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選股看“后臺老板”

ST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可以煥然一新甚至脫胎換骨,而關鍵是要抓住實際控制人這一關鍵信息。

股東方對于上市公司的關注程度和實力是驅動重組的根本動力,因此,需要分析實際控制人的影響。其次,重大資產重組的一個很大的難度就在于上市公司“殼資源”是否干凈,因此,重點考察一個公司的凈資產情況。

除此之外,重大資產重組目前所處的階段也會影響到未來的暫停時間。比如,一個方案已經在停牌前獲得了證監會的核準,只是還沒有來得及實施。那么,很大的可能就是在暫停后不久,公司實施完畢后即可恢復上市。在實際控制人類型上,國資比非國資進行重組的時間明顯要短。這也說明了在目前的資本市場,行政的力量仍然較強。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如是告訴記者,從大的角度上,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可以分為三類,個人、地方國資、國務院國資委。如果實際控制人是個人,那么憑借個人之力對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實施大規模資產重組的可能性,較之其他兩類控制人要小一些。而具體到地方國資委要看實力,上海本地股、深圳本地股本身實力雄厚,所控制的資源較多,施展的空間也大。此外還要判斷上市公司在地方國資委所處的戰略地位。要看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經營的產品,是否與當地政府的戰略規劃、戰略目標相契合,如果目標是一致的,那么這樣的上市公司被地方國資委扶持的潛在可能性就越發大一些。

上述人士同時分析,國家國資委控制的企業也是最近幾年資本市場上的一個亮點。大多數央企的實力極為雄厚,而央企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往往成為央企優化上市資源配置、實施資本運作的平臺。

除此之外,中信建投給出了ST股標的選取的另外一個維度就是選擇上交所ST股。中信建投分析師認為,上交所的摘帽要求比較松,從去年開始非經常性損益帶來的扭虧也可以摘帽(即俗稱的賣地、賣資產、吃補貼等一次性收益),上交所已不再把“扣非后凈利為負”等作為摘帽的卡殼條件,并且摘帽也會結合今年半年報情況,而這在以前是明確不行的:其次,根據交易所規定:上交所收到上市公司提交的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申請之日后的五個交易日內,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撤銷對其股票實施的退市風險警示。深交所收到上市公司提交的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申請后,視情況決定是否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無時間限制)。也就是說,上交所的摘帽有明確的時間限制,這就給相關股票的介入和賣出在時點上有了保障。

此外,年報靠前的公司也可以關注。作為公司來說,選擇靠前披露年報表明公司本身摘帽意愿比較強烈。所以可以率先關注披露年報較早的ST公司。

網絡收錄&整理編輯
漲(0)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