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資者提問:第一艘郵輪確認收入了嗎?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按照公司會計政策,對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公司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大型郵輪的收入確認嚴格按照公司會計政策進行。謝謝!
2.投資者提問:手里訂單這么多,公司有什么智能化造船的措施加快造船,以消化訂單轉變成業績,目前公司智能化造船的進展如何?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高度重視科技自立自強,強化技術引領和提升設計能力,我們通過大力推進造船建模2.0等方式穩步提升造船精度管理水平,持續高效推進船型研發優化,打造數字化支撐體系,鞏固主業發展優勢、實現核心技術突破。謝謝!
3.投資者提問:施總,您好!請問,未來船泊動力的選擇方向有沒有確定下來?是氨動力,LNG動力,還是其他動力?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總體而言,目前的航運市場,由于嚴格的碳減排法規將導致船舶限速、限制排放及一部分高碳排放船舶的退役,航運市場需求將向LNG、甲醇、氨燃料動力等低碳零碳船舶轉移,這類船舶的市場需求導致對船廠的技術水平和建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低碳產品競爭優勢的船廠將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雖然目前而言,航運公司面臨技術路徑選擇、燃料供應保障、運營安全管控等難題,但是就造船業而言,新能源船替代傳統燃料船是大勢所趨。謝謝!
4.投資者提問:請問陳總在公司在同比去年交付量和營收規模上升、匯率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匯兌收益減少了是什么原因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各報告期匯兌損益主要是外幣資產和負債規模、匯率波動、交易品種方式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公司大部分美元存款已通過與金融機構簽署遠期結售匯合約方式鎖定了匯率波動風險。謝謝!
5.投資者提問:船舶半年報在手訂單264艘,1933萬載重噸。請問在手金額是多少?
中船防務和中國重工都有披露在手金額的回復:感謝您的關注!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訂單264艘,1933萬載重噸。鑒于公司定期報告披露慣例,未對訂單金額進行單獨披露。我們將積極研究您的意見建議,謝謝!
6.投資者提問:中船貿易在公司和船東的訂單承接中起什么角色,是否收取傭金?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船舶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國際化市場,中船貿易公司是重要的市場參與方,已經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發展壯大為中國造船業最具實力的綜合性貿易公司,成為連接船廠及相關企業與國際市場的橋梁,與國內主要船廠、配套企業、科研院所和金融機構等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圍繞船舶產業鏈拓寬行業、產品及市場布局,不斷創新商業模式,打造集信息咨詢、市場開發、策劃協調、整合資源、保障實施于一體的大平臺經營模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系統解決方案,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獲取其相應的報酬。謝謝!
7.投資者提問:船板的采購價格是隨行就市還是在訂單簽訂后立即長約鎖定?船板價格從21年5月的高點下降已超過2年。為什么仍然沒有體現在毛利上,中報的毛利甚至是下降的?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毛利下降主要受上半年交付的訂單多為相對低價船訂單,而備貨周期內鋼材價格處于高位,材料采購成本增加及勞動力成本剛性上漲等因素影響。謝謝!
8.投資者提問:請問施總公司什么時候能完全交付完21年的訂單?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不同船型的建造周期不同,目前公司低價船訂單正處于逐漸交付出清過程之中。謝謝!
9.投資者提問:韓國船企已經開始選擇高價值訂單,請問中國船舶集團是否適當考慮類似戰略?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將深化市場開拓,爭取優質訂單。民船承接上,我們密切跟蹤研判國際船海市場走勢,接好單、接大單,持續推動訂單向中高端產品轉型升級,并積極爭取主建船型批量接單,擴大雙燃料船型推廣,鞏固提升高端船型市場份額。謝謝!
10.投資者提問:滬東中華長期在體外,同業競爭太嚴重,今年LNG船基本都給了滬東中華,再不注入對小股東的損害太大,船舶集團會不會考慮現將滬東中華注入上市公司。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在LNG船方面根據現有生產能力進行接單與生產。有關同業競爭的問題,公司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監管要求,本著保護全體股東合法權益的原則,積極研究推進相關工作。公司將嚴格按照信息披露有關要求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謝謝!
11.投資者提問:截止今年最新一期的克拉克森船價指數已經到了174點請問三季度是否有營收拐點?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目標為607億元。上半年,公司錨定生產任務指標,加強生產管控,完成營業收入305億元,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有關三季度營收情況,敬請后續關注公司三季報披露情況。謝謝!
12.投資者提問:1.請問貴司目前造船產能合計為多少載重噸,未來三到五年會達到多少?2.公司經營利潤受造船價格,原材料價格和匯率等影響,而22年上半年到23年上半年的一年時間,造船價格大幅上漲,造船用鋼材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下降,匯率指數也漲到了7.1以上,影響經營利潤三大指標全部大幅度有利于公司,扣非凈利潤卻下滑,請公司詳細解釋一下原因。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
1.關于公司造船產能可參考完工交付數量,根據《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公司2022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為74艘/700.61萬載重噸,僅供參考。此外,公司目前訂單較為飽滿,訂單排期已至2027年,所屬各船廠產能亦較為飽滿,未來,公司將著重在改進管理、加強協同、優化流程上下功夫,根據生產需要持續進行產能優化與提升。
2.公司扣非凈利潤下滑主要受上半年交付的訂單多為相對低價船訂單,而備貨周期內鋼材價格處于高位,材料采購成本增加及勞動力成本剛性上漲等因素影響。謝謝!
