

  當然,歷史終究會解開這一謎團的,但不是現在。

  2003年,管金生保外就醫……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去年5月中旬,在參加罹難山友、申萬證券研究所董事長、管金生老部下莊東辰的遺體告別儀式前,見到了假釋出獄的管金生。曾經滄海后的平和反映在他朗潤的面頰上,問及十幾年前的事情,他笑吟吟地點頭不語,似乎恍若隔世,絲毫看不出十幾年前的威猛與強悍。管金生是學法國文學的碩士,有文學滋養的人似乎更可能適時地知天命罷。

  不過可以說,管金生是中國證券市場的開拓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先驅,他值得我們所有的投資人向他致敬。

  管金生的失敗有他性格上的缺陷,往往不服輸的人輸的最慘,尤其在金融這個圈子里一定要學會認輸,否則總有一天你講消失在這個市場中。我們往往會聽到很多老的投資人會說這么一句話“我們是幸運的,至少還活著”。對,只要還活著總有機會。希望廣大博友能體會到其中的意義。

  關于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本人在此就不多加評判了,不過可以說一句,中國是共產黨的天下,只有跟著黨走,跟著政策走才會有大的發展,順勢而為,不要成為市場的犧牲品。股市內幕重重,黑暗無比,讓我們一起在這黑暗的征途上慢慢的前行吧。

管金生

  再談327國債事件

管金生-2015年金融投資高峰論壇演講

  2015年6月6日,管金生在“‘互聯網+’金融投資高峰論壇”上演講,首次公開談及他在了“327”國債期貨事件中的經驗教訓。

  以下是管金生文字實錄: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感謝本次論壇的組織方給我這個機會上臺發言,方志是我的學生,按照專業水平來講,他早就青出于藍勝于藍,這個題目應該是他講,他來講肯定比我講的更精彩,主要是讓我談談互聯網時代給我們期貨投資帶來什么變化,對互聯網+金融投資有什么新的格局展望。

  主辦方給我這個機會是希望我談點經驗教訓,談這個之前首先聲明一下,今天是周末,我的發言是個人的看法,跟任何單位都沒有關系,我主要是跟各位新老朋友們談心。

  有不少人問我,很多人都問我,為什么總回避327這個問題,現在都出書了,為什么不能講講這個事情呢?如果直接講這個問題,應該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本著總結經驗、教訓的原則,通過總結歷史來尋求歷史的真相,才有可能實現社會的和諧。

  眾所周知,二十年前的327事件,我并不口服心服,但是在行動上絕對尊重和遵守了法律的判決,接受了十七年的有期徒刑的懲罰。

  前幾年,朋友們私下經常問我,你作為一個60多歲的老人為什么會對互聯網情有獨鐘呢?很多人覺得是不是你學習能力超強?是不是記憶力特別好?不是的,今天給大家講講。

  實際上,我在上海提籃橋監獄將近八年的生活,我個人翻閱大量的全球化和互聯網的英文資料,我比在座的誰都更早接觸了互聯網,了解國外的情況,特別是對互聯網接觸的比較早一點。

  當時有一個叫張志雄的朋友來看我,他說你這個腳腫的,我說天天在翻東西,動都動不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正是因為這個機會,使我漸漸的豐富了自己個人的知識結構,我也感謝這次機會,這是禍兮福之所倚,通過這次牢獄豐富了個人的知識結構,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原來很精彩。

  像我這么一個有特殊經歷的老人,怎么看待互聯網給期貨投資所帶來的變化呢?這也是方志給我出的第一個題目。

  毫無疑問,互聯網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正在改變原有人類社會的發展軌跡,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使人類社會形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進入到了互聯網的時代,或者說可以說是互聯網社會。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是劃時代的歷史事件,因為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把我們帶進了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信息傳輸方式,相當徹底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以及由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知識爆炸的時代,由于互聯網推動著萬物互聯,知識得到了極為廣泛的傳播。比如說期貨交易的本質是什么?在二十年前可以說是一個很少有人明白的問題,今天已經不稀奇了,已經成為常識。

  但是,在二十年前,沒有人知道期貨交易的本質是什么。期貨交易的本質是合同買賣,如果當時327國債貼息的決策者們懂得期貨交易的本質是合同買賣,他們就一定會意識到貼息就是改變了交易合同的內容。就一定要在決定貼息之后迅速通知上海交易所對正在進行交易的327品種實行立即無條件停牌,這樣就可以避免多空雙方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之下廝殺。

  如果當時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管理人員掌握了這么一個期貨交易的本質是合同買賣、這個前提,他們也完全可以在接到交易所關于停牌的正式要求之后,認真研究緊急建議是否合理,是否需要緊急報請監管部門實行立即停牌。至少不會做出空方要求停牌是因為輸了錢,所以不允許停牌這樣一個判斷。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誤判,事情的發展可能就完全不同,但是歷史沒有如果,我之所以在事隔二十年之后,在今天這樣一個學術性的研討會上首次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是因為)我們面對一群年輕人可以不說話,但是絕不可以說假話。

經過了二十年的時間,今天又有互聯網這么一個空間,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相信當年的多空雙方的人們早已回復了平靜,早已不再有利益的糾葛和沖突。尋求歷史真相,完全不必追究歷史責任,這是兩回事,特別不應當追究個人的責任,應當是對事不對人。

  在327事件當中,我個人也有自我檢查和自我反省,由于當時市場管理者在我提出合理化的停牌建議之后,采取了不作為的做法,有人說你一天賺錢賺這么多干什么?這不是賺錢不賺錢的問題,這個是因為突然改變貼息,突然改變交易合同的內容,任何交易所唯一的做法只有停牌,這是國際慣例。

  如果照當時那天情況繼續交易的結果,一定是空方券商全部破產,沒有任何一家的空方可以幸免于難,幾十家的券商破產,一定會發生大規模的股民投資者上街擠兌,到證券公司擠兌,在上海這個地方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這絕對是一場金融風暴,全世界都要震驚,完全有可能發生金融風暴。

  我沒有采取不作為,我是想有所作為,想制止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我錯在什么地方呢?我采取了單純的技術處理辦法,如果當時我有足夠的智慧,完全應當綜合采用外交和政治的手段,管理者不作為就向管理者的上級再反映,一定要停牌,沒有別的解決辦法。

  全球如此,這不是道義的需要,這是金融秩序的需要,一定要停牌,沒有別的解決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管理人員不聽,我整整一個上午都在這里苦口婆心地說,就是不聽,不聽我就放棄,我就以為到此為止了。如果是我能夠更有智慧,我繼續采取一些辦法,也可以向他的上級報告,報告他的不作為,比起那些始終堅持改革不動搖又能安全交易的那些企業家,我跟他們差的很遠,差在智慧上。

  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信息不對稱,這些歷史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今天的互聯網可以把各種有關交易的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推推送到每一個交易者那里,無論是市場管理者還是市場參與者,都能夠毫不例外,同樣平等地位的接受到這種有價值的交易信息,這是互聯網時代對期貨交易帶來的一個最大的東西,改變信息不對稱。有很多變化不說,就不一一詳述了。

網絡收錄&整理編輯
漲(3)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