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傳統制造業相比,3D打印技術在降成本方面具有哪些優勢?
答:在不設具體的應用場景和產品數量的前提下,難以比較傳統制造業和采用3D打印技術耗費的成本高低。3D打印是對傳統減材制造和等材制造的一種補充,在零部件創新設計、一體化制造、異型復雜結構件制造、個性化批量制造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可節省反復工藝試驗和開模的時間,縮短產品的研發試制時間,優化生產制造流程,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
2、增材制造技術各個技術路線分別具有什么特點和優劣勢?
答:國標《增材制造術語》(GB∕T35351-2017)根據增材制造技術的成形原理,將增材制造工藝分成七種基本類別,粉末床熔融(PowderBedFusion)、定向能量沉積(DirectedEnergyDeposition)、立體光固化(VATPhotopolymerization)、粘結劑噴射(BinderJetting)、材料擠出(MaterialExtrusion)、材料噴射(MaterialJetting)和薄材疊層(SheetLamination)。增材制造技術發展至今,其各主要工藝及技術因具備不同的特點,在不同的產業應用中具備獨特的技術價值和發展空間,粉末床熔融工藝因其特定的加工方式而使得零件具備良好的力學性能和尺寸精度,成為工業應用領域中主流的增材制造技術。其中,以激光作為能量源的選區激光熔融(SLM)和選區激光燒結
(SLS)工藝,因技術成熟度高,具有取材范圍廣、制備產品力學及機械性能優良、成形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可成形結構復雜程度高等顯著優勢,是工業領域主流的增材制造技術之一。
3、公司產能能否匹配現有訂單?對擴充產能和研發方向有何規劃?
答:公司2023年上半年度存量訂單增加,在現有廠房之外租賃其他場地以滿足生產需求。募投項目“增材制造設備擴產項目”和“研發總部及產業化應用中心項目”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可新增生產和研發場地,擴充產能,同時公司也在為未來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做技術儲備,在研項目增加,對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研發團隊不斷壯大,保障公司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
4、公司海外銷售模式是經銷還是直銷?
答:公司早期向海外銷售3D打印設備主要采用經銷,自2017年起分別在美國和德國成立子公司后,主要采用直銷模式。
5、公司半年報中首次出現經營現金流量為負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未來有什么計劃改變這種情況?
答:近兩年業務發展較迅速,上半年度存量訂單持續增加,公司基于已有訂單的基礎上增加備貨,同時為支持供應鏈體系建設等考慮,經營性現金流量流出增加較大。未來計劃通過協調與供應商的供應節奏,優化供應體系,同時加快應收賬款周轉來改善現金流情況。
6、公司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以后會不會被限制,能否可以完全實現國產化替代?
答:激光粉末床熔融3D打印設備中的核心零部件包含激光器、振鏡等,多數采購自美國、德國。國內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產品優化與應用驗證,已研制出可以滿足設備運行要求的國產激光器和振鏡,并具備根據設備應用要求對其性能、功能等進行持續優化調整的能力。公司開展了3D打印設備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替代的大量研究與驗證工作,可提供國產或進口零部件方案,由客戶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
7、請問公司如果看待自身的市場定位?行業競爭對手有哪些?
答:公司是全球極少數同時具備3D打印設備、材料及軟件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的增材制造企業,是我國工業級增材制造設備龍頭企業之一,公司圍繞選區激光熔融(SLM)和選區激光燒結(SLS)領域構建了包括設備、軟件、材料、工藝和應用在內的完整技術體系,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