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公司業務板塊、所屬行業、研發以及經營情況、核心競爭力、腫瘤檢測技術平臺及等市場拓展等方面對公司進行介紹,隨后就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溝通交流。
1. 公司AI產品的開發邏輯以及進展是什么?
答:公司的宮頸細胞學 AI,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篩陰工作。國內病理醫生比較缺乏,細胞學診斷特別依賴醫生的判讀,我們預期的場景是,通過AI完成大部分的篩陰工作,進而讓醫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疑點位,提高診斷效率和診斷準確性。通過此前6000多例的科研試驗表明,我們這款AI能減少病理醫生大約一半的工作量。目前三類證的臨床試驗也正在推進中。
基于公司的宮頸液基細胞學AI在 2022 年完成的科研回溯性評價研究,相關科研團隊撰寫的論文在國際權威學術平臺《現代病理學》發表,課題為:《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bnormal Cervical Squamous Cell Detection with Cytologist-in-the-Loop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同時該產品也獲得了美國 ASCCP科技創新獎。
2. 目前AI產品的市場推廣情況如何?
答:公司開發出涵蓋“細胞學試劑+制片設備+掃描儀+AI判讀”的宮頸癌篩查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獲得了各層級醫院的認可,并形成了以整體解決方案為主、單項產品和服務靈活組合的銷售方式,有望以點帶面,推動公司宮頸癌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擴容。公司通過“細胞學試劑+制片設備+掃描儀+AI判讀”的宮頸癌篩查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突破了部分大三甲醫院市場,驗證了公司市場策略的有效性,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了大三甲醫院的認可,對部分進口品牌產品形成了替代。
3. AI產品的戰略規劃怎么看?
答:目前我國病理行業發展面臨病理醫生缺乏、分布不均勻、培養周期漫長等特點。按照衛生部2009年發布的《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中規定的標準,二級、三級醫院均需設置病理科,每 100 張床位需配置 1-2 名病理醫師的要求,截止 2021 年末,病理醫師需求量約為 14.17 萬人,病理醫生占執業(助理)醫師總量約 0.5%,而現有病理醫生僅 2.1 萬人,缺口高達 12 萬人。我國病理醫生資源極度不均,近70%的病理醫生集中在三級醫院。加之病理醫生培訓周期漫長、基層醫院病理科建設難度大等現實困境制約著我國病理診斷行業的發展。
公司判斷,只有通過推動病理科(四化)自動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才能解決病理檢測市場的需求與行業發展人才缺口的錯位問題。從公司戰略來說,一直在積極布局細胞病理、組織病理、免疫組化病理等各個技術條線的全自動化儀器設備的研發與迭代。
自動化、標準化是解決病理制片環節效率與質量穩定的基礎,數字化、智能化則是提高病理診斷效率與準確性的有效助力。
從邏輯上來說,自動化、標準化、數字化的積累,一方面是進行智能化AI的基礎,另一方面四化類設備產品也能帶來相應技術條線的試劑和設備的銷售,提高公司原有產品的競爭壁壘。
從市場層面來說,AI產品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搶占大三甲市場,替代進口品牌提供了有利的抓手,同時也有助于穩固現有客戶,通過提高檢測效率增加客戶對試劑的使用量。
綜合來說,四化是公司重要的戰略布局,通過病理科數字化升級,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創造增量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