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近期國家政策層面對于礦山智能化改造以及安全方面的要求愈加嚴格,是否會推動煤礦信息化建設方面的需求增加,進而有益于公司業務開展?
2020年2月,國家提出《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1年示范性煤礦實現智能化,25年中大型煤礦實現智能化,35年全部煤礦實現智能化;2021年先后發布了《關于開展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的通知》、《煤礦智能化建設指南(2021年版)》、《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管理辦法(試行)》;2022年11月發布了《煤礦及重點非煤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建設工作總體方案》,提出力爭到2026年,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所有在冊煤礦、2400座重點非煤礦山重大災害風險防控項目建設工作;2023年6月發布了《智能化礦山數據融合共享規范》;同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從政策層面來看,煤炭是對安全要求極高的行業之一,國家從安全生產管理的角度致力于運用5G通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升級傳統煤炭產業,助力煤礦實現減人增安提效,煤炭作為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進一步夯實。對于我們而言,在安全、無人化及迭代的內在需求下,國家發布強制、引導、獎勵等多個維度的政策,持續地加碼,對智能礦山行業的發展有很強的催化作用。
Q2:一個礦智能化的投資規模如何?
因為我們行業是高度定制化行業,行業協會也沒有數據,只能按照歷史經驗簡單判斷一下。如果按照120萬噸去劃分的話,120萬噸級以上是中大型煤礦,有1200個礦,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投入大概在2000萬-3000萬;120萬噸級以下的是中小型煤礦,有3000多個,投入大概在500萬-600萬,整體是400億-500億的市場,這是輔助安全和輔助生產類的,如果再算上生產類的設備,那投入會更高。
Q3:公司在AI大模型方向的布局?
我們較早的預判了AI這一趨勢,19年和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就人工智能在礦井下的應用開展深入研究。每年在巡檢機器人、無人駕駛、AI等方向的投入基本都在千萬以上,未來也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探討AI結合產品巡檢機器人、無人駕駛煤礦用輪式機器人及系統、智能化工系統等落地。
Q4:公司和華為的合作模式如何?是否是直接競爭關系?華為早前推出礦山大模型,公司是否有合作?
其實,除了華為外,還有浪潮、深信服、中興,運營商等大公司也都紛紛入駐了智能礦山行業,可以看到煤炭市場及智能礦山行業在各方驗證中的優質性,以及背后廣闊的市場空間,行業巨頭的進入其實對于行業的理解和認可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和華為保持著穩定的合作,是華為部分產品的供應商,另外在一些項目如“元圖工坊”等均有合作,其余部分產品屬保密協議階段雙方暫未披露。公司的產品體系比較完善,更貼近客戶的一線需求。未來,公司會積極地關注和了解國內各種大模型技術發展方向,思索在AI應用與公司智能礦山行業軟硬件產品經驗上的結合。
Q5:和同行業相比,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北路是國內少數產品能夠覆蓋智能礦山感知層、傳輸層、智能應用與決策層三大層級的智能礦山領先企業。從行業方向上而言,整個智慧礦山行業因為其自身的高防爆要求、應用場景復雜、井下專用的技術及不斷更新的迭代需求等,存在比較高的行業壁壘。從競爭方向上而言,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軟硬件一體的產品,通訊、監控、集控、裝備配套四大類下的產品體系比較完善,綜合實力較強。在招標的時候,公司體量比較大,同時針對同一礦井下多系統之間融合和聯動,會有明顯優勢;從技術上而言,我們的融合通訊、人員定位的技術是相對領先的,其他產品都在第一梯隊。
Q6:項目從接訂單-交付-驗收一般多久?
具體要看什么項目,平均下來是6個月-1年左右。如果只是驗貨的會比較快,如果是集中控制的項目或者金額比較大的融合通訊的項目會比較慢。
Q7:公司目前業務覆蓋的煤礦數量有多少?今年中標以及在手訂單情況如何?
目前公司累計覆蓋了1000多家客戶;新簽訂單還可以,一般下半年訂單體量會優于上半年大,除了智能礦山領域外,下半年在智能化工也有形成訂單;上半年整體招標情況來看的話,客戶還是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采買智能化系統,部分公司招標情況可在“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中國采購與招標網”等網站查詢,招標情況還可以。
Q8:礦井替代前供應商的情況大嗎?我們如何保持競爭力呢?
首先礦井會根據自身的安全需要進行1-2個系統的招標,一般來說對于前供應商的產品客戶會有優先選擇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技術迭代以及新需求的產生,如果前供應商無法跟進技術研發出適合礦井需求的產品,那么勢必會被替代掉;其次,北路的產品體系比較完善,即便單一系統已被其他供應商覆蓋,在其他產品系列我司依然可以進入;最后,公司一直致力于研發投入,公司的融合通訊技術、人員定位技術較為領先,可以在井下實現多系統聯動,例如在緊急情況下廣播報警,可以同步聯合通訊、人員定位等,實現應急情況下的逃生路線的有效指引,在這塊上北路是有技術優勢的。
Q9:公司近年來毛利率有所下滑,未來2-3年的毛利率、凈利率怎么展望?
毛利率的小幅波動主要是在執行公司經營策略提高市占率時,對個別區域個別產品上整合擴容的影響,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北路總體的規模仍在持續的提升,當然不排除在提升的過程中會存在個別項目毛利率的影響。總體來看,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率仍會在未來幾年內維持高水平的增長,一方面來自于技術自信,北路的產品都是來源于開發和技術積累,在服務客戶和競爭的時候,具有領先性、獨立性和不可復制性。另一方面,伴隨著北路對市場上整合和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利潤的保障也有很大的空間,目前利潤率上的小幅波動也是經營策略上調整上的反饋。
Q10:公司人員規模展望?
我們還是比較看好智能礦山這個市場,北路體量和服務范圍品種的增加,以及行業巨頭的加入也在逐步驗證細分行業的市場優質性。我們自身也在為快速增長搭建團隊為未來的業績做準備,年初我們是660人,目前已經增加至800多人,預計2024年增長人數到1000人,主要是銷售人員、研發人員和現場調試人員,銷售和研發人數多一些,占比大概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