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訊精密2023-10-22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立訊精密2023-10-22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間
    QQ空間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調研地點 調研形式
    2023-10-22 立訊精密 - 電話會議
    參與機構
    圓方資本,華安財保資產,建銀國際(控股),銀杏資本,常春藤投資,太平洋資產,乾成資本,東海基金,中歐基金,惠州創新投資,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盤京投資,興銀理財,Millennium,中信保誠基金,Barings,證券通投資,華寶基金,大摩,瓴仁私募,彞川資本,中信證券,山海資產投資,海通國際證券,前海開源基金,恒遠資本,山東國惠基金,微宇投資,錦天成基金,立格資本投資,中郵創業基金,淡馬錫富敦投資,友邦保險控股,陽光資產,中域資產,道仁投資,Templeton,平安銀行,澤熙資產,人壽保險,景順長城基金,頤和銀豐,淳厚基金,大家資產,中信里昂證券,施羅德國際,東吳基金,天盟集團,DC investments,Point72Sam,拾貝投資,大成國際,明河投資,乾圖私募,工銀瑞信基金,中融鼎投資,abrdn plc.,澹易資產,恒德投資,云禧投資,興業基金,涇溪投資,煜德投資,尋常投資,復霈投資,紅土創新基金,太平基金,華富基金,Schroders,東北證券,灝霽,博時基金,招商信諾資產,天安人壽保險,海通證券,民生證券,聚鳴投資,金鷹基金,財信證券,天風資管,銀河證券,Neuberger Berman Asia,大和資本,民生加銀基金,國泰基金,華創證券,道合投資,天風證券,長江證券,浦銀國際,海創投資,建信養老金,中銀國際,銀華基金,安信證券,中意資產,中金基金,前海聯合基金,武漢光谷產投,贏舟基金,青創投,長城財富保險,惠升基金,光大,摩根,中國人民養老保險,中英人壽保險,興業證券資產,馬可波羅資管,泓澄投資,中再,蘭馨亞洲投資,Polymer IPR,鵬華基金,汐泰投資,銀河基金,泰康資產,My.AlphaBuy-side,Sirius,正心谷實業,海宸投資,中信建投證券,遠信私募,淡水泉,河床投資,諾安基金,信達證券,上投摩根基金,南京毅達投資,潤時私募,Blackrock,中移資本,源樂晟,山楂樹資產,灃楊資產,沁源投資,晨星(亞洲),民生通惠資產,惠華基金,世誠投資,上汽頎臻,LMR Partners,華泰柏瑞基金,中信保誠資產,合遠私募,東興基金,勤辰咨詢,重陽投資,AzimutLimited,中國國際金融,筌笠,Citi,澤興私募,合眾資產,興途投資,弘盛資本,申萬宏源,同犇投資,匯豐環球投資(英國),交銀人壽保險,利幄私募,東陽資管,JefferiesHongKongHoldings,星展銀行,淡馬錫投資,青島鴻竹資產,睿德信投資,新華資產,漢和資本,江信基金,西南證券,永贏基金,天弘基金,西藏東財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鑫然投資,財通證券,Power Sustainable,惠理海外投資,津聯(天津)資產,禮正,興證證券資產,博裕景泰,前海辰星,Torq Capital Management (HK),國金證券,廣東佳潤實業,長江養老保險,中金資,迪策投資,前海人壽保險,中平國瑀,弘尚資產,華能貴誠信托,明達資產,中華聯合保險集團,中銀理財,東鷹投資,日興資產,中銀資產,諾德基金,一豐私募,華信私募,泉觀資本,韓國投資公司,瑞華投資,長安基金,銀河投資,BofA,新加坡政府投資,浙江金控投資,OP,復勝資產,華商基金,寧銀理財,友邦保險,Polymer,瀚川投資,廣發基金,時代復興,鑫元基金,中原證券,東方基金,興業證券,中投,APS,Orchid Asia,Power Sustainable China Corporation,和諧健康保險,LMRPartnersLimited,和諧匯一,招商基金,尚正基金,亞太財產保險,名禹資產,禹田資本,華拓私募,睿郡資產,華鑫證券,國元證券,誠旸投資,華泰資管,紫閣,潤暉投資香港,信達澳亞基金,財通資管,光大證券,新華基金,中國人壽資產,麥格理銀行,寶盈基金,富達基金(香港),中國人保資產,中科沃土基金,沙鋼集團,安信基金,磐厚動量,山西證券,Bright Valley,高盛公司,玖穩資產,禛瑛投資,涌德瑞烜,Polymer capital,煜誠投資,睿遠基金,慎知資產,國投瑞銀基金,中國對外經貿信托,博鴻投資,創金合信基金,匯華理財,東吳人壽保險,中銀基金,富國基金,招銀國際,由榕,普徠仕投資,MLP,輕鹽創業投資,華安證券,相生資產,高毅資產,運舟私募,國壽安保基金,森林湖,Neuberger Berman,申萬菱信基金,多和美投資,興證全球基金,碧云資本,大成基金,景順投資,光大保德信基金,鵬揚基金,正圓私募,域秀資產,富敦投資,中海基金,南方基金,靜瑞私募,國際信托,南山人壽,國泰君安證券,韓華投資,中信建投資本,景林資產,恒安標準人壽,長城基金,國信證券,廈門海翼投資,浩成資產,匯豐晉信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天蟲資本,廣東立灣創業,安聯保險,東吳證券,華夏未來資本,長盛基金,華泰證券,聆澤投資,嘉實基金,華西銀峰投資,華夏久盈資產,方正證券,Fidelity",WT 資產,農銀匯理基金,廣發證券,中泰證券,盛松投資,智誠海威資產,SanfordBernstein,西部證券,華安基金,德邦證券,璟镕私募,復星財富,Point72,博道基金,建信基金,匯泉基金,中國光大控股,璟镕投資,浙江中環資產,瀚亞投資,MorganStanley,百年保險,重慶環保基金,海富通基金,瑞士百達資產,鵬格斯資產,敦和資產,瀾起投資,國金基金,瑞信證券,遵道資產,富達利泰,盛鈞投資,匯豐銀行(中國),Point72 Hong Kong Limited,金臣投資,萬家基金,國信鈞翎,易方達基金,泉果基金,花旗銀行(中國),華泰資產,Keystone,寧涌富私募,好買財富,平安基金,浙江永禧投資,安聯智能,東方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群益證券,華夏基金,中國人壽養老保險,承周資產,廣東溫氏投資,平安資產,國聯安基金,西部利得基金,杭銀理財,Venture,光大證券資管,交銀施羅德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光大永明人壽保險,廣東民營投資,石鋒資產,希瓦私募,東海證券,富安達基金,華寶信托,彤源,平安養老保險,招商資管,東方資管,泓德基金,毅木資產,白犀私募,招銀理財,仁橋資產,融通基金,UBS O'Connor LLC,工銀安盛人壽保險,Tybourne Capital,領驥投資,九泰基金,圓信永豐基金,美國偉肯基金會,OAreteBuy-side,太平資產,萬泰華瑞投資,媛博投資,富榮基金,青驪投資,陜西文化,沖積資產,鮑爾賽嘉,招商證券,國泰證券信托,Pinpoint,新余善思,上銀基金,玖鵬資產,摩根大通,明亞基金,長信基金,RegalBeloitCorporation,匯添富基金,湖北鐵路,青島城投
    調研詳情
    一、會計機構負責人陳會永先生對2023年前三季度財務狀況進行說明
    