13.投資者提問:外高橋郵輪訂單20年計提4.75億,21年計提4.35億,22年計提23.53億,總計32.63億。18年簽訂該訂單時單艘7.7億美元,也就不到54億,現在計提超過單價一半,對成本預估竟然有如此大的偏差。公司現在訂單交期已到2027年,會不會也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讓投資者放心?公司高技術卻長期低毛利,郵輪定單作為關聯交易一下就計提掉好幾年利潤,欠投資者一個解釋!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由于大型郵輪建造項目為巨系統工程,在我國尚屬首例,鑒于大型郵輪的特殊性、工藝的復雜性、建造的艱巨性,以及供應鏈的全球協同性,疊加近三年世界局勢紛繁復雜,歐洲配套環境持續惡化,郵輪配套設備采購面臨巨大壓力。因此,為準確、客觀地反映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及所屬子公司于報告期末對相關資產及手持合同進行了減值測試。謝謝!
14.投資者提問:施總好,面對船用主機價格的持續上漲,訂單價格是否能與船東協商一定的漲價?公司目前產能緊張,是否有提升產能的打算?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通常而言,一方面船舶訂單為閉口合同,即在合同正式生效后價格不變。另一方面,船舶配套設備價格則與造船市場緊密相關,隨著船舶市場的景氣度而變化,如船價上漲及訂單增長,則通常船配設備價格也會同向上漲。公司將著重在改進管理、加強協同、優化流程上下功夫,提升造船效率,縮短造船周期,同時積極尋求外延式機會提升生產效率,提高公司效益。謝謝!
15.投資者提問:目前來看,揚子江已大幅盈利,韓國大三大船企之二已經扭虧為盈。中國船舶作為龍頭企業,為什么步步落后于人,原因在哪里?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飽滿,業績情況主要受市場形勢、原材料價格、匯率波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將緊扣市場脈搏,抓住市場機遇,改善經營業績。謝謝!
16.投資者提問:外高橋是否有計劃介入LNG船的制造?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目前為止,公司下屬江南造船已進入LNG船建造領域,外高橋造船積極進行技術儲備,視實際情況擇機進入LNG船市場。謝謝!
17.投資者提問:貴公司最近有回購或股權激勵計劃嗎?
回復:感謝您的建議,公司無相關應披露未披露信息。謝謝!
18.投資者提問:貴公司訂單量和營業收入均同比有較大提升,請問增長主要來自內銷還是海外地區?漲價后的高價訂單大概什么時間會釋放?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飽滿,主要為國際客戶訂單。根據國際船舶市場的慣例,訂單根據合同約定履行,不同的產品相應的履行期限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從訂單簽約到最后交船,時間跨度在16個月至36個月不等。2021年6月以來,新船價格指數明顯上漲,公司所屬子公司根據手持訂單安排,相對高價訂單預計將逐步開始交付。謝謝!
19.投資者提問:全球經濟衰退預期下,請問如何看待船舶未來景氣度?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2023年以來,雖然航運市場出現下行態勢,但在油船板塊輪動回暖、航運業綠色化轉型等利好因素的支撐下,全球新造船市場訂單規模實現同比上漲。根據克拉克森統計,今年1-8月全球累計成交新船訂單6932萬載重噸,同比上漲0.8%。其中,油船同比上漲271.5%,散貨船同比下降5.3%,集裝箱船同比下降27.4%。新船價格方面,據研究機構預測,當前全球造船業手持訂單飽滿,賣方市場格局引發新船價格持續處上行通道。8月,克拉克森新船價格指數為174點,分別較2023年年初、2022年年初、2021年年初分別上漲6.7%、12.5%、36.5%,處于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謝謝!
20.投資者提問:外高橋是否在建造第二艘郵輪?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第二艘大型郵輪于2022年8月在公司全資子公司外高橋造船開工建造。謝謝!
21.投資者提問:中國船舶接連攻克了航母、LNG船、游輪等三大頂尖的造船技術,為何股價下跌趨勢依然延續?盈利水平也在逐季恢復提高中,投資價值與股價走勢卻背道而馳,是不是有什么潛在利空消息還沒有發布?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上市公司股價波動受多種原因影響,除了受公司生產經營情況等影響外,還受宏觀經濟環境、證券市場形勢變化、投資者情緒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影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船舶行業基本面總體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當然也面臨設備成本上漲、船位資源趨緊等一些風險和挑戰。謝謝!
22.投資者提問:請問高端船舶訂單占比多少?
回復:感謝您的關注!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累計手持造船訂單264艘/1933.78萬載重噸。其中,集裝箱船、液化氣船、PCTC船等高端船舶訂單約占55%。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