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長張慧春致辭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投資者,大家好,我是金科環境的董事長張慧春。感謝大家在百忙中抽空參加本次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在此我謹代表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金科環境的投資者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與衷心的感謝,同時也感謝上交所和上證路演中心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金科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是科創板上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股票代碼:688466)。公司持續專注水的深度處理和污廢水資源化領域,以公司在“資源化、產品化、數字化”方面的創新能力和先發優勢為抓手,采用投資、建設、運營和服務的模式,為城市、工業和園區客戶解決水資源短缺、環境容量不足、水質不穩定、成本高的問題,持續鞏固裝備化、科技型企業差異化競爭優勢,為公司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
2023年上半年,公司穩健經營,營業收入及凈利潤繼續保持雙增長。公司依托“膜通用平臺裝備技術、膜系統應用技術、膜系統運營技術”三大核心技術,圍繞“三化”戰略,經過持續研發和技術迭代,將膜設備進行了“產品化”開發,于2023年3月推出的第三代水廠產品“新水島”。“新水島”以產品思維徹底顛覆傳統水廠的工程模式,將全廠的設備、設施和構/建筑物集成為一個產品化的智能制水機組,實現智慧生產,無人值守;高度集成;全廠可移動;全生命周期成本低。新水島自帶O2O運維,應用場景豐富,將加速市場空間釋放。
金科環境成立19年來,聚焦高品質飲用水和污廢水資源化領域,處于行業龍頭地位,承接了大量的國家級重要項目,包括冬奧會北京和張家口兩個主會場的高品質生活飲用水和造雪用水,雄安新區第一自來水廠高品質飲用水廠,北京城市副中心景觀水系,北京市南水北調飲用水處理三個水廠,西南地區最大的膜飲用水廠等;在上海、深圳、成都、無錫、蘇州、唐山等城市擁有大型的飲用水深度處理和污廢水資源化項目業績,解決了寧夏、新疆、甘肅等多個區域性的飲用水苦咸水淡化問題。
污廢水資源化領域,公司前瞻性發力工業企業客戶,重點圍繞包括PCB、光伏等新興產業,以及高耗水、高污染的化纖、印染等民生產業,解決企業新鮮水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短缺的問題,滿足高品質生產用水及降本增效的需求,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污廢水資源的商品化”。
高品質飲用水領域,水廠端,公司成功探索出了解決我國以微污染水源生產高品質飲用水的一條經濟可行的技術路徑,并通過張家港四廠一期項目實施應用。該項目榮獲“2022GWI全球水獎-年度最佳市政供水項目”,是中國境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市政供水項目,是組合納濾膜法工藝首次在國內大規模以地表水為水源的飲用水深度處理項目。為實現高品質飲用水終端供水目標,解決百姓“水龍頭”飲用水安全問題,公司通過非開挖方式解決管網水質安全及運營穩定等問題,提供“最后一公里”供水管網水質安全綜合保障技術,實現“同城同網直飲”。
穩定的研發投入支撐了公司領先的技術地位,保持了業務的高質量、穩健發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222,111.57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09%;歸屬上市公司所有者凈利潤43,572,500.22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50%。
公司作為科創板上市企業,將會繼續加大在水深度處理和污廢水資源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技術創新切實提高核心競爭力,鞏固公司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努力為股東、客戶、員工與投資者不斷創造滿意的回報!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對金科環境的支持與厚愛,謝謝大家!
二、董事會秘書陳安娜對2023年半年度公司業績情況進行解讀與說明
(一)業績情況
1.收入方面: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22.21萬元,同比增加16.09%。
按業務類型劃分:
裝備及技術解決方案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本期實現收入16,276.47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64.02%,同比增加10.23%。中長期業務方面,污廢水資源化產品生產與銷售和運維技術服務業務共實現收入9,099.63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35.79%,同比增加27.66%,系公司下屬運營水廠水處理能力提升,處理水量同比增加。公司中長期業務收入占比持續提升。
按服務行業劃分:
報告期內,公司ToB業務實現收入11,978.11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47.12%;ToG業務實現收入13,397.99萬元,占總收入比例為52.70%。ToB業務和ToG業務保持均衡發展態勢。按服務領域劃分,公司在飲用水深度處理領域實現收入7,599.26萬元;污廢水資源化領域實現收入17,776.85萬元。
2.利潤方面:
報告期內,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357.2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50%。本期營業毛利為10,136.36萬元,同比增加28.16%,其中裝備及技術解決方案項目毛利6,798.1萬元,占總毛利的67.07%,同比增加28.50%;中長期業務方面,污廢水資源化產品生產與銷售和運維技術服務業務毛利3,292.15萬元,占總毛利的32.48%,同比增加25.73%。本期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9.87%,總體保持穩定。
3.經營活動現金流方面: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404.73萬元,同比增加916.21%,系今年上半年銷售回款增加所致。
4.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方面:
報告期內,公司基本每股收益指標及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同比增加,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加。
(二)在手訂單情況
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手訂單48,606.21萬元,同比增長19.81%。公司不同業務分類具體在手訂單情況如下:
按業務類型劃分,裝備及技術解決方案業務在手訂單19,974.09萬元,污廢水資源化產品生產與銷售業務在手訂單18,249.80萬元,運維技術服務業務在手訂單10,382.32萬元;
按服務行業劃分,ToB業務(工業)在手訂單22,868.57萬元,ToG業務(市政客戶)在手訂單25,737.64萬元;
按業務領域劃分,污廢水資源化領域在手訂單36,785.85萬元,高品質飲用水領域在手訂單11,820.36萬元。
三、交流問答環節
1.新水島對公司未來的利潤和市場有什么影響?
