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調研的人員參觀了公司展廳,觀看了公司宣傳片,公司董事會秘書簡要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歷程,董事長介紹了公司的主要產品業務情況,隨后公司與投資者進行了互動交流。
主要內容如下:
1、最近幾年在軍品科研方面大概是什么樣的情況?
答:公司歷來對科研非常重視,最近幾年每年科研經費投入R&D占比10%左右,每年有不少于10個產品完成定型。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1,588.61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35%,保持高位運行狀態,軍品在研項目200余項,完成鑒定6項。目前在研型號50多個,還有其它預研的產品。企業按照“預研一代、研制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思路,每年完成的新產品數量比較樂觀。目前整個科研項目三代產品(以鈍感電火工品為主)是主要的科研方向,屬于高端一點的,四代產品(以高安全性火工品為主)又比三代更高端,也正在大力開展四代產品的研究,同時在跟蹤第五代(以具有精確控制能量的集成產品或陣列為主)的微型機電產品研究,但是還沒有形成正式的產品。
2、公司前期主要是元器件或者是小產品,現在有往集成化、系統化方向發展的趨勢,請問發展思路或者進展大概是什么樣?
答:公司槍彈底火都是基礎性的元器件火工品,單價銷售比較低,現在火工方面慢慢的往集成化、系統化方向發展。上半年,公司成功中標某重點型號裝備配套兩個單價較高的火工裝置研制任務,并按計劃順利完成階段性研制任務,目前逐步有訂單落實;與中國兵器某所開展合作,承擔了重大型研產品2個點火裝置等項目研發任務。這些新承制的產品均屬集成化的產品,將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正在開展的第三代、第四代產品也主要是集成化的產品,應用于主戰彈藥系統,已形成一定規模。
3、公司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如何,后續在產能提升方面有什么打算?
答:軍品方面槍彈底火是滿負荷的生產,軍品任務非常充足,所以下一步產能提升的規劃一是通過技術改造,把人均效能提高上去;二是優化產品結構,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提升公司的產值、營收規模,單靠現有產品的產量增長和人員的增長來增加產值還是非常有限的,重點還是需要調整產品結構,這才是穩住現有存量,提高增量的有效舉措;三是通過實施特種器材生產線建設項目擴大產能。
4、公司對于擴產和未來在融資方面有什么考慮?
答:公司基于目前現有產品訂單充足的情況,面臨著產能不足,擴能是早有謀劃,之前我們披露了特種器材生產線建設項目,征地173畝,之前已立過項,由于涉及國土規劃的調整,政府部門一直沒有把項目建設所需土地掛牌出來,該項目建在仙女湖區新余國科火工品科研生產基地的西南邊。目前由于距離上次審議已經隔了一年半,同時市場也發生了些變化,結合公司現有情況,經過綜合研判,考慮工藝還需要更加先進,同時增加了擴能的產品類別,增加了些建設項目,目前我們正在重新編制項目可研報告,草案已經出來,后續就是履行審批程序。該項目涉及到軍工、民爆,需要多個部門的備案或審批。一旦經過董事會審議通過,我們會進行公告。該項目投資規模還可以,有融資這方面的考慮,但是尚未研究確定。同時,我們也一直在積極的尋找并購項目,如果有合適的并購項目,也會考慮做一些配套募集資金的項目。
5、請簡單介紹一下國內火工品行業的競爭格局如何?
