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并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于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性。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于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并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于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后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
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周轉率(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x100%例如,某只股票在一個月內成交了2000萬股,而該股票的總股本為l億股,則該股票在這個月的換手率為20%。在我國,股票分為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社會公眾股和不可在二級市場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兩個部分,一般只對可流通部分的股票計算換手率,以更真實和準確地反映出股票的流通性。按這種計算方式,上例中那只股票的流通股本如果為200O萬,則其換手率高達100%。在國外,通常是用某一段時期的成交金額與某一時點上的市值之間的比值來計算周轉率。
股票的價格和成交量是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尋找成交量和價格之間的必然的邏輯關系,是錯誤的思維,應該是根據成交量和價格的變化,來分析大眾對這只票的心理和買賣意愿與買賣力道,尋找股價阻力最小的方向,從而確定該進入市場還是該退出市場。價格的高位和低位一般都是以大換手率為標志的,因為這樣才能完成籌碼的派發收集。如某只票一路縮量陰跌,突然某日放量上漲,說明之前陰跌時,沒人買,現在的放量,是買盤涌入。為什么很多股票在高位上漲時,不放量還能繼續漲呢?因為主力有大量籌碼,散戶手里沒多少籌碼,漲,也沒人賣,所以可以縮量繼續漲,主力想怎么拉就怎么拉。放量,是有假的,主力可以對倒放出來;縮量,主力是沒有辦法做出來的。人們老是抱怨K線和成交量有騙線,那是因為他們識別不出哪些是真,哪些是假。通過量來識別K線的真偽,也是一種看圖的方法,不參照量,光看K線,是容易被騙線迷惑的。單根量也不容易識別的,一般要通過一組量來識別。放量與縮量,通常能顯示大眾的心理或主力的心理,所以,做股票,有時只需要的K線和成交量就夠了,不需要太多的指標。什么價漲量升、價漲量縮等等,反映的是買賣的心理狀態,也反應了一只股票的市場狀態,根據這種狀態來確定可以進入或是不可以進入,這才是正途。如果我們以量升就推測價要漲等等,想藉此尋求其必然聯系,那是誤入歧途。大多數人喜歡看股票放量,不喜歡看縮量,其實相當部分的人看到了假的,沒去看真的,放量只有在關鍵位置才有意義,除此之外,大多數的放量都沒意義的。關鍵位置,主要是指關鍵的阻力位和支撐位,一旦這些關鍵位突破后,就需要看縮量了。要看阻力位和支撐位放不放量,那么這個阻力位和支撐位主要應該以成交密集區來確定。下降通道中的股票,縮量陰跌,多半是有人賣,無人買,所以,縮量陰跌的票,多半還要跌。如果一旦放量,就有可能是新的買方力量的增強,真與假,又要通過以后的縮量來加以甄別價量分析,是要結合K線的所處位置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