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崩盤時的心理

崩盤的出現往往是一種自發的、集體性的恐慌。

崩盤的開始,在于投資人態度的轉變;恐慌的開始在于,投資人集體性的爆發式的態度轉變。

態度是人們對事物發展綜合的判斷的結果,在面對一般問題時,態度給我們判斷,在生活經驗與社會經驗的幫助下,我們的判斷往往都是正確的。

態度不一定建立在理性推理的基礎上。它不僅反映了我們的理性,還反映了我們的行動和感覺。比如說我們看多股票市場,這就是態度。我們可能因此買進股票,并且告訴人們我們是多頭,這就是行動,或者成為“行為”。我們也許會認為那些與我們意見不一致的人是傻瓜,這就是情緒或“情感”。同時,我們還能會認為投資上市公司有利于經濟發展,這就是“認知”,或者說推理的努力。

現在假設金融市場的價格變化與我們設想的大大相反。我們是多頭,但是市場卻大幅下跌。起初這可能不會再很大程度改變我們的態度(因為我們已經說過,它們不容易改變),但是它確實改變了我們的態度。

市場上的聲音:我們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收周圍人注意力的影響。現在市場跌了,它告訴我們應更注意風險,而不是牛市的論據。因此,看到股市下跌,我們也開始注意那些因素,由此產生最初的認知失調。不知何故,我們也開始覺得這個市場有那么一點偏高,可能有點太高。隨著市場的進一步下跌,這種不安逐漸加強,開始產生焦慮。

通常,態度的改變需要經過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當我們處于高壓狀態下,改變態度可能只需要幾個小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當面臨巨大威脅時,任何人都必須快速做出反應。換句話說,價格下跌產生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引起態度迅速改變。這導致新的賣壓,反過來促進價格進一步下跌。

漲(1)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