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公司生物質能循環項目的進展及未來規劃是怎樣的?
公司于去年四季度決策實施生物質能循環利用項目,近一年的時間里,我們已在河北廣平、涿州、寧晉,河南獲嘉、鄲城的五個城市布局了第一批生物質能循環利用項目。其中建設進度最快的廣平項目已進入施工建設期,原料收儲工作正在積極的推進中,預計于今年年底投料試生產。總體來說,近一年的時間里,生物質能循環利用項目的推進進度和效果符合預期標準。后續,公司將繼續有序推進生物質能循環利用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我們希望在首個項目投產后,以實際運營結果向關心永安林業生物質項目的機構投資者和廣大股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2.生物質能循環項目的商業模式如何實現?和市場上已經投產運行的生物質項目相比,我們有什么優勢?
生物質能循環項目采用國際先進微生物發酵技術,以玉米秸稈為原料,通過干式厭氧發酵、變壓吸附凈化提純、生物有機肥加工等工序,產出生物天然氣、有機肥及食品級二氧化碳等具有經濟效益的產品。
我們認為與目前市場上運行的生物質項目相比,首先是在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度上具備優勢,項目反應器內發酵物料TS含量可達30%以上,容積產氣比可達6.0,是現有國內主流濕法工藝的5倍以上。干式厭氧發酵技術首個驗證項目至今已連續穩定運營五年時間,技術的成熟度和穩定性是得到驗證的。
其次在原料利用上,干式厭氧發酵可處理玉米(農作物)秸稈、枯枝落葉、畜禽糞便等各類高固有機廢棄物。原料的收集模式已經打通,在為農民規模化收割玉米的同時規模化粉碎秸稈完成原料收儲,該模式下企業處于主導地位,基本上不會存在原料受限問題。現在正是河南河北玉米秸稈收儲的時段,從實際情況看,我們的原料收儲模式得到當地農民和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此外,主要產品與市場需求結合得很好,我們的生物質能源項目主要產品為生物天然氣、有機肥和食品級二氧化碳。當前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接近50%,而項目所在的河北河南區域省內天然氣缺口比例更超過90%,隨著能源結構轉型持續推進,將長期面臨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項目正常投產后預計年產2090萬立方米天然氣,在河北、河南高度缺氣的市場形勢下,盈利空間是非常大的。
3.公司和蘇加旭等人的業績補償仲裁案件從2020年受理后沒有在公告中看到新的進展,請問目前的處理情況是怎樣的?
業績補償作為中林集團并購前的歷史遺留問題,是公司全力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2020年底深圳國際仲裁院受理了仲裁申請后,于2021年初首次開庭,后續雙方均持續補充證據材料。今年4月,公司更換了案件的委托代理人,向仲裁庭申請盡快組織重新開庭。5月6日,仲裁庭組織了各方當事人再次開庭。公司及委托代理人與仲裁庭保持積極溝通的同時,也在與案涉相關主體探討庭外解決的方式,力爭盡早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維護上市公司全體股東權益。
4.我們注意到公司近期發布的中林集團由中國三峽集團托管的公告,請問該變動會對公司主營業務的方向和未來規劃產生影響嗎?
公司現階段的主營業務仍是森林經營、板材家居、生物質能源,中林集團被托管事宜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目前也并未造成公司主營業務的變動。當前公司的日常生產經營工作都在有序開展,公司各板塊的員工通力協作、相互配合,為推進年度計劃的圓滿完成和公司的高質量發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