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情況介紹
公司2020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3年來,公司作為專業的地理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主營業務聚焦地理信息領域,主要利用時空信息的現代專業測勘方法、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以及信息化技術,為建設工程、城市精細化及智能化管理、空間位置信息的行業應用提供包括地理信息數據采集、加工處理、集成服務等在內的專業技術服務。
二、問答環節
1.公司營業成本的構成情況如何?
答:公司的營業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和服務采購成本構成,兩者約占到成本80%的比重,其余成本類別主要包括交通差旅、辦公、儀器折舊、房屋租賃等等。歷史數據顯示公司成本構成較為穩定。
2.公司的客戶群主要覆蓋哪些群體?公司是否面臨較大的壞賬壓力?
答:公司的客戶群體主要圍繞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企,近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雖然主要客戶回款速度有所放緩,但公司的客戶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區域,未來主要客戶的回款情況會趨于回暖、發生壞賬概率很小。公司應收賬款已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3.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人員是否有減持計劃?股權激勵規劃進展如何?
答:公司目前沒有收到任何關于控股股東及董監高人員減持計劃的通知。
公司目前正在進行股份回購,目的是用于公司股權激勵。公司會結合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機對外發布相關股權激勵進展工作,請關注公司相關信息披露公告。
4.公司是否涉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業務?未來有怎樣的發展方向?
答:公司重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公司通過人工向自動掃描采集設備的迭代,已經為全南京市的行道樹、古樹名木進行了持續的數據采集,并建立了一樹一檔制度。對于樹的品種、外觀三維、內發性空洞病害等都進行了檔案記錄,相關信息集成至公司的“智慧園林”平臺產品中,受到了客戶的認可和好評。
公司目前已經進行了中長期戰略規劃,未來三年公司確立了兩大戰略規劃,主要聚焦于數智化和地下空間綜合治理兩大領域。數智化是借助信息化手段為其他板塊進行賦能,以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同時尋求新的利潤增長空間。地下空間綜合治理涵蓋軌道交通、地下管網、勘察+監測檢測+基坑結構設計等專業,通過專業融合聚焦于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評價、監測、檢測等業務,尋求公司業務邊界新突破。公司以往積累的項目成果本質上都是數據化的成果,隨著客戶需求延展和當下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的同頻共振,促使公司從以往數據成果的觀測者向客戶決策輔助者、解決方案提供者的角色轉變。
5.請問公司在數據資產入表方面是否有優勢?數據采集的方式如何?相關數據的所有權歸屬是如何界定的?
答:公司經過多年的項目拓展已有一定的數據積累,包括地上和工程建設相關的數據以及地下管線、地鐵、水務等方面的數據。未來公司會緊跟國家到地方“數據入表”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合法合規的“數據入表”更好的體現公司價值。
受益于上游設備制造商的快速發展,現有的數據采集方式主要依靠無人機、衛星、激光雷達等專業設備工具,人工采集的方式占比已逐步降低。
數據權歸屬是根據不同項目類型在合同中進行明確約定,如是為客戶定制化的服務或產品,一般數據權屬歸客戶所有;如是公司自身根據生產和科研需要自行完成數據采集和處理工作,數據權屬歸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