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會議主要對云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鼎科技”或“公司”)整體情況及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進行溝通交流。主要內容如下:
一、簡要介紹公司2023年上半年經營情況
公司持續完善“專業+科技”賦能體系,圍繞煤礦、洗選、電力新能源、化工等能源行業智能化建設,積極探索開放、創新、共贏的經營模式,發展動能韌性加固,盈利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62億元,同比增加1.24億元,增幅36.89%;實現利潤總額6,483.23萬元,同比增加2,432.08萬元,增幅60.0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04.96萬元,同比增長2,492.40萬元,增幅273.12%,持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問答環節
1.公司與華為的合作有哪些進展?
答:公司與華為以能源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各自業務及技術創新優勢,共同向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發起科研攻關。
在人工智能方面,云鼎科技聯合華為完成了山能集團人工智能訓練中心的建設,初步解決了人工智能開發門檻高、難以規模化復制等問題,以產線化、流水線的方式實現人工智能模型的柔性制造。同時,云鼎科技構建了基于大模型的能源行業智慧大腦,建設了AI算法模型生產工廠和逐步開發多個價值場景產品方案,助推形成業界領先的AI應用示范標桿。
在智慧園區方面,云鼎科技正聯合華為建設輸出面向能源行業的智慧園區建設白皮書,智慧園區白皮書完成后將以此作為能源行業標桿智慧園區建設標準,后期將規模化復制至外部市場的礦業、化工、電廠、裝備制造園區,旨在成長為能源行業領先的智慧園區供應商。
在智能穿戴、礦用終端方面,公司與華為共同開發智能化礦用系列產品。基于華為智能穿戴設備開發職業健康管理系統,針對特殊作業環境職工,通過實時監測職工生命體征、意外情況主被動告警等系統功能,實現了煤礦職業健康管理智能化、精準化;將華為礦鴻系統加持到智能礦燈、手表、便攜儀等設備中,借助礦鴻“軟總線”“近場發現”等能力,實現了更加豐富、智能的交互感知,如感知周邊環境信息、端云協同、遠程控制等應用場景,革新人機交互方式,提高作業效率,為人員安全保駕護航。
2.近期煤礦安全事故頻發,智能礦山相比傳統人工有什么優勢?
答:與傳統人工相比,智能礦山提供智能化管理手段,著力解決生產單位現場人員作業規范難、生產設備管控難、工程質量保障難三大難題。煤礦行業生產作業環境復雜,通過智能礦山建設,用AI代替人工,融合礦山各種監測監控系統數據分析,成為作業現場的眼睛+大腦,實時感知現場安全態勢,發現違規作業及安全隱患時及時告警,必要時聯動現場設備控制啟停,降低事故發生率,為現場安全提供保障,助力企業生產從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的轉變。
3.公司與華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成果,在落地場景應用得怎么樣了?
答:云鼎科技基于華為提供通用的盤古大模型訓練平臺打造以煤炭行業為主的能源行業大模型訓練工具,孵化出能源行業特色的視覺識別、多模態、圖網絡和NLP等核心算法模型。同時,云鼎科技深挖煤礦、選煤、化工、電力新能源等行業的價值應用場景,沉淀出真正適合能源行業需要的可規模化復制的AI模型,打造具有高精度、強泛化性、場景適應性的云邊協同的人工智能產品和方案。
目前人工智能訓練中心開發的一批AI產品方案已經相繼在興隆莊煤礦、李樓煤業、鑫泰能源等上線試用,完成了40余項算法研發與應用,開發和實施覆蓋采煤、掘進、主運等9大專業21個應用場景,助力煤礦現場減員、提效、增安。
4.公司與華為的合作對企業端的應用價值是什么?
答:當前礦山行業現場作業環境復雜,存在眾多痛點問題,從產業端來看,存在人員規范作業監管難、生產設備管控難、工程質量保證難等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僅靠傳統的視頻監控系統和安全監控系統難以做到及時有效和面面俱到。
通過引入華為大模型技術,構建國內首個礦山行業大模型,公司積極賦能能源行業智能化建設。基于視覺大模型、圖像識別等技術,解決煤礦采、掘、機、運、通等各專業場景的痛點訴求,實現對現場作業中人、物、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實施智能監控,提升現場作業監管能力,保障生產安全,實現減人提效、設備運行穩定、工程質量提升等效果;通過搭建云邊協同架構體系,建設人工智能訓練中心和AI應用平臺,實現煤礦行業人工智能規模化落地實施,有效避免“重復投資”,促進管理模式由傳統粗放管理向現代精細化管理進行轉變,實現人工管理到智能管理的轉型。
5.公司的GIS產品推廣應用情況怎么樣?
答:公司自主開發的煤礦GIS服務平臺,已經完成75座礦井采掘工程平面圖與采掘接續圖導入上線,實現煤礦圖紙協同繪制、上傳、審批、上報、入庫的全流程管理,并在東灘、鮑店等首批15對試點礦井部署上線并持續優化迭代。
6.公司上半年關聯交易訂單情況怎么樣?全年關聯交易預計能完成多少?
答: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類日常關聯交易實際新簽訂合同金額4.07億元,以前年度業務上半年實際發生金額為2.86億元,共計6.93億元,占年初預計金額21.36億元的32%;公司各類日常關聯交易實際發生總額為3.3億元,占年初預計金額21.36億元的15%。
根據公司2023年度日常關聯交易預計情況,全年預計金額為21.36億元,其中:2023年度新簽訂合同預計金額為14.54億元,以前年度尚未履行完畢的合同將于2023年度發生的金額預計為6.82億元。根據公司2021年、2022年日常關聯交易完成情況來看,公司當年度日常關聯交易實際發生總額占預計總額度的比例約為45%,2023年日常關聯交易實際完成情況尚需根據本年度各項目具體進展情況確定。
7.公司外部市場開拓重點在哪些地域,外部市場開拓有什么樣的目標?
答:公司將加快拓展內蒙、陜西、甘肅、安徽、山西等5個重點區域市場,積極開發新疆、寧夏兩大銷售片區,逐步形成覆蓋全國的市場化營銷網絡。公司2023年度外部市場占比預計不低于30%。
8.公司全年人員數量增速大概是多少?
答:2023年,公司繼續實施人才儲備策略,全年預計人員增加不超過120人。
9.煤礦智能化建設市場空間有多大?
答:根據安永(中國)企業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智慧賦能煤炭產業新萬億市場》報告:“已有生產型礦井單礦智能化改造升級費用約在1.49-2.63億元人民幣,新建型礦井單礦改造費用約在1.95-3.85億元人民幣。”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2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全國煤礦數量在4400座以內,智慧礦山整體市場規模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發展前景還是很廣闊的。預計與智能化相關的信息基礎設施、集成平臺的市場規模約為2000億元。
10.煤礦智能化未來的進度是怎么樣?有沒有時間表?
答:根據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應急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到2035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