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開場聲明暨董事會秘書賈潔女士做近期重點事項聲明與風險提示
現在市場熱點比較多,比如華為汽車概念、小米汽車概念等,公司近期股價波動也比較大,但因為這些造車新勢力汽車銷量還很小,另外凱眾產品的單車價值也比較低,因此這些熱點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很小,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請廣大投資者警惕市場熱點炒作,注意把控投資風險。
第二部分:公司董事長楊建剛先生介紹公司
第三部分:互動問答
問1:請介紹下公司的客戶結構。
答:從整車角度來看,上汽乘用車、奇瑞、吉利、大眾的占比較多。
問2:公司對線控業務的規劃和進展?
答:公司通過參股公司(炯熠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布局線控業務,公司在線控制動產品業務設計的路徑和行動方案:
(1)設立公司獨立運作,多渠道市場化融資,充分激發關鍵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2)以國內自主品牌和新造車勢力為重點,目標積聚幾家重要客戶,成為其核心供應商;
(3)以固定卡鉗和EPB為基礎,積累開發和量產經驗;
(4)聚焦EMB技術開發,采取占坑策略,積極布局整車聯合開發,搶占市場爆發先機。
問3:請介紹下公司在新能源車領域的業務展望。
答:聚氨酯材料具有優異的減震、降噪、耐久等性能,輕量化踏板具備重量輕、易加工、更環保的特點,新能源車對噪音、輕量化有更高的要求,公司產品在新能源車領域有更多優勢。
問4: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和產品占比情況?
答: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1.25億左右、1.77億左右、1.85億左右,整體上緩沖塊占比50%左右、輕量化踏板占比30%左右、頂支撐占比10%左右,收入結構比較穩定。(前述數據未經審計)
問5:公司和小米汽車的合作產品、車型和收入情況?小米汽車的首款車型上面,我們的線控制自動會不會在他們的車上裝車?公司預計何時能在小米汽車上裝車?
答:小米汽車還未上市,從公司本身業務來看,公司減震元件配套小米汽車(第二款);從參股公司業務來看,小米智造投資了公司參股公司-炯熠電子(蘇州)有限公司,有EMB預研項目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汽車還未上市,今年未產生銷售額,另外凱眾產品的單車價值也比較低,預計該業務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很小。
EMB技術現在還沒有商業化,所以在小米的首款車沒有應用。
何時裝車要看整車的安排進度,因為現在一個難點EMB技術全球都還沒有商業化,特斯拉首款車明年可能會首發用這個技術,特斯拉一般是個風向標,特斯拉用了之后國內整車可能會慢慢都跟上。
問6:頂支撐的主要客戶及收入展望?
答:主要客戶是奇瑞、上汽乘用車、廣汽,公司目前在爭取與大眾更多的業務合作機會。預計未來會有較好的業績增長。
問7:請介紹下幾大業務板塊的競爭格局?
答:1、目前緩沖塊業務的主要廠商為巴斯夫、凱眾、威巴克,其中巴斯夫占有全球約70%份額、國內超過50%的份額,仍為此業務龍頭企業。公司與巴斯夫相比,優勢在于快速反應及客戶服務。凱眾在國內份額為36%左右,國際市場占比目前還很小,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是公司建設墨西哥工廠、走國際化戰略的主要動因。
2、頂支撐產品,區分有聚氨酯材料和橡膠材料,在聚氨酯材料領域,主要是巴斯夫和凱眾。
3、輕量化踏板競爭態勢是外資為主、較為分散,國內市場以外資(巴茲、凱斯勒、三立等)為主,占據國內中高端品牌的大部分份額;國際市場比較分散,每家整車廠都有其核心供應商,比較大的有巴茲、凱斯勒、CJ等;凱眾是國內最早生產輕量化踏板的企業,在國內8%-9%左右的市場份額。
4、電子加速踏板的競爭態勢是外資為主、從業者不多,外資以海拉電子、聯合電子為主,占據國內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國產品牌有凱眾、高發、奧聯等少數幾家。
緩沖塊、頂支撐等聚氨酯產品主原料之一NDI主要由德國一家化學公司所壟斷,供應渠道比較單一,相關產品業務有一定的原材料準入門檻和壁壘。公司與該企業簽有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原材料供應穩定。
問8:公司做EMB的原因、EMB的定價?
答:從行業發展看,EHB是一個過渡產品,最終是要做EMB產品,公司通過參股公司聚焦EMB技術開發,積極布局整車聯合開發。EMB還未上市,定價未知。
問9:聚氨酯材料替代橡膠的現狀、優勢?
答:對于緩沖塊產品,目前在乘用車領域已基本實現聚氨酯材料全替代;在商用車領域(如卡車、大巴等)緩沖塊仍以橡膠材料為主。對于頂支撐產品,市場上主要還以橡膠材料為主,但聚氨酯材料在更多的推廣使用。
聚氨酯材料在減振、降噪、耐磨等方面的優越性能使其替代部分橡膠產品成為趨勢。成本上,聚氨酯要高于橡膠。
在國內,公司與巴斯夫相比,優勢在于快速反應及客戶服務。在國外,客戶有避免單一供應商壟斷的需求。
問10:公司工廠的利用率?
答:目前設備利用率60左右%。
問11:墨西哥工廠產線規劃?
答:第一期規劃兩條緩沖塊產線,設備主要是由國內轉移,墨西哥人工成本較國內低,管理、技術人員前期由公司派駐,后期根據市場情況調節墨西哥工廠產能及產線設計。
問12:前五大客戶收入占比?
答: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戶占比40%-50%左右。(前述數據未經審計)
問13:線控制動做得比較好的公司有哪些?
答:外資以博世、采埃孚、大陸電子等為主,占據國內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內資以伯特利為主。
問14:公司的戰略是否有變化?
答:沒有變化,公司仍然會通過內生和外延兩種方式積極開發新業務,主要圍繞跟汽車相關和跟新材料相關的領域,公司可以通過賦能產生協同效應。
問15:小米汽車是否有意向借殼上市?公司是否有可能與其合作?
答:公司總部層面沒有與小米汽車接觸,目前沒有聽到這方面的消息。
問16:公司近期股價波動較大,上交所也對公司發出監管警示,有沒有可能說是我們公司這邊因為漲的時候才發警示,別的時候就不管,有沒有這種可能性?今后我們公司這邊有沒有可能會考慮跟上交所這邊多一些互動?
答:今后我們在信披方面會更加嚴謹,嚴格遵守相關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