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漲跌確定性最強的時間在盤口
在股票市場泡的時間長了,就有朋友讓我分析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怎么樣?對此我真不知道怎樣回答。實際上,就連我自己手中的股票會怎樣我也不知道,我唯一能把握的是當天的走勢,至于明天的走勢會怎樣,我真的不知道。即便對未來的走勢做出思維上的判斷,也僅僅是一種“可能”,我想我怎么可以把一種“可能”用一種“專家”或“權威”的觀點告訴給相信我的任何一個朋友呢?而且我相信每一個朋友都有自己的思維及能力,設想出一個股票未書走勢的多種可能性。在對這個“可能”判斷的準確率上,我和一些股評家一樣,被市場不知扇了名少記響亮的耳光。
我能夠把握當天的走勢是基于這樣一個基本觀點:“當某一個買或賣的動作發生的瞬間,股票價格是不用預測的,因為當時的股票價格就是你買或賣的價格。但在你的動作發生之后,所有因其他行為人引起的價格變動都是需要預測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未來價格預測的準確性就越來越低。”
如果把一個股票連續兩日的分時圖連到一起,我們會發現在這兩日分時圖的交界處的連續性很差,顯得很唐突與怪異。這種唐突與怪異實際上包涵了一夜之間市場信息或人們心理上的變化,而我們在某一日執行買與賣行為動作的那一刻,是很難預測到這些變化的。正是這種不可預測性,讓我們在用K線組合判斷股價次日走勢時出錯的概率大大增加。
比如“穿頭破腳”是K線理論中人們認為反轉信號最強烈的一種形態,但在福日股份(600203)的日K線圖(見圖002)上,我們看到該股在2001月11月7日出現了一根相對前一交易日放量的“穿頭破腳”看跌陰K線,但實際上該股后期卻走出了與看跌完全相反的市場走勢,“穿頭破腳”所具有的看跌意義極強的信號在這里出現了極大的錯誤。
實際上像以上“穿頭破腳”,及“多方炮”、“頭肩底”等經典K線形態理論在實際運用中出錯的例子多不勝數,只不過一般書籍或股評家在事后分析此類現象時往往美其名日為“圖表陷阱”,以至于我個人認為在通過K線預測股價未來走勢時、在不確定性上又多加了一層復雜性。
我提出如此觀點并非想排斥傳統經典理論在實戰操作中的指導意義,只是想以此提出本文的主題一一股價漲跌確定性最強的時間在盤口!
閩發論壇上有一位網名OWEN的朋友在與我的交流中表達出了這樣一句話:
看趨勢,有時會讓自己輸得沒褲子的!!首選應是盤口語言,次經驗,再次市況,然后是趨勢。還有永不會掉褲子的方法:永不滿倉。
這句話把我們一相逢行為唯一能把握的活寶——趨勢,排序在實戰操作的最后一位,不能不說是對傳統觀念的極大挑戰。
當然,這句話的內涵因該是:“趨勢是我們比較能夠把握的,而盤口語言則是我們最能把握的”。
當你捕獲了那個在某一時間點發生的動作行為(買或賣)時,你最能確定的就是發生這個行為時的股票價格(因為它就是當時的現價),隨后離這個時間點越近的股票價格就越容易預測,或者說越具有比較強的確定很顯然,離我們自己買賣行為最近的時間點是在分時圖上,這就是我們在分時線上判斷股價漲跌確定性最強的本質原因。我們也因此發現:分時圖一旦形成傳統理論提及的經典形態時,對盤日的起漲、起跌點判斷的成功率大大高于在K線形態上對起漲、起跌的判斷。
原文作者: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