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觀公司廠區。
(二)交流主要內容:
1問:除石化、化工行業外,公司固體物料后處理智能制造裝備還可以用于哪些領域?
答:公司憑借在大型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與產業實踐經驗,將多品類創新產品與制造業客戶生產場景相融合。公司固體物料后處理智能制造裝備除石化、化工行業外,還可以對新能源、糧食、飼料、建材、醫藥、食品、港口等對粉、粒狀物料,或不規則物料后處理領域(如新能源領域多晶硅還原硅棒的破碎、篩選、裝袋、裝箱等),提供運行高效的全自動稱重包裝碼垛智能制造生產裝備及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2問:公司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空間如何?
答:在公司產品應用的領域,升級換代項目(存量市場)和新建項目需求都很大。除了新建項目以外,公司通過新型、高效的產品引導客戶升級換代需求,公司高性能的新型產品能夠帶給客戶更好的經濟性,降低生產成本,運營更高效,客戶有較好的升級換代意愿。近年來,公司持續進行產品研發及多品類擴張,引領應用領域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助力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從國家層面看,現在規模企業普遍在關鍵工序上實現自動化,但在數字化、智能化、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向上還有長期的發展之路要走,結合中國智能制造2035遠景目標看,未來會有相當多的機會。
3問:公司毛利率長期保持穩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在營收結構沒有大變化的情況下,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基本會保持在40%左右。長期以來,公司憑借技術領先的差異化競爭策略,綜合競爭實力穩固,在國內主要的產品應用領域沒有同量級競爭對手,客戶認可度高,能夠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
4問、請問公司預收款比例大概什么情況?
答:公司智能制造裝備類產品以銷定產,合同付款比例大部分是3:3:3:1,會根據具體情況有調整。
5問:公司產品從簽訂單到交付的周期有多久?
答:公司簽訂訂單后,根據交貨時間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類產品,從實施到確認收入通常需要6至18個月。公司產品實際發貨、運輸及交貨日期,要根據用戶的現場條件(如基建、場地條件、前端裝備條件),與用戶協商確定。訂單周期跟產品有關。例如,高溫爐前作業機器人訂單、多晶硅(不規則物料)后處理智能裝備訂單的周期較短,智能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訂單周期較長;訂單周期跟項目類型有關,通常大的新建項目的訂單周期較長,升級換代項目的訂單周期相對較短。
6問:公司冶煉特種作業機器人進展情況如何?
答:在電石礦熱爐領域,目前在實施智能工廠(智能車間)整體解決方案的示范應用,示范應用完成后會全面推廣。在電石礦熱爐領域的高溫特種作業機器人的成功研發及智能工廠技術應用基礎上,公司持續研發面向硅錳、硅鐵、工業硅爐等礦熱爐領域的高溫特種作業機器人,已陸續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有望形成在這些領域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的應用。硅錳礦熱爐領域:首臺硅錳出爐機器人客戶驗收后的優化工作已完成,具備市場推廣應用基礎,同時啟動了成本更具優勢的新版硅錳出爐機器人的研發工作。
硅鐵礦熱爐領域:面向硅鐵圓盤澆鑄系統,首臺套已交付客戶使用,進入后續市場推廣階段,并已簽訂小批量訂單;硅鐵高溫特種作業出爐機器人在應用現場進行產品定型工作。
工業硅礦熱爐領域:首臺工業硅高溫特種作業出爐機器人已完成客戶現場測試交付,進入后續市場推廣階段,并已簽訂小批量訂單。
公司在高溫特種作業機器人的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可以有效打開行業成長的天花板,創造由“0”到“1”到“N倍”的市場機會,實現以高新技術產品改造傳統產業,真正實現“機器人+”的研發、示范和推廣應用。
7問:工業服務的未來市場空間怎樣?
答:從國家政策方面,支持并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實現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耦合共生、相融相長”。2021年8月,公司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為國家“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單位”,2022年公司入選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公司制定實施的產品服務一體化經營策略成果顯著,公司的智能制造裝備工業服務,已發展成為公司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工業服務收入,一方面會隨著智能制造裝備產品銷售、生產運行基數的增長而增長;另一方面,公司承接新的規模較大的生產運營類服務項目后,服務收入會有快速提升的增量。公司的工業服務業務對客戶深層次服務需求給予積極響應,會帶來整體工業服務收入規模的持續、長期、穩健的增長。公司的一體化工業服務與智能制造裝備產品銷售形成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增強了客戶粘性,有效地延伸了產業鏈。
相對于公司在國內龐大的潛在客戶規模,生產一體化托管運營服務目前滲透率還很低,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目前公司的工業服務網絡主要服務于公司的產品客戶,在為公司貢獻可觀收入和利潤的同時,公司工業服務網絡資源的商業價值被越來越多的客戶、外資企業集團所關注。公司工業服務網絡和服務能力,具備承接公司產品以外的工業服務商業機會的可能,實現“工業服務+”賦能,未來值得期待。
8問:公司研發費用增長的原因?
答:公司面向未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競爭力。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技術領先優勢是公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公司通過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與技術應用水平,把握新機遇,拓展新領域,通過研發投入、技術積累與技術創新,技術領先優勢不斷增強,長期處于行業優勢競爭地位。
9問:公司的實控人都曾是從事機器人相關工作的嗎?
答:公司的四位實控人都曾在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其中,公司實控人之一,原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蔡鶴皋院士,自80年代就開始在機器人領域從事科研創新工作至今,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在工業機器人方面,蔡鶴皋院士解決了機器人軌跡控制精度及路徑預測控制等關鍵技術;在空間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方面,蔡鶴皋院士取得了機器人機構仿真、機器人力控制、機器人宏/微控制、多傳感器智能手爪、力控機器人末端執行器系統、納米級微驅動技術、柔性臂及其控制以及機器人多指靈巧手等多項研究成果。公司的副董事長趙杰教授是現任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值得稱道的是,蔡鶴皋院士實際持有的公司股份,從未減持。
10問:想了解人形機器人開發團隊的基本情況?
答:依托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及其他有關院系的科研能力,哈工大組織相關院系有關專業核心人員與博實股份專職人員共同參與項目研發與管理。從目前哈工大的人員名單看,有30人左右的學術帶頭人,團隊人員更多,涉及數個專業、學科、團隊,目前正有序推進中。
11問:如何考慮人形機器人后續產業化應用降本的問題?
答:產業化應用要考慮性價比,有助于推動批量化應用。在研發階段能夠達到的先進技術指標,在應用場景下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減法,目標是達到適用于應用場景的需求,同時優化成本。
12問: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主要發展思路?
答:一方面要優選有需求、有發展空間的特定應用場景,另一方面會考慮把有優勢的零部件獨立出來,根據市場需求,推動通用化應用。最終目標是形成自主化的通用人形機器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