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機構投資者現場調研會議開始,周家敏先生向投資者介紹了公司基本情況、公司核心業務所處行業的概況、公司總體戰略規劃和業務進展。然后會議采取問答的形式,周家敏先生就機構投資者關注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幫助投資者更全面地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主要問題及回復情況內容如下:
1、請問鈣鈦礦電池規模化以后效率是否會低于中試線?行業擴產節奏如何?回答:規模化量產初期階段電池效率有可能低于中試線。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擴產到GW級后腔體會放大,膜層的均勻性問題需要技術突破;二是試驗線主要是為了驗證工藝,有可能不計成本,而量產后需要綜合考慮成本和產能,需要提高節拍,這對各個環節的配合都有一定考驗。
鈣鈦礦作為下一代技術路線具有廣闊前景已成為行業共識,從擴產節奏來看,行業內也有百兆瓦中試線已經投產一兩年的時間,工藝也得到了驗證,進入到了要啟動大產線的關鍵階段。雖然目前還有未解決的技術難點,但可以在不斷發展中去解決。
2、請問您如何看待未來鈣鈦礦電池的發展路徑?未來鈣鈦礦電池量產后是否會影響我們來自晶硅電池廠商的收入?
回答:鈣鈦礦電池會有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鈣鈦礦電池,未來等到規模化量產、技術成熟后的終極目標會是鈣鈦礦疊層電池。至于收入部分,我們認為,一方面,目前鈣鈦礦電池和晶硅電池并不是替代關系,鈣鈦礦電池設備會是新的增量;另一方面,當鈣鈦礦電池技術足夠成熟時,會發展到鈣鈦礦疊層電池,而疊層電池首先需要做晶硅電池。綜合來看,我們認為鈣鈦礦電池量產不會影響我們來自晶硅電池廠商的收入。
3、請問公司的海外訂單是都來自于光伏嗎?都來自哪些國家?回答:公司海外訂單主要來自光伏業務和包裝業務。其中光伏業務中美國、土耳其、印度都是新增較快的市場。包裝業務由于公司海外布局較早,因此訂單來自全球多個國家。
4、鈣鈦礦電池單GW的投資量大概是多少?
回答:現階段GW級整線設備投資10億元左右,未來規模化量產以后,有可能降到5億元/GW,但這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由于鈣鈦礦電池工序較少,可以在一個工廠完成所有生產流程,而晶硅電池需要硅料、硅片等各個環節多個工序,對比而言鈣鈦礦電池產業鏈更短,加工耗時也更短,價值高度集中,量產后產能投資強度也將大幅小于晶硅電池。
5、公司在鈣鈦礦電池領域布局較早,請問公司未來會考慮做鈣鈦礦材料嗎?
回答:作為設備廠商,公司的重心始終會放在設備環節。
6、請問公司ALD設備進展如何?
回答:公司ALD設備是和華中科技大學團隊合作研發,目前正在測試樣機。
7、請問公司是否布局激光設備?
回答:公司沒有布局激光器和激光設備,整線設備中激光環節是外采其他公司的設備。
8、HJT方面的設備是否有新客戶或者新產品的拓展計劃?
回答:目前HJT的清洗制絨設備有新客戶正在對接,明年行業里的頭部企業有擴產計劃。未來電池片設備領域的產品也會做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