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觀公司研發生產基地,了解公司生產經營情況。
二、介紹公司基本情況。
三、介紹公司碳排放計量與碳賬戶管理系統構建及應用情況。
四、通過問答的方式,對各投資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主要內容概括如下:
1、可否介紹一下碳監測相關業務及最新的進展情況?
9月22日,下周五,是習總書記提出“雙碳”目標三周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前在碳監測主要涉及三方面業務:一是在碳排放監測,目前國內碳排放數據都是基于核算法,而歐美有核算法和在線監測法兩種方式。公司是污染源煙氣監測的龍頭企業,污染物排放和溫室氣體排放又具有“同根同源同過程”的特點,公司在碳監測業務上已形成產品、客戶、服務等多方面的先發優勢。從2021年9月開始,生態環境部啟動開展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今年5月,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對碳監測試點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總結,指出CO2在線監測法與核算法結果整體可比,在線監測可以提高碳排放核算的精準性,助力企業降碳減污。接下來將穩步擴大火電、鋼鐵等行業試點,逐步增加參試企業。公司已有火電、鋼鐵、水泥等多個行業近百個碳排放監測試點的應用案例,后續也會持續關注碳排放監測市場進一步擴大試點帶來的業務機會;二是環境溫室氣體監測,國家也開展了城市站、背景站監測試點工作,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和豐富相關產品。三是碳賬戶管理系統,這是一套碳排放、碳資產的管理平臺軟件,一個平臺兩個端口,既可以幫助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也可以協助政府摸清區域內碳排放底數,更好地實現“雙碳”目標,公司這套碳賬戶管理系統已經在地方政府和工業園區都有試點,也在深化碳賬戶及碳監測方案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應用。公司非常重視碳監測與碳計量相關業務,未來會繼續投入資源,以期抓住潛在市場機遇。
2、公司目前關于船舶碳排放監測產品及具體業務拓展情況如何?
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計碳匯聯合招商輪船、招商檢測共同研發了船舶碳排放在線計量監測系統,8月底已有5套設備在船上安裝完成,這些設備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態,并實現了數據穩定回傳,目前公司正在開發船舶碳排放的監測平臺,以進一步增加數據分析和展示功能。國際海事組織(IMO)溫室氣體短期減排措施的新規定已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2024年起歐盟內部及出入歐盟港口的航運業將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ETS)管控,我國也于今年全面實施船舶溫室氣體短期減排措施“國際航運碳強度規則”,全球航運業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公司也將持續關注船舶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監測市場帶來的業務機會。
3、公司未來發展的策略和方向是什么?
從大的發展策略上,一是公司將繼續以環境監測業務作為公司的基本盤,在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的指引下,環境監測市場仍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公司將繼續堅持以利潤為中心,確保基本盤穩健發展;二是,繼續投入資源支撐碳監測和工業過程分析等成長性業務持續發展,碳監測業務剛才有介紹,工業過程分析業務隨著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國產替代等諸多需求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三是,孵化培育科學儀器、計量儀器、關鍵核心零部件等種子業務,綜合利用公司光譜、色譜、質譜、能譜、傳感器五大技術研發平臺和強大的產業化能力,借助投資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手段,統籌推進產業鏈聯通發展。此外,公司業務將繼續圍繞“端+云+服務”的模式展開,深度挖掘數據價值,促進相關行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
4、公司如何保障碳計量數據得到各方的認可?
為得到碳排放企業、碳管理部門、碳交易雙方、國際相關機構等各方對碳計量數據的認可,需要對碳計量數據進行可信認證,這需要提升一系列的標準和法規,持續進行驗證對比及國際互認等各項工作,這些工作需要國際計量系統、監管部門、高校院所、行業組織等多方共同努力。公司目前與國家級科研機構合作,為碳計量數據可信認證體系的建立提供技術支撐和相關服務,推動部分試點和示范項目,為碳計量數據可信認證貢獻公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