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展望公司與中國移動未來的協同合作?
在數字經濟的發展大趨勢下,智能視覺物聯網產業在數字經濟、網絡強國建設中將長期占據重要地位,是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構成部分,經濟性、社會性效應突出,也是5G應用落地、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公司與中國移動在相關方面業務契合度高,互補性強,產投協同前景廣闊。
雙方都高度重視此次戰略投資項目,中國移動已經派出專職董事落實產投協同要求,希望將大華項目打造成產投協同的典范。近期,公司核心管理層與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以及政企事業部、技術部、研究院、投資公司等主要業務部門舉行會晤,雙方在視覺大模型、城市數據運營、AI應用、視聯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當前,雙方正積極探索在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面的多向融合,拓展協同空間,充分發揮雙方優勢,推動聯合研發,做好資源互補,共同深挖客戶價值,在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行業應用等領域快速加載AI能力,賦能千行百業。同時,雙方也在基于中國移動強大的云能力、智慧中臺、營銷體系等基礎能力做好聯合運營。此外,中國移動方提出雙方要聯合開展針對數據要素、數據資產等方面的探討和研究,探索新的增長空間。未來,雙方將在集團層面建立并不斷完善產投協同溝通機制,進一步推動雙方業務協同發展。
2、公司當前大模型研發有哪些進展?
目前,公司行業大模型已經在電力、城市治理兩個行業跑通,預計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實現商業化應用。
在當前可展示demo中,已經實現了若干項不錯的進展。首先,能夠通過描述的方式,有效解析和識別視頻內容。以城市管理為例,可以通過目標+屬性的描述,自動識別垃圾桶滿溢、是否開蓋;通過目標+位置的描述,觀察店內外攤位,實現路面攤位侵占檢測等;通過目標+狀態的描述,檢測井蓋破損情況等等。除此之外,還可以實現原先CNN無法實現的功能,類似機動車車道上樹木倒伏、消防柜設施是否齊全破損(內置衣服、滅火器、消防錘等)、綠化帶護木設施破損缺失的檢測等。
其次,行業大模型還可以大幅提升準確率以及泛化能力。比如電力行業方面,大模型可以實現所有表計識別,對氣體的密度、油表、壓力、液位各種表計進行識別,通用識別率從過去的85%-87%提升到目前97%以上。
最后,大模型還具備具備零樣本學習能力。過去需要依靠標注團隊進行人工標注,現在可以做到零樣本學習。輸入圖片即可實現檢索目標定位,例如電力行業,可檢測輸電站和輸電線上的垃圾袋、氣球、鳥巢等異物檢測。
我們認為,行業大模型是一種基礎能力,最重要的還是聚焦業務,將能力嵌入到產品和解決方案中,讓產品和方案更極致,為客戶創造價值,更有效的解決客戶的痛點和問題。
3、公司軟件業務有哪些進展?
公司軟件業務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所有的解決方案都需要靠軟件來連接、價值靠軟件來體現,國內客戶對于軟件的付費意愿、軟件產品的盈利能力都還在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公司持續加大對軟件產品和業務的開發、共享和落地支持,堅信通過軟件成功帶動硬件的增量市場,成為未來業務的關鍵提升點。
今年以來,公司發布多款軟件產品,產品能力涉及業務智能的方方面面。如“邊緣計算一體機”產品,實現大容量存儲與高性能計算融合一體化,實現軟硬解耦,向客戶提供“算法貨架”服務,上架自研算法200多種,客戶能夠按需選擇、自助組合;再如“感知數智系統”,能夠從海量數據資源池中洞悉感知數據價值,基于感知數據實現目標關系挖掘推演,用數據+智能賦能實戰,為視圖智能應用提供新的可能;再有能夠將算法、存儲、數據庫及視圖智能融合為一體的“天工一體機”,單機即可完成區縣級視頻智能化建設,精準匹配中小型場景智能化需求,為客戶提供小而美、經濟實用的解決方案。另外,公司軟件產品深入云存儲、安全數據庫、AR云圖等領域,以邊端設備的形式提供更多元的基礎智能,快速有效滿足最終客戶業務需求,繁榮智慧物聯應用市場。
4、公司對軟件業務的發展有怎樣的展望?
今年是公司的生態年,軟件在研發生態上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利于集成商生態的發展。公司對于軟件業務的發展采取了以下舉措:第一,作為生態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們需要把產品的底座做得更好、更便捷,并找到各行各業的軟件合作伙伴開展研發和業務合作。第二,繼續加強并下沉省區軟件能力,實現重點省標配軟件平臺人員,部分小省跨區建立軟件中心,從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第三,重視海外軟件業務的持續發展。海外客戶對軟件的付費意愿高于國內,海外軟件收入增長較快,海外軟件業務的順利開展也對公司開拓海外的集成商業務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