    從外部大環境來看,全球宏觀經濟依然低迷,歐美國家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造成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在美聯儲的不斷加息下,造成美元融資成本的上升;雖外部環境帶來的挑戰不斷,但經過前三季度積極的開源節流,在公司短、中、長期的戰略指引下,公司在報告期內取得不錯成績。
    
    公司前三個季度累計毛利率為11.80%,雖然相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但從Q3單季度看,營業收入579億相較去年同期的633億,下降了53.9億,毛利率13.76%相較去年同期13.08%增長0.68個百分點。主要的變動原因有以下三點:
    
    1、由于消費電子傳統的行業旺季在9月之后,重心更多是在第四季度,因此營收的比較需要Q3、Q4合起來看;
    
    2、三季度按照客戶要求策略備貨,待四季度實現銷售;
    
    3、策略性減少一些低毛利率的產品。
    
    在償債能力方面,公司截至9月30日的資產負債率為61.15%,較年初的60.38%,增加了0.77%,主要是增加了現金安全水位導致有息負債增加。
    
    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方面,三季度累計為72.22億,較去年同期的29.61億增加143.88%,主要因更嚴謹的策略備料、存貨銷售以及回款增加,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由去年同期59.6天,降到53.6天,三季度存貨余額同比2022年同期減少45億。
    
    公司前三季度銷管研費用占營收比為6.51%,較去年同期的6.95%降低了0.44%,雖然公司受股權激勵成本增加的影響,但整體費用率呈下降走勢,主要因公司不斷優化組織和系統流程,實現降本增效。
    
    報告期內,公司財務費用為1.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1億元,降低了2.24億元,主要在于存款利息收入及匯率波動導致匯兌收益增加,同時也覆蓋了利息支出的增加額。針對匯兌的部份,已實現及未實現的匯率評價,加上相關遠期外匯避險操作,三季度累計匯兌產生的收益為5.13億。
    
    二、公司管理層與投資者互動交流
    
    1、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來春女士就投資人普遍關心的問題作統一說明
    
    因為今天是周末,不希望耽誤大家太多時間,加上與半年報交流的間隔較短,所以本次僅安排一個小時的會議時長。根據會議前與投資人的交流,有收集到一些大家關注的問題,我在提問環節之前,針對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先做簡單說明。
    
    首先,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滑的情況,我們認為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現象,但針對大家的關心,我還是詳細的梳理一下。營收主要受到以下四個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在決策過程中,策略性放棄一些通訊產業利潤率相對低的OEM業務;二是可穿戴產品業務,因為未推出新產品以及客戶管控庫存的原因,第三季度表面看略有下降,但是我們前三季度分別有9%、26%的同比增長,所以整體上來看全年預計還是可以的;三是部分產品交易模式發生變化,原本SIP直接交客戶,現在改為立訊直接內部交易,銷售合并沖銷;四是終端客戶的MINILED產品銷售狀況不及預期,確實也有受到影響。上面四點量化金額大約是60.6億,另外,客戶今年930比往年嚴控自身庫存,與往年提貨標準相比較,受影響減少的銷售額約是40億。整體看是樂觀的,因為大客戶外的消費電子業務、汽車產業、通訊產業第三季度同比仍是呈明顯的增長趨勢。其次,是財務面的數據。基于美元融資利率上升,公司整體融資成本同比增加,同時五期股權激勵時間線在今年重合,帶來激勵成本同比增加,加上公司基于謹慎原則對部分資產進行計提減值,一定程度上影響本報告期的利潤,但是隨著Capex由去年的高峰點逐漸下修,以及今年聯營企業在利潤上的貢獻基本可以覆蓋前三季度同比增加的成本,所以我個人感覺前三季度的整體表現是非常良好的,甚至超越我個人對于大環境、對公司判斷的預期。
    
    然后,從業務面來講,整體如我們半年報交流的,在大客戶外的消費電子、汽車、通訊等業務,還是如預期正常發揮。
    
    以上是對于大家所關心的營收面、毛利面、財務面問題做的整體匯報,謝謝各位的關心。沒想到大家對第三季度的營收同比下滑有擔心,我還是要特別強調一下,事實上因為我們更多是關心如何更好的利用資金,為此選擇放棄一些低毛利的產品線,同時客戶基于重庫存的考慮合理放緩提貨速度,多方因素相加所帶來同比下降,對這個情況我們是不擔心的,畢竟客戶的需求還是在那里,也并非是本質性的下降,大家也能看到我們整體上的表現,所以不用去想太多。
    
    我非常高興的跟大家講,創業26.5年來,我覺得此時此刻最讓我心安,跟我們的團隊一起構建公司短、中、長期的團隊組織建設目標以及內部治理優化方向等,讓我能非常從容淡定地面對公司未來三五年的發展。當然,我們這么多年的成長也離不開投資人的關心與批評,謝謝各位對立訊的支持,歡迎大家多提建議。
    
    2、首先恭喜公司團隊,在這種大環境下還可以交出超預期的成績單,就像您說的,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我們也認為明年科技產業應該會有很多創新,可否請您給我們展望下明年或者25年的增長動能會來自哪些方面?
    
