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會秘書蒯贇先生答投資者問:
Q:復合集流體布局介紹:
A:復合集流體主要有兩塊業務:復合銅箔和復合鋁箔。
銅箔業務:正在積極送樣,從上半年的PET銅箔轉向PP銅箔。目前在做前期測試循環。
鋁箔業務:產品試制始于9月份,目前正在向客戶送樣。目前反饋表現較好。
產業變化:公司明顯感覺到下游客戶在技術交流的頻率和意愿上比以前更強,大家都在積極進行產品導入。
Q:PP銅箔大概是什么時候送樣?
A:PP銅箔的送樣在七八月份已經進行,物性測試和一些基本性能達標后,有些電池企業開始進行循環測試。我們自己在送樣前,內部進行了將近500次的測試,容量表現不錯。客戶正在進行測試,但信息比較保密,不方便透露。
Q:公司是有給前10或者前5的客戶在送樣嗎?
A:目前針對前十大客戶和一些以國外客戶為主的國內鋰電企業都在進行送樣,測試處在不同階段。接觸下來發現,不僅僅是前十大客戶,很多小型鋰電企業(專精特新)也對這項技術比較感興趣。從今年開始,整體客戶交流的范圍有所擴大。
Q:鋁箔已經到循環測試階段?
A:是的。我們樣品已經經過了2-3輪迭代,近期終端客戶認為我們送樣產品達到要求,就開始做成電芯測試。
Q:鋁箔設備大概有幾臺?用的是誰的?
A:鋁箔是兩條線,考慮到價格問題,公司更傾向于選擇國產設備。目前下游客戶對鋁箔的需求是希望降價,因為目前鋁箔的成本和售價較高。因此選擇國產設備(有進一步的降價空間)是更有利于公司業務發展的策略。
Q:鋁箔設備造價大概是多少?
A:是國外設備的50%以內。
Q:鋁箔產能?
A:兩條鋁箔線大概1GWh的產能。
Q:鋁箔什么時候能看到下游訂單?
A:目前公司有一些小型訂單,但主要是解決量產穩定性的問題。需要連續化生產5千米以上,線速達到20米每分鐘,是比較合適的量產水平。
Q:鋁箔未來擴產規劃?
A:目前公司與設備廠家達成了合作的意向,如果未來擴產的話,設備會優先保供。但目前還沒有比較詳細的擴展計劃,取決于下游需求什么時候能大批量的起來。另外,公司也在保證自己的產線先走通,然后再去做大規模的產能擴張。鋁箔的工藝和生產的一致性,比較好去做大規模的復制,現在沒有比較清晰的擴產計劃。
Q:鋁箔國產設備供貨周期?
A:6-8個月。因為有些核心零部件需要進口。
Q:銅箔的前期規劃產能是多少?
A:1GWh。目前核心是解決成本問題。目前PP銅箔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階段,不再糾結于PP表面的附著力問題,從公司內部測試和外部友商測試的反饋來看,整體在電芯的測試情況向好,通過測試只是時間問題。核心問題是保證成本達到客戶的需求。在與下游客戶溝通中,技術部門關心技術指標,而采購部門關心成本問題。目前PP銅箔的成本還是高于傳統銅箔的,這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可能會比技術問題更復雜。
Q:復合集流體技術路線是否有變動?
A:目前公司認為還是以成熟的兩步法為主,傳統兩步法的設備隨著使用越多,會越來越成熟,降價空間也會越大。而一步法或其他方法的新設備處于初代階段,可能還需要迭代和優化,成本優勢可能沒有那么大。因此,明年公司可能仍在使用傳統的兩步法。一步法我們在做技術儲備。
Q:三步法有考慮嗎?
A:有嘗試過,我們鍍鋁的蒸鍍設備蒸發舟可以改,改成銅的,就可以做鍍銅。但后期要看怎么和客戶溝通。目前我們三步的成本高于兩步,后面可能會有突破。目前更傾向于兩步法。
Q:對復合集流體整個行業的看法,預計什么時點起量?
A:2024年上半年起量沒有太大問題。客戶對鋁箔成本不敏感。銅箔業務現在也可以起量,但客戶對銅箔的成本比較敏感,鋁箔會比銅箔慢一個季度或者兩個季度,預計明年中期量產。因此,公司現在主要關注成本問題,包括設備成本和輔材價格。這是一個多方博弈的過程,需要與設備廠家和下游客戶共同協商解決。
Q:基膜已經確定不用PET了嗎?
A:動力電池行業的復合集流體暫時不用PET基膜。消費電子行業在用PET,主要是因為不需要高循環,沒有嚴苛的測試條件。我們現在主要以PP為主,未來核心客戶以動力為主。
Q:良率情況:
A:銅箔和鋁箔方面都沒有連續化生產,沒有良率概念。但鋁箔良率預計會好于銅箔。
Q:主營業務前三季度的情況如何:
A:今年三季度營收情況與去年持平,但利潤端出現了一些變動。這一變動主要源于公司今年的轉型、費用提升、剝離業務的減值等影響。此外,今年主營業務需求端有所減少,下游鋼鐵、水泥等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需求下滑,導致應收賬款金額較大。電力市場需求整體較好,今年電力盈利端出現回暖狀態。目前電價已經完全放開,電力行業的盈利條件轉好。對于公司來說,電力客戶的質量會更加優質。
未來公司的客戶方向有所變化。由于國內需求端下滑,公司正在積極向一帶一路市場拓展,去年出海業務占比10%,今年計劃將出海業務占比增加到15%以上,也在加大出海的投入。此外,公司正在進行產品服務轉型升級,為下游客戶不但提供傳統耗材產品,也提供能源管理和節能降碳服務,并將工業大模型和節能降碳手段融入客戶的服務中。
同時公司正在積極開展新業務的訂單轉化,但目前轉化規模較小。明年希望在集流體業務方面實現更多轉化,為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做出更多貢獻。
Q:主營業務Q4和明年怎么預期?
A:Q4會做大規模的檢修,銷售規模和回款優于前三個季度。2024年主業大概率優于2023年,從下游的反饋來看,明年電力行業盈利效果會更好,鋼鐵、水泥等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也會逐漸復蘇。客戶整體盈利情況會變得更好,部分客戶的招投標大項目也會放在2024年。因此,2024年整體需求端優于2023年,客戶的整體盈利水平和經營質量也會優于2023年。
Q:第三方檢測業務進展如何?
A:檢測業務與主營業務是強相關的,今年客戶端需求下降,檢測業務也相應下降。此外,政府采購因財政緊張而有所控制,導致2023年檢測業務沒有出現大幅度增加。2024年會和主業一起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