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的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理論(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也稱從眾心理。
它是指由于對信息不充分或缺乏了解,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很多人獲得的信息大致相同并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的從眾行為.羊群效應是由個人理性行為導致的集體的非理性行為的一種非線性機制。
羊群行為雖然是行為金融學領域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現象,但主流金融理論無法對之解釋.經濟學里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經濟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沖右撞,但一旦有一只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有一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羊群效應一般易出現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上,而且這個行業上有一個領先者即領頭羊,它占據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個羊群就會不斷摹仿這個領頭羊的一舉一動,領頭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有則幽默也反映了羊群效應: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一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于是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里發現石油了!"一喊不要緊,天堂里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來的了.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里真的發現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股市中的羊群效應,在一個投資群體中,單個投資者總是根據其他同類投資者的行動而行動,在他人買入時買入,在他人賣出時賣出.導致出現羊群效應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一些投資者可能會認為同一群體中的其他人更具有信息優勢.當然,有時羊群效應也可能由系統機制引發.例如,在牛市中,當資產價格突然下跌造成虧損時,為了滿足追加保證金的要求或者遵守交易規則的限制,一些投資者不得不將其持有的資產割肉賣出.而在當前投資股票積極性大增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能量迅速積聚,極易形成趨同性的羊群效應,追漲時信心百倍蜂擁而致,大盤跳水時,恐慌心理也開始連鎖反應,紛紛恐慌出逃,這樣跳水時量能放大也屬正常.只是在這時容易將股票殺在地板價上. 這就是為什么牛市中慢漲快跌,而殺跌又往往一次到位的根本原因.股市的羊群行為經常是以個體的理性開端的,通過其放大效應和傳染效應,跟風者們漸漸表現出非理性的傾向,進而達到整體的非理性.當股市炒作過度時,就出現了"非理性繁榮".這就如同一片肥沃的草原上只有幾只羊,應該說它們會吃的很飽.但是某天吸引來了一大群羊,這時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同時羊群越來越吃不飽了,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遷徙了,但是如果是只聰明的羊,那它就不應該跟著大部隊,應該留在這里,這樣等草長出來了就會變成肥羊了.所以有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某件事是怎樣的時候,其實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炒股要克服羊群效應,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說過:"假如你在絕望時拋售股票,你一定賣得很低".當市場處于低迷狀態時,其實正是進行投資布局,等待未來高點收成的絕佳時機,不過,由于大多數投資人存在羊群效應的心理,當大家都不看好時,即使具有成長前景最佳的投資品種也無人問津;而等到市場熱度增高,投資人才爭先恐后地進場搶購,一旦市場稍有調整,大家又會一窩蜂地殺出,這似乎是大多數投資人無法克服的投資心理。
國內市場羊群效應產生原因:
第一,羊群效應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有政府高度干預的結果。中國證券市場是有名的政策市場,國家政策變化對股市有著巨大的影響。國家通過行政手段直接干預股市的發展,宣布各種政策,從而造成了股市羊群效應存在的外部環境。
第二,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準確性比較差,投資者對上市公司基本信息缺乏了解,只能根據其他信息或信號來做決策。由于證券市場上信息流動性比較差,普通股民一般只能從市場價格的變動中進行信息的判斷,成為根據噪聲信號進行交易的噪聲交易者,其交易行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第三,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中,特殊的股權結構和收益率使得投資者只能著眼于股票的價差收益,流通市場上的額持股者可能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從資本收益方面來看,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和世界其他市場相比是比較高的,上市公司基本上不分紅或很少派發現金紅利,投資者預期通過股票的差價收來獲得投資回報,投資者短期投機行為嚴重。
摘自《金融市場羊群效應ARCH模型與股市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