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所信息網絡有限公司的支持
下,在上證路演中心(http://roadshow.sseinfo.com)召開了線上業績說明會,說明會流程包括:董事長致辭、管理層業績說明與在線回復投資者問題。
問答環節情況如下:
1、公司未來如何推進在創新藥領域的發展?
回復:您好!公司的藥物發現技術平臺,專注深入挖掘類肽創新藥,掌握多肽偶聯PDC藥物的靶向多肽序列、連接子類別以及連接位點等關鍵技術,實現較高難度的多肽類分子與靶蛋白模擬對接的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CADD與大規模化合物庫的計算機虛擬篩選,并開展多肽分子與靶蛋白的精確動力學模擬和分子對接實驗,以更好地輔助多肽藥物設計、加速創新進度。
新藥PK/PD技術平臺,著重于抗體藥物、細胞及基因治療產品、血液制品、核酸類藥物、疫苗等的PK/PD大分子生物分析,免疫原性評價,定量藥理學研究等。已經具備在大分子PK檢測,ADA分析,細胞因子等生物標志物分析,PCR檢測的能力。強化生物醫藥臨床轉化研究能力與服務體系,按國際CAP認證實驗室體系要求,建設人源化動物模型、基因編輯相關的細胞和動物模型,免疫學相關研究如免疫原性、免疫表型分析,臨床生物標志物、細胞治療、MRD、血液疾病分型、雙特異性抗體、ADCs等創新藥研究核心技術平臺。公司將在各類型創新藥研發服務體系中,進一步擴大并強化專業服務能力。謝謝!
2、公司上半年新簽訂單多少?這么重要的數據為何不公布
回復: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嚴格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2023年半年報編制要求填列半年報信息,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謝謝!
3、自研技術轉讓和權益分成為何不在經營報表中單獨列出?將來這塊應該也是很重要的業務
回復:自研技術轉讓和權益分成為何不在經營報表中單獨列出?將來這塊應該也是很重要的業務
4、貴公司現在與百誠藥業都是仿制藥研發的領先企業,目前在受托服務超過百誠,但在自研技術轉讓及權益分成實現收益這塊已落后百誠很多,將來能否迎頭趕上,爭取做仿制藥研發的NO1?
回復:尊敬的投資者,您好!未來隨著技術轉讓和銷售分成的業務規模增大會增加相關披露內容,感謝您的意見和評價。
5、重組失敗,公司還會做CDMO嗎?如果還會做將來是自建還是合適機會繼續收購百奧藥業?
回復:尊敬的投資者,您好!公司根據相關監管規定,承諾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少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感謝您的寶貴建議!
6、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成果取得了什么進展?
回復:您好!上半年公司參與研發和自主立項研發的項目中,共3項新藥項目已通過NMPA批準進入臨床試驗,47項藥品申報上市注冊受理,7項一致性評價注冊受理;取得31項藥品生產注冊批件;18項通過一致性評價;5項原料藥通過審評獲批。新藥品注冊分類法規實施之后,公司累計已有15項仿制藥首家取得藥品注冊批件或首家通過一致性評價,公司取得生產批件的權益分成項目共6項。同時,在專利成果上,公司新獲得專利28個(其中發明專利13個,實用新型專利4個,其他專利11個),新申請PCT國際專利1個,新獲得PCT國際專利1個,累計申請PCT國際專利3個,累計獲得PCT國際專利1個。謝謝!
7、公司于9月4日披露了終止收購朗研生命的公告,請問此次終止重組會對公司產生什么影響?
回復:您好!上市公司終止本次重組事項并撤回申請文件是基于當前市場環境變化,結合公司資本運作、戰略規劃等因素作出的審慎決定,不存在公司及相關方需承擔相關違約責任的情形。目前,公司各項業務經營情況正常,本次交易的終止對公司現有生產經營活動和戰略發展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謝謝!
8、公司創新藥板塊增加了不少業務,但還缺少很重要的GLP安評,將來能否盡快補齊?
回復:尊敬的投資者,您好!感謝您對公司的建議,公司將根據自身業務發展的規劃,適時計劃拓展領域。
9、公司重組終止后,是否有考慮對其他標的的收購?
回復:您好!公司基于對發展戰略的考量,在鞏固現有主業的情況下,也重視外部發展機會,力爭尋求更多可能性,提高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公司根據相關監管規定,承諾在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少1個月內不再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后續若有相關重組計劃,公司會及時履行相應的決策流程并對外披露,敬請關注公司公告。謝謝!
10、請問公司在新的一年里市場地位是否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
回復:您好!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國內較早對外提供藥物研發服務的CRO公司(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組織)之一。公司擁有3.63萬平方米的研發實驗室,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實驗室面積為3.17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實驗室面積為0.46萬平方米。公司擁有國際先進的儀器設備,以及一批具備國內外制藥研發豐富經驗的科研骨干和人才團隊,為藥物研發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員工1185人,其中研發人員987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83.29%;研發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817人,占研發人員的比例為82.78%;研發人員碩士及博士180人,占研發人員的比例為18.24%。經過多年持續的投入、整合、發展,公司陸續打造并建立了集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活性篩選、藥學研究、藥效學評價、藥代動力學、臨床試驗及生物分析為一體的綜合服務技術平臺,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臨床前及臨床綜合研發服務CRO。謝謝!
11、您好!請問下公司的競爭對手有哪些,面對對手的圍剿,公司如何破局?
回復:尊敬的投資者您好!目前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主要有泰格醫藥、美迪西、諾思格、百誠醫藥等上市公司,其他同行業競爭對手相比,公司在部分核心技術的特色化上處于競爭優勢。
公司圍繞臨床前+臨床研究一體化戰略,持續深化融合發展,將目前的一體化優勢從化學藥延伸至生物藥、中藥、醫療器械領域,進行橫向擴張;同時公司持續推進品種自研儲備戰略,進一步完善技術成果轉化。
面對后續日益強烈的競爭市場,公司將牢牢把握國內醫藥研發服務行業的發展機遇,加強公司在化學藥、生物藥、中藥和醫療器械領域的專業服務能力,通過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服務鞏固公司在行業內的市場地位并進一步提高公司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