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公司實行的承包模式是什么?
網上傳播的牧原承包制內容,與公司實際情況在概念和實際運營上有一定出入。目前公司試行的是共創共享激勵機制,讓員工成為共創共享的合伙人。
非洲豬瘟之后,公司逐步對豬舍進行升級,并創新智能化設備,最終形成現在的空氣過濾豬舍,在硬件層面為打通疾病凈化等技術路徑打好基礎。但在具體應用上,由于執行不到位,也造成了一些非必要損失。2022年之后,公司重點聚焦疾病防控的技術路徑,如何運用好豬舍和設備成為關鍵點。
今年上半年,公司從技術元點出發,打通了各項疾病技術路徑,經過利潤成本空間測算,養豬生產環節成本下降空間還很大,需要全員快速落地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公司探索與優秀員工共創共享的激勵機制,保證新技術充分落地執行。
共創共享激勵機制目的是引導有能力的員工競聘接豬,飼養更多單元的豬,向內部挖潛,充分執行新技術,把豬養得更好,成本更低,批次利潤更大,個人獲得更高的批次獎金。在養殖過程中,經營模式、管理制度、銷售渠道由公司統一把控,生豬等資產歸公司所有。以遼寧區域的一位哺乳段共創合伙人為例,實行共創共享激勵機制后,業績提升20%,獎金提升50%左右。
二、共創共享激勵機制具體的激勵方式?
共創共享激勵機制以讓有能力的員工多養豬、養好豬,快速、有效落地執行新技術為目的,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員工潛力。
通過競聘方式篩選優秀的員工養更多的單元,創造更大的價值,在過去工資加獎金的基礎上,擴大獎金激勵范圍,豬養得越好,獎金拿得越高。
在競聘環節,以過往業績及能力圖譜作為參照,評估員工個人能力,同時考察員工的企圖心。對于員工制定“三不要”的選取標準,不愿意學習的不要、不愿意干活的不要、不想掙錢的不要。從以上幾個方面綜合評價考察員工是否能夠競聘成功。
三、目前共創共享激勵機制的實行情況?
目前共創共享激勵機制以豬群穩定、業績領先的場區作為試點,各個區域均有場區在試點階段。其中黑龍江區域和南陽區域運行效果較好,員工競聘積極。試點場區中有一些成績落后的場區員工積極性不高,目前主要是以打造標桿為主。后續若一些場區無人競聘,員工也可以跨場區競聘,讓能落地新技術的員工多養豬,降低公司整體生產成本,提高利潤水平。
四、公司目前的現金流情況?
公司今年整體現金流較為充裕和安全,6月末的貨幣資金余額為175.53億元。今年第三季度隨著豬價的上漲,每個月經營性現金流為凈流入。
五、公司短期債務占比過高的影響?
養殖企業的豬舍、生物資產占比較大,且不易作為抵押品,所以短期的信用貸款在整體負債中占比較大,這是行業的特定現象。公司會根據外部環境及生產經營情況做好現金流管理,持續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同時,在穩健經營的基礎上,公司會逐步降低杠桿水平,持續優化財務結構。
六、公司最新的完全成本及年底的成本目標?
公司9月份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在14.7元/kg左右,相較于8月份上升了約0.3元/kg。其中60%是由于生產成績的波動,40%是由于飼料價格的上升以及出欄量減少帶來的期間費用攤銷增多所導致。公司將持續做好成本降低工作,從疾病凈化等各方面發力,爭取年底將生豬養殖完全成本降到14.5元/kg以下。
七、九月生豬出欄量下降的原因及年度出欄目標能否實現?
公司9月份銷售生豬537.3萬頭,相較8月份生豬銷售量下降約30萬頭,屬于月度間的正常波動。2023年公司預計出欄生豬6,500萬頭-7,100萬頭,1-9月已出欄生豬4,700.9萬頭。目前來看,公司有信心完成2023年全年生豬出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