    答:首先大客戶部分的增長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立臻這一部分,未來三、四年的增長都是非常可期的;另一個是零部件模組類,我們還有非常多的機會,如果說一個產品的垂直整合是5~6層,我們是為數不多可以把垂直整合做得更好的,無論是在Camera產品上面的垂直整合,或是在更多新的功能體系的整合,我們都是全球領先的廠商,對于這一塊我之前的看法還是比較保守的,最近看到基于團隊的優異表現和客戶的創新需求,我們在模組以及精密組件上的增長,未來三、四年會比我原先預期的還要好。
    
    在消費電子大客戶以外,雖然大家看到今年市場整體不太好,但是以我們1~9月份的情況來看,大客戶以外的國內外消費電子業務我們還增長了10~20%。所以未來在大客戶以外的消費電子業務,我們還是如預期每年會超市場平均水平以兩位數百分比增長。
    
    汽車和通訊方面,我們毫無疑問未來3~5年是高速成長期,也就是超過我們公司平均預期,也超過行業標準的增長,而且是高質量的增長,這一點我們從不懷疑。
    
    其他比如匯率部分的影響(我們都是用對沖的方式弱化),外幣融資情況等,最壞就是今年的情況,股權激勵成本今年也是最大分攤,幾個股權激勵的項目都集中在一起,明年就會少一點。
    
    我們還有一些孵化的產品線,過去幾年在培養期,只有付出沒有太多利潤貢獻,之后幾年這種培養型的大投入也在逐漸收縮,而這些產品線也都逐漸回暖,包括我們在常熟工廠的精密組件及醫療產品業務,或者其他我們沒預期到的很多生意機會,明年的利潤貢獻可能都會比今年同期要高出數倍。
    
    所以現在無論是在公司業務面的成長性,還是內部管理的成長性,都是向好趨勢。因此對于未來三年的數字,我們是非常清晰的,對于三年以后的成長大方向我們也是非常樂觀的。
    
    3、在消費電子同業對行業復蘇較有信心的背景下,公司如何看待復蘇趨勢?
    
    答:我覺得并沒有所謂復蘇的說法,之前是大家對未來不確定,可能在庫存上會更保守。現在大家覺得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也就繼續正常經營,這是我的看法。我們這產業的表現主要看兩部分:一是服務的市場(客戶),大家都是ToB的生意,客戶的表現很大程度影響你的表現;二是企業自己在客戶端的價值。所以,包括我們立訊在內,一個公司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企業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4、前三季度整體營收利潤都是增長的,但是單三季度營收相對去年有所下降,想請王總講一下我們三季度的情況以及對四季度的趨勢;另外市場對于大客戶今年的銷量,國內國外有些分歧,您能大概從全球范圍講一下整個大客戶手機的銷售趨勢嗎?
    
    答:三季度的營收下滑如我前面所講,一個是有些產品我們跟客戶的交易模式,比如SiP業務發生變化,這一共影響大概三十億,但這一變化對我們的毛利是有正面幫助的;另外三季度看到客戶在一些庫存上的管控對我們營收影響近四五十億,這部分在第四季度將是正常發揮的,所以我認為這對全年并沒有影響。至于說立臻的助力,我認為會持續到未來三、四年;
    
    從我們的角度看,大客戶的產品無論是零件還是模組以及系統級產品,今年都非常穩定,沒有受到任何削弱的影響,每個產品線都相對穩健,這是比較可喜的。
    
    5、公司未來對于三大業務板塊的資本開支有哪些展望?
    
