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交流情況如下:
1.身為內陸港口,是否能進一步說明公司在重慶地理位置優勢?
重慶港位于長江上游,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所屬果園港是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中心和件散貨集散中心,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通道無縫銜接、互聯互通重要港口,具備直接進口水果、糧食、肉類指定口岸監管功能。重慶港地理位置優越、物流網絡暢通高效。向東,經由長江黃金水道連接太平洋,覆蓋全球190多條國際航線,可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西,通過中歐班列(重慶),經新疆連接中亞、歐洲地區;向南,通過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經廣西連接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向北,通過渝滿俄國際鐵路專列,輻射蒙古、俄羅斯。
2.公司全年貨物吞吐量?24年目標?
2023年1至9月,重慶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644.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0.4%。關于2023年全年貨物吞吐量以及2024年工作目標,請關注公司后續披露的2023年年度報告。
3.商品貿易業務客戶主要來源?
商品貿易業務的主要客戶來源于港口物流的大宗商品上下游。如鋼材貿易客戶主要是上游鋼廠和下游的經銷商,礦石貿易客戶主要是上游的進口商和下游的鋼廠。
4.公司貨物種類分拆?哪些貨物具有較大的增長?
目前,公司貨物種類主要有煤炭、化工、金屬礦石、鋼鐵、礦建、非金屬礦、化肥、糧食、集裝箱、商滾車。其中煤炭、非金屬礦石、化肥、糧食今年1-9月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
5.公司的貨運中轉業務,單價方面趨勢?
公司現行對外收費項目屬市場調節價,公司會根據市場情況以及燃料、人工等主要成本變化情況對港口收費進行一些調整,但裝卸單價總體穩定。
6.客運方面主要是哪些航線?是否能達到年度目標?
公司所屬客運業務主要是為客運船舶提供碼頭靠泊及旅客進出港服務,未開設客運航線。
7.公司綜合物流發展的潛能?
重慶港以港口為依托,圍繞鐵、公、水多式聯運,堅持大客戶戰略,充分整合倉儲、航運、鐵路、公路、口岸等物流要素資源,積極拓展貿易物流、供應鏈物流等業務,生產經營已從傳統單一的港口裝卸模式向全程物流模式轉變。未來公司將持續拓展多式聯運業務,努力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積極推動綜合物流業務升級發展。
8.公司與新加坡PSA有什么樣的合作?
目前,重慶港與新加坡港務集團無業務合作。
9.公司在港口自動化方面有什么布局?
近幾年,重慶港持續推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新技術、新工藝在生產經營中的應用和實施,重點在果園港推廣自動化、智能化應用場景。一是全面推廣單證電子化,有效提高了口岸通關效率;二是完成集裝箱作業區場橋、行車遠程操控改造以及件散貨作業區管控一體化,改善了操作環境,提高了作業效率;三是實現智能理貨,提高了作業安全性和準確性。
10.2023年半年報持有待售資產同比增幅較大?
為規劃建設郵輪母港,重慶兩江新區對控股子公司所屬寸灘港土地及地上構建筑物等資產實施征收,并于2022年12月30日與控股子公司簽署《征收補償協議》。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在《2023年半年報》中將寸灘港部分被征收資產轉入“持有待售資產”科目,導致持有待售資產同比增幅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