答:由于軍工行業具有較大的保密性,我們無法從公開途徑獲得其他火工品企業具體經營數據,但通過市場走訪了解,目前國內從事火工品生產的企業有十家左右,主要分布于中國兵器集團、中國兵裝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央企及地方國有軍工企業,由于火工品行業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以及一定的危險性,且需要取得相應的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資質以及保密資質等,目前基本上沒有民營企業進入。中國兵器集團、中國兵裝集團等央企下面的火工品企業主要用于內部配套,部分產品也銷售給其他軍工企業。
公司的軍用火工品種類豐富,在產和在研產品400多個品種,產品應用領域覆蓋了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公安、武警等各軍種,與國內主要武器裝備總裝單位均有配套供應,是國內軍用火工品涉及門類最全和品種最多的企業之一。
主要競爭對手兵器集團下屬北方特能是整合兵器集團內部三廠一所基礎上成立的火工品集團企業,彌補了其相互間的產品品種和技術、市場的不足,對其他軍工企業構成較大壓力,其在火工品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規模等綜合能力明顯強于包括我公司在內其他火工品企業;兵裝集團下屬華川機械在集團內部配套及某些火工品領域也處于優勢地位;擁有軍用火工品子公司的長城軍工2018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長城軍工實際控制人變更為中國兵裝集團控股,成為央企屬下火工品企業,其競爭優勢也將進一步加強;部分需要火工品配套的總裝單位也有部分火工品自行研制、生產和內部配套。
6、公司之前提到某產品裝配自動生產線由原有15人減至6人,生產效率提升4倍,后續會普及到各條生產線嗎,或者規劃是什么樣的?
答:公司確實有一條生產線技術改造后,由15個人縮減到6個人,這條生產線改造是我們自己完成的,同時我們現在正在開展幾條生產線的技術改造,企業規模的增長若是依賴于員工人數的增長實現增長,這不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式。所以我們需要進行技術改造,實現“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人機隔離”,一方面提高人均效能,另一方面也是安全生產要求。目前還有幾條生產線正在實施改造,今年預計投資1000-13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明年也還有幾個技術改造項目,爭取在2025年年底整個生產手段能夠有質的提升。
7、民品業務的收入結構如何?
答:去年公司營業收入是3.41億,其中民品是1.21億。民品由彈藥、裝備、軟件三部分構成,主要是彈藥和裝備為主,之前彈藥占比較大,未來裝備占比有逐步提升的趨勢。民品彈藥主要指增雨防雹火箭彈、煙(焰)條、焰彈等,裝備主要指發射架、地面煙爐、飛機播撒裝置、危險品抗爆箱和保險柜等。人影裝備這塊,也有一些新的研發產品,在朝著裝備集成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如集探測、分析、研判、指揮、作業、評估為一體的裝備,比如我們成功開發了國內首創的機動人影監測作業指揮系統(車),將成為公司人影裝備新的經濟增長點。
8、公司在未來新的產品研發和發展路線上,民品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答:民品的方向:以人工增雨、人工影響天氣為主,這塊發展主要通過兩個方面,一個是在彈藥方面發展,現有的彈藥,在這個基礎上,按照國家人影彈藥產品的分級,分為ABC三個等級。目前全國的彈藥集中在C級,下一步要往B級、A級發展。另一個是火藥延期,全部實現數碼延期,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它的優勢為作業更加精準、安全性更高,業內稱之為“三碼合一”人影裝備。同時往集成裝備發展,包含通信指揮、探測預判、作業評估,一整套全部集合起來。
9、公司年初制定的 2023 年公司經營目標是營業收入比2022年增長10%以上,請問有變化嗎?
答:沒有變化。
10、公司擬并購的方向如何?
答:未來并購的方向:主要圍繞公司主營業務,如軍用火工品,但是橫向并購企業不多,要么就是央企和省屬軍工企業,目前也有自己搞股改和IPO計劃的,或者已經裝到上市公司了,機會比較少。下游彈藥方面由于和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國科軍工有一個避免同業競爭的協議,所以國科軍工在做的業務領域我們就不會去考慮,但是彈藥領域比較廣泛,國科軍工做不了的領域我們是否可以做,這個需要和監管部門溝通。所以我們要朝著泛軍工、大軍工、軍工新材料、軍工零部件領域探索,為國防軍工配套的企業都可以考慮。從上游來講,公司用到的原材料如藥劑,金屬材料銅材、錫材、鋼材、火箭彈的玻璃鋼殼體等等,這塊領域目前不會考慮。如果有好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為軍工和人影、氣象領域服務的信息軟件公司也不排除,現在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數字化。從人工影響天氣行業的角度來講,這樣的企業也不多,同行業的陜西中天已經上市,其他幾家也有接觸過,被并購意愿不強,更多的是向氣象領域去延伸,更廣泛一點的講是向生態環境檢測領域延伸。總之,公司的并購方向還是圍繞主業,圍繞軍工和氣象方向去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