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業績說明會就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做了分析,重點就高純石英砂、UTG等進展情況開展交流,主要問題及答復如下:
1、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情況如何?
上半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27億元,同比下降2.0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400萬元,同比下降了48.56%;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2.1億元,同比上漲186.66%。
公司顯示材料業務是以顯示模組、面板減薄、玻璃蓋板、ITO導電膜玻璃、電子玻璃等幾個業務板塊構成,今年上半年收入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受消費電子行業發展變化影響,單價和利潤有較大影響。
應用材料業務由電熔氧化鋯、穩定氧化鋯鋯、球形石英粉、納米鈦酸鋇、稀土拋光粉、高純石英等產品構成,上半年電熔鋯產品市場價格從高位回落,公司采取了多種措施降本增效,保持較好的市場占有率及效益;以新工藝制備納米鈦酸鋇、納米氧化鋯、合成石英等產品在進行相關測試,為應用材料業務后續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顯示材料板塊后續發展前景如何?
答:目前顯示材料板塊業務,受整體消費市場影響,短期業績承壓,但是從長期來看,顯示材料市場廣闊,在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的帶動下,行業會有很好發展,目前已經能夠看到行業有了一定的積極變化。
目前,公司顯示材料形成了從玻璃原片到一體化模組(液晶/OLED 面板除外)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正在加大內部協同,努力從成本控制、質量一致性、柔性生產、快速響應等方面獲得競爭優勢。
另外,我們持續關注顯示材料新技術的發展,加速推進柔性可折疊玻璃、定向發聲材料、Mini-LED 背光模組、超大尺寸顯示、智能工控等系列產品布局,積極開拓智能網聯汽車車載顯示模組市場等,以新技術對接產品結構調整。
3、高純石英砂和合成石英砂目前的進度如何?
答:公司通過天然石英礦提純的高純石英可用于生產光伏石英坩堝和石英管等,太湖的項目今年3月份建成,目前產品已在銷售。合成石英砂純度更高,可用于電子、光伏和半導體等領域,是從工業硅制備有機硅烷,通過溶膠-凝膠法(Sol-Gel),制備低放射高純球形納米級二氧化硅粉體材料和微米級石英顆粒。合成石英項目正按計劃進行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左右設備安裝完成,目前電子級硅溶膠、納米球硅等樣品已經通過客戶相關測試,高純砂等樣品也給下游客戶進行小樣驗證。
4、UTG目前的進度如何?
答:UTG一期項目已經建成,目前正在和下游包括終端廠商、面板企業等客戶進行深度溝通合作,跟進后續量產機型項目的研發等工作。
二期項目廠房已建成,部分產能已經建成,但是為了匹配市場需求和工藝設備進步快的情況,公司控制了后續產能建設進度。同時公司對二期項目相關的設備進行了一定的調整,一是減薄產能相對減少,目前UTG原片玻璃一次成型項目進展符合預期,建成之后對UTG的加工和成本都會有積極意義;二是公司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對新的加工工藝進行開發,后續將重點以新工藝布局產能;三是UTG涂層、UFG等技術開發也在持續開展,與下游客戶保持著密切聯系;四是擴展UTG的使用場景,除了折疊屏手機外,重點在車載、屏幕定向發聲等領域拓展。
5、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公司作為中建材凱盛集團所屬的上市公司,能夠發揮央企優勢,圍繞“顯示材料+應用材料”開展技術創新、產業投資、市場開拓,戰略清晰,定位明確。
公司內部也形成了從玻璃原片到一體化模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布局,面向電子、半導體等領域,擁有較好的內部協同能力。
另外,公司依托中研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玻璃新材料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作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組建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16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持續面向“卡脖子”技術的創新能力,為公司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上半年,公司及相關企業榮獲“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凱盛應材入選工信部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洛陽顯示入選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蚌埠中顯、蚌埠國顯獲得“兩化融合示范企業”,5G高頻覆銅板用超細球形石英粉研發技術團隊獲批安徽省第15批“115”產業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