    答:在Capex方面,由于汽車、通訊業務的柔性度、共享度比較高,明年雖然通訊業務還會有一些投資,但總體不會有大比例波動。對于汽車產業而言,則會比以往有更多的投入,這主要是為將來作前置的準備。在消費電子板塊,我們會重點考慮投入回收的效率,但由于除大客戶以外的消費電子Capex投資我們可以在內部作資源的拉通與共享,在經歷2022年Cpaex高峰后,未來將是處于受控和下降的狀態。
    
    6、請問公司對于未來全球范圍手機競爭格局的看法以及公司的策略調整?
    
    答:我認為手機行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現在基本上不會有特別明顯的變化。無論是今年國內大品牌的成長,或者是其他品牌的發展,對立訊而言都是東邊不亮西邊亮。我也很高興看到,我們北美客戶像平板、電腦等終端消費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受到經濟影響時,手機依然保持堅挺,說明大客戶在手機上,無論是創新程度或者是市場的認可度,都是比較好的。從手機各個品牌的發展來看,作為ToB的供應鏈,我們是樂見大家成長的,并沒有什么需要特別顧慮的。
    
    7、請問公司汽車業務在華為新車中的配套情況如何?
    
    答:很抱歉我們不方便針對客戶產品具體情況發表言論。但是,無論是對于鴻蒙智行系統在汽車行業的開拓,還是對于中國汽車品牌本身的發展,我都充滿信心。在我看來,立訊屬于在中國汽車多品類Tier1廠商中成長性最強的企業。
    
    關于公司汽車產品的具體品類,之前交流會中已經跟大家進行過較為詳細的溝通。正如我們之前所提到的,立訊的汽車產品品類在整車里的價值量布局接近3萬元人民幣,并且公司未來也會盡可能開辟更多新產品及產品線。從2023年1-9月的情況來看,公司汽車業務板塊增長超過50%,在未來3-4年,我認為該板塊也能夠預見一個較為良好的增速。
    
    長期以來,汽車行業的眾多品牌客戶都認可立訊、支持立訊,在汽車電子、連接器線束、無線充電等業務模塊給予立訊的良好的合作機會,對此公司由衷感謝。公司會不斷強化多元化汽車品類的前期布局,把握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同時,公司也會根據自己的能力合理分配資源,應對市場的新需求。
    
    8、公司對于未來毛利率的改善有哪些看法?
    
    答:從目前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通訊產品的毛利會持續增長,在未來5年內暫時還看不到獲利能力走向平穩的趨勢。在汽車業務中,除了域控制器外,其他產品的毛利都優于公司平均水平。對于消費電子而言,由于我們大客戶的生態相較產業整體而言存在差異,無法一概而論,但我們始終堅持比自己的昨天更優秀,比行業中的參與者更強,短期一個季度或者單一產品線的獲利能力不是我們著重思考的,我們更看重公司整體ROE水平能否保持在20%以上。
    
    9、請問公司對未來供應鏈地區分布以及競爭格局有何看法?
    
    答:雖然部分產品的產能基于地緣政治的原因會有全球分布的需要,但不論產業鏈轉移到什么地區,我們始終認為,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只要自身足夠優秀,能夠在行業中展現出更具價值的一面,市場都會需要你。
    
    10、請問公司在非大客戶的消費電子部分,是否會參與其他可穿戴、手機、平板等產品的合作?
    
    答:目前公司在消費電子的業務上,除了Display、電池以及一些主被動器件以外都能做。我們的業務覆蓋結構件、精密零組件到功能模組,但是目前來講,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開展這么多的業務。我們會更側重于與公司資源、與公司財務指標表現能有較好匹配的業務。
    
    11、請問公司在通訊業務中做了哪些策略調整,從而實現毛利率的改善?
    
    答:在通訊產品中我們調整的比較多,因為OEM和ODM的毛利是不一樣的,我們會逐步把OEM業務做舍棄,保留毛利較高的ODM業務
    
    12、請問下公司在大客戶可穿戴產品業務上的情況?
    
    答:從客戶的角度來講,全球穿戴式產品基本上格局變化不大,而我們大客戶在可穿戴產品上的表現,無論從質還是從量而言,都是遙遙領先的。大家所關注的提高使用體驗的方式,也一定是客戶端如何給市場帶來更多價值的考量。我們相信未來可穿戴產品將隨著功能的增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

    我的收藏
    關注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數據
    關閉 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