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提出的問題及公司回復情況
公司就投資者在本次說明會中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復:
1.公司在AI產品方面的應用情況如何?預計業績何時能反映?
答:我國病理行業起步較晚,為解決病理醫生人手不足、培養周期漫長等問題,公司一直在推動病理科“四化”建設,包括自動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目前已經形成完整的“細胞學試劑+制片設備+掃描儀+AI判讀”智能化篩查方案,將提高宮頸癌篩查效率以及準確性。今年上半年通過該方案進駐部分大三甲醫院市場,實現了進口替代,驗證了公司市場策略的有效性,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了大三甲醫院認可,同時也提高了現有客戶的穩定性。公司未來會繼續堅持這一市場策略。
2.公司上半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接近一半,請問是什么原因呢?
答:公司業績下滑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市場需求尚未恢復穩定增長,病理科在腫瘤篩查和精準診斷方面的業務恢復比較緩慢,一部分篩查客戶降低了檢查頻率,而精準診斷類客戶檢測意愿有所波動。第二,公司為了進一步加強產品競爭,不斷加大對數字化、智能化產品以及伴隨診斷業務的研發投入,細胞學AI、免疫組化(IHC)、伴隨診斷、熒光原位雜交(FISH)等均有產品在進行三類證注冊申報,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3,299.98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15.64%,同比增長5.51%。第三,公司積極拓展大客戶、海外市場以及縣域病理共建市場,導致報告期內發生市場差旅費用458.45萬元,同比增長73.07%。第四,為更好地激勵核心團隊,公司管理費用中薪酬成本上升233.29 萬元,限制性股票股份支付費用增加350.17萬元等,也對公司上半年的利潤增速下滑產生了一定影響。
3.今年上半年,公司部分股東違規減持股票,對于這種情況公司有什么制度進行監督嗎?
答:首先公司會定期與大股東進行溝通,了解大股東的訴求與意愿。其次,公司也會定期舉辦相關政策培訓,今年6月舉行了《董監高行為規范專題培訓》、9月舉辦了《董監高股份變動合規培訓》。后續公司會通過法律法規相關政策培訓以及更及時的溝通,提高大股東合規意識。
4.公司自主研發在業務發展上都有哪些具體應用?這為公司業務發展帶來哪些實際效益?
答:公司自主研發了一系列腫瘤篩查及診斷試劑與配套設備,主要應用科室為病理科。已搭建液基細胞學(LBP)、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免疫組織化學(IHC)和熒光原位雜交(FISH)、數字病理等系列產品線,較為完整地覆蓋從細胞形態到蛋白表達、基因檢測等不同診斷層次的臨床需求,截止報告期末,開發出720余個病理診斷相關注冊/備案產品,可用于多類腫瘤的篩查及診斷,系國內腫瘤篩查及診斷行業內技術平臺最豐富、產品種類最多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