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觀公司展廳
二、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2023年是實現《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的,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的關鍵之年。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拓展5G應用,加快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逐步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公司緊抓數字經濟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乘“新基建”加速發展的東風,以“+5G”策略為核心,自主研發了大數據平臺—“飛鴻數”平臺,智能視覺平臺—“飛鴻安視”平臺、私有云平臺—“飛鴻云”平臺、物聯網平臺—“飛鴻物聯”平臺等多個基礎平臺及應用平臺,以高質量發展穿越周期,助力行業客戶實現智慧化運營、智慧化運維、智慧化管理,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1,714.83萬元,同比增長3.2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07.09萬元,同比增長32.82%;剔除員工持股計劃及股權激勵費用影響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52.05萬元,同比增長80.96%。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訂單近7億元。
三、投資者提問
問題1:公司歸母凈利潤大幅增長,同比增長80.96%,7億元左右的在手訂單,在市場開拓上具體都有哪些進展?
答:上半年,公司深耕交通、國防、海關等傳統優勢行業,通過數字化、信息化技術賦能行業提質增效,拓展5G、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相關產品的行業應用場景,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
公司為“神州16號載人飛船”提供了強有力的通信安全保障支撐;攜十余款自主研發產品與解決方案參加了2023第八屆中國(北京)軍事智能技術裝備博覽會。
全資子公司航通智能中標滁州保稅物流中心智能化采購及安裝項目、二連浩特智慧口岸綜合管理平臺(軟件系統)項目、承建天保口岸國際貨場建設項目(EPC)海關信息化系統及配套設備工程等,提升園區跨境貿易、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其自有知識產權軟件產品——在途監管系統軟件首次走出國門,應用于海外市場,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暢通貢獻力量。
公司緊跟數字經濟及人工智能高速發展趨勢,前瞻性的布局數據安全行業市場,通過構建數據價值共享生態,達成數據要素價值的最大化商業應用,進一步完善公司戰略業務布局及產業鏈條,投資了入選國際知名信息技術研究與咨詢公司Gartner安全技術成熟度曲線隱私計算代表廠商——杭州锘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與其開展聯合研究中心戰略合作。未來,通過雙方的優勢資源互補,達成從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到數據應用與保護的產業化鏈條打造,形成更加全面、綜合性的智慧化解決方案,更完善的數據服務能力,打造數據和價值之間最安全可靠的橋梁,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及數字中國建設。
問題2: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收17.78%,公司也一直維持高水平的研發投入,取得了哪些成果呢?
答: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總額7,418.92萬元,占營業收入的17.78%。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用于5G相關產品的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行業應用的研發,相關軍工類新產品的研發,既有產品的升級維護等,相關工作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及主要子公司擁有多項代表先進技術水平的知識產權。截至報告期末,已注冊和被受理的專利235項,其中發明專利157項;未申請專利以技術秘密保護的專有技術8項;軟件著作權399項。
公司與包神集團共同開展的“重載鐵路車站關鍵行車設備自動檢測與監測技術應用研究”進一步拓寬了AI和大數據技術在行業的應用場景,并首創了基于5G網絡下的工電供監測數據回傳,開辟了5G網絡時代,重載鐵路行車設備監測數據的高效利用先例。
公司與京港地鐵簽訂“城市軌道交通道岔轉換設備故障診斷與健康管理系統”合作研發協議,聚焦城市軌道交通關鍵基礎信號設備道岔轉轍機的運維需求,為智能裝備加快迭代升級,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問題3:交通行業的營收占比達到了75%,公司如何看待鐵路行業的發展呢?
答:2023年1-7月,全國鐵路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13億元,同比增長7.1%。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提出,2023年鐵路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全面完成國家鐵路投資任務,投產新線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鐵2,500公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提到,到2027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7萬公里,其中高鐵5.3萬公里,普速鐵路11.7萬公里。而截至2022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為15.5萬公里,其中高鐵4.2萬公里。由上述數據計算,未來五年每年將新增鐵路里程3,000公里左右,其中每年新增高鐵里程2,200公里左右。我國鐵路領域關于科技創新的首個五年發展規劃——《“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了“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六方面重點任務,其中“智能鐵路”建設層面,將大力推進北斗衛星導航、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與鐵路技術裝備、工程建造、運輸服務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加強智能鐵路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推進大數據協同共享,促進鐵路領域數字經濟發展,提升鐵路智能化水平。
市域鐵路是推進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抓手之一。《關于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的意見》指出,發展市域(郊)鐵路,對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擴大有效投資等具有一舉多得之效。2018-2022年,市域快軌線路長度持續增加,制式占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由656.50公里增加至1,223.46公里,累計新增566.96公里;市域快軌系統在城軌交通系統中的制式占比也由11.39%提高到11.89%。2023年上半年,新增市域快軌99.83公里,同比增加448.52%。
公司一直致力于交通領域的解決方案應用,憑借其對國內軌道交通領域的深刻理解、對傳統業務以及未來業務的無縫擴展、技術和業務場景的創新融合,靈活多樣的組網方式以及快速服務響應等獨特優勢,相關產品已覆蓋鐵路18個路局,并已在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重慶等多個城市軌道交通以及市域(郊)鐵路、城際鐵路項目中提前布局、全面投入并參與相關建設。公司相繼參與北京大興機場線、重慶地鐵、成灌快速鐵路、廣珠城際、莞惠城際、佛莞城際以及山東濟萊市域、青連城際等市域、城際鐵路項目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市場拓展經驗及成功應用案例。
隨著軌道交通行業投資規模的持續擴大,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攀升,將為公司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釋放更大的市場活力,助力公司實現在該業務領域的持續快速發展。
問題4:請簡單介紹一下公司牽頭申報團體標準《城際、市域(郊)鐵路調度通信系統總體技術規范》的情況。
答:為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公司聚焦作為運輸指揮關鍵系統之一的調度通信系統,從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運輸組織和建設管理的實際需求出發,聯合中鐵設計牽頭申報團體標準《城際、市域(郊)鐵路調度通信系統總體技術規范》,充分發揮優勢技術的引導作用,助力解決城際、市域(郊)鐵路與其他軌道交通制式的跨線運行難題。近日,該標準已通過鐵路衛星應用專委會的立項和大綱審查。
審查專家認為該標準反映了調度通信系統融合發展的技術發展趨勢,符合城際、市域(郊)鐵路技術發展政策和應用需求。編寫工作大綱充分考慮了城際、市域(郊)鐵路的調度通信系統特點,主要采用MCX核心技術構建有線無線合一的多媒體調度通信方式,對推進四網融合建設有技術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