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新產品布局情況如何?
回答:公司堅持“首仿+快仿”的多品種戰略,打造多樣化的產品線。
2.公司醫療器械板塊貢獻的收入以及優勢?
回答:公司2022年度醫療器械營業收入為198,000,059.02元。公司醫療器械業務以加濕吸氧裝置為主,主要產品包括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等,在細分市場形成一定競爭優勢。公司建立了醫療器械氧療技術平臺,依托技術平臺,形成了多項核心技術,并將其應用在公司的主營產品上,為產品提供了較為有力的技術支持。
3.公司如何應對因為集采下滑的量以及對應的增量?
回答:自國家帶量采購政策實施以來,公司先后14個品種進入集采目錄,共有11個品種中標國家帶量采購。2019年至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均穩步增長。公司未來會鞏固集采中標產品領先優勢,并依托募投項目擴大產能匹配快速增長的產品需求。
4.現在有很多公司都這樣做仿制藥,快速仿制快速過評,仿制藥預計生命周期縮短,公司銷售可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年份嗎?
回答:一、公司產品品類豐富,市場競爭力較強,多樣化的產品線使公司擁有多個利潤來源;二、公司研發實力較強,在研儲備豐富;三、公司搭建了較為全面的銷售網絡,以產品為中心,組建了專業、高效的銷售隊伍進行市場深耕,打造了一支專業化的銷售團隊,同時規模不斷壯大。
5.公司目前創新藥項目的情況如何?
回答:截至2023年6月30日,創新藥在研項目共4個。2023年上半年內,重點進行小分子核酸藥物研發并完成7個專利申請,推進13個靶點核酸藥物的成藥性評價,推進蛋白降解類和化學小分子類創新藥研發并完成2項專利申請。
6.和其他公司相比,公司優勢是體現在成本、研發還是銷售能力?
回答:成本方面,公司持續完善“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布局,確保成本可控及供應穩定;研發方面,公司研發實力較強,在研儲備豐富,持續增強在已有優勢的產品及治療領域的投入,加強技術與產品的積累;銷售方面:公司搭建了較為全面的銷售網絡,以產品為中心,組建了專業、高效的銷售隊伍進行市場深耕,打造了一支專業化的銷售團隊,同時規模不斷壯大。
7.資本開支好像不多,對公司未來成長性影響大嗎?
回答:公司中短期布局以仿制藥和國內市場為主,專注于現有領域和模式,做到高效、領先。同時,公司將進一步發展醫療器械等領域,逐步拓展國際市場,力爭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大型醫藥健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