答:市場方面:
(1)新水島應用場景豐富,布局重點工業,加速市場空間釋放
1)基于智慧生產、無人值守、高度集成、全廠可移動、全生命周期成本低等方面的突破,新水島應用場景得到極大擴展,能夠切實解決城市、園區和工業企業的水短缺、環境容量不足、用水成本高、水資源使用效率低等一攬子問題,同時對促進當地招商引資起到積極作用。
2)在常規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的市場中,新水島再生水創造了一個新市場,讓水資源使用效率提升。
3)新水島在產業上下游的應用大幅擴展,可以廣泛應用于高品質飲用水以及市政、工業的污水處理及資源化領域,也能為政府應急工程以及生態治理方面提供很好的支持。
4)新水島的規模從0.25萬噸/日至20萬噸/日,能夠靈活滿足客戶不同需求。
5)基于“工程產品化”理念及新水島產品,公司不斷優化提升工業水效的專業解決方案,助力工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重點圍繞包括PCB、光伏等新興產業,以及高耗水、高污染的化纖、印染等民生產業,解決企業新鮮水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短缺的問題,滿足高品質生產用水及降本增效的需求,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實現“污廢水資源的商品化”。
(2)強化ToB商業化模式,拓寬渠道合作路徑,保持輕資產模式
公司基于核心技術,通過資源化/商品化創新模式,為工業降本增效,同時解決工業的水資源短缺、環境容量限制等發展問題。由于新水島是標準化裝備產品,公司可以通過與水務集團、工程公司、設備公司、金融機構或者城市合伙人達成渠道合作關系,提高推廣銷售效率。報告期內,公司與金融機構就新水島拓展及金融支持達成合作意向,助力公司實現“裝備(新水島)+O2O運維服務”規模化銷售,保持輕資產運營模式,提高公司經營效益。
利潤方面,新水島通過水廠雙胞胎運營管理平臺在線上提供智慧化控制、數字化管理和智慧化運營等實時服務;同時,公司線下提供專有配方藥劑、耗材和現場技術服務,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高效運營保障。隨著新水島的規模化應用落地,裝備銷售收入及中長期運維技術服務收入有望同步提升,公司營收及利潤結構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2.在手訂單與上年末相比為何下降?
答:公司訂單的季節性波動特征比較明顯,無論是訂單獲得速度還是收入確認進度,通常一季度和二季度比三四季度要慢,是正常波動。
3.公司在數字科技方面有何進展?
答:2023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大數字科技相關投入。在建設業務數字化升級、水廠雙胞胎智慧運營管理平臺迭代開發、新水島配套智慧化運營管理平臺建設以及人工智能核心產能升級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產品定位和技術路線。
在產品功能方面,針對新水島智慧運營平臺,公司配套開發了無人值守版本,對傳統雙膜水廠的智慧運營平臺中無人值守相關功能進行了加強。作為水廠數字化升級的解決方案,雙胞胎水廠智慧運營管理平臺不僅在雙膜工藝段發揮價值,同樣的模式將復制到供水廠和污水廠中其他重點工藝段,旨在實現無人值守運營,持續提高新水島產品的智慧化運營水平。
在產品智慧內核方面,公司加強仿真模型的建設深度,進一步夯實在膜處理工藝方面的技術優勢,升級了雙膜工藝的仿真模型算法。對于供水和污水處理領域的非膜工藝仿真模型,在加強內部研發的同時,積極開展與高校的聯合開發工作,基于院校科研成果加快工藝仿真模型的研發進度,同時聯合高校共同對接智慧水廠項目,推動聯合研發的模型成果應用落地。
在數據驅動模型方面,公司持續推進對神經網絡模型的研發工作,并建立了仿真模型與數據驅動模型組合應用的系統框架。
公司與國際知名教授以及外部科研機構,開展了一系列聯合課題開發工作。包括人工智能技術在水處理系統中的應用開發,計算機視覺技術在水處理工藝生產過程中的應用開發,碳追蹤核算模型在水處理廠中的應用等,部分技術研發工作處于調優階段,后續有望顯著提升公司水廠數字化升級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品質。
4.上半年行業政策的發布對公司業務有什么影響嗎?
答:污廢水資源化領域,《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水利部關于全面加強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等政策陸續出臺,進一步促進了節水產業發展,推進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推動水處理領域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并提出將再生水作為工業生產用水的重要水源,促進企業內部廢污水循環利用,支持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理及再生利用。
高品質飲用水領域,2023年4月1日,新版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正式實施。新標準更加關注感官指標、消毒副產物及風險變化;提高部分指標限值,提高了對飲用水口感、舒適度的要求,突出“末梢水”達標和保障理念,對供水行業“源頭”到“龍頭”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和水質保障提出新的要求,供水領域正迎來消費升級帶來的高質量發展機遇。
產品化方面,2023年1月16日,江蘇省工信廳印發《江蘇省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提升高端裝備供給能力,推動發展模式向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提高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能力。2023年3月23日,“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開幕,共同探究行業當前發展困境的破題之路。產品化具備“生產連續性、產品是標準化產物、生產過程集約化”三個要素。環境產業要把服務、技術、裝備做成產品,從技術突破和工程化轉向水處理企業的高質化、規模化、品牌化,以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了行業共識。
數字化領域,2023年2月27日《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發布,提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推動生態環境智慧治理,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生態環境信息化體系。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在政策的推動下,“十四五”時期,我國智慧水務將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加速發展。智慧水務未來具有廣闊的市場場景。根據前瞻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