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的技術指標失效分析
熊市的技術指標失效分析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為什么呢?在公開的技術指標中,指標算法本身是不分牛市或熊市的。換句話說在牛市中“賣空”提示會失效,在熊市中“買入”提示會失效。在牛市中技術指標失效的風險是踏空,而在熊市中技術指標失效的風險是套牢。投資者更多的談到熊市里技術指標就失效了,主要是因為A股市場是一個以做多為主的市場,所以在市場中我們比較看重技術指標提示的買入機會,而不那么看重指標提示的賣出機會。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技術指標的失效呢?這一切要從技術指標的本身說起,下面且聽我一一道來。
每個技術指標的設計,都會考慮買入點提示和賣出點提示。作者在思考技術指標時,一般會設計出一個計算公式,假設是X,X值代表著行情的發展。假設當X上升時,則代表著股價上漲,當X下降時,代表著股價下跌。設計者希望做到的是,在指標上能夠輕易的判斷出上漲行情和下跌行情的交替過程。為了標記出買賣信號,一般的做法是在指標上畫出一條快速平均線與一條慢速平均線。那么快速平均線代表著最近的趨勢,慢速平均線則代表著過去的趨勢。當快速線穿越慢速線的時候,也就代表著新的趨勢正在改變舊的趨勢。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金叉”與“死叉”。下面列舉兩個指標,舉例來說明失效的原因。
(1)均線指標
投資者常常埋怨均線指標失效的地方在于:熊市里,短期均線5日、10日、20日,甚至60日均線,往往剛剛形成金叉與上升走勢,就立馬死叉然后拐頭向下。以至于買到的股還沒有盈利就被迫賣出(嚴格依據指標交易)。除此之外,在行情進行筑底或者橫盤整理的過程中,短期、中期均線往往錯綜復雜,依據均線信號進行交易,往往事倍功半。均線指標就好像是一個必要非充分條件,信號出現時,結果未必是正確的;行情出現時,信號一定出現,就好像一個朋友笑著對你說,你看,都提示你買入了,你咋不買入,踏空了吧。
(2)KDJ指標
KDJ隨機指標是一種超買超賣型指標,意在指出市場的進入了超買或者超賣的狀態。這類指標的失效也同樣是出現在極端的單邊行情中。比如牛市中,我們看到KDJ指標的K值長期處于超買的狀態。更為靈敏的J值,甚至在上升途中出現回落。依據這些信號進行交易,必然會承受踏空的風險。相反在熊市里,我們可以看到KDJ指標長期處于超賣(即超跌)狀態,指標可以超賣以后再超賣,如果此時依據超賣買入,估計投資人得開始埋怨指標的失效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指標在市場中失效呢?
這其中關鍵的關鍵在于,指標在設計時是考慮了價格波動的周期的。即作者設定不同的參數正是考慮到股價一般會以多種不同的波動周期在一個上升通道或者下降通道波動上漲或下跌。當波動的周期滿足設定的參數時,我們會發現,指標非常的有效。當波動的周期超越了設定的參數時,指標就完全失效了。熊市和牛市形成的單邊市場就是一個超越了以往波動周期的典型例子。
兩者均失效的案例
說到這里,投資者應該弄明白為什么指標會失效了。但懂得了原因,我們還不夠,技術派人士追求的仍舊是以技術指標解決市場的買賣問題。本人也對這個問題有過一定的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請看下一篇文章《如何解決技術指標的失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