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話交流環節
1、 華中數控成立的契機?當時和現在公司面臨的發展環境有什么不同?
華中科技大學開展數控技術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數控技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數控系統自上世界50年代末在美國產生,60年代初期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在國內率先進行數控技術研究并開發出數控臥式及立式加工中心,并參展廣交會。1978年,數控臥式及立式加工中心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勵。
1986年,華中科技大學時任校長黃樹槐先生參觀世界知名數控系統企業時得知,供給中國的數控系統產品在功能和性能上均受到限制。黃樹槐校長深刻意識到數控系統對國家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價值日益凸顯,回國后便集中學校的優勢學科,組建了華中理工大學數控研究所,從事數控系統的研發。
90年代,華中理工大學以周濟教授為首的科研團隊,提出了數控技術自主創新的技術路線:以通用工控機為硬件平臺,以科研團隊強大的軟件技術為軟件平臺,構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控系統,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封鎖,成功研制出九軸聯動華中I型數控系統,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使中國高性能數控技術研發迅速與國外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1994年,為了將科技成果轉化為高科技產品,華中理工大學組建了武漢華中數控系統有限公司,以市場化的模式致力于數控高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市場推廣。同時,公司確定了“讓開大道,占領兩廂”的市場戰略,即暫時避開門檻高的國內主機廠,集中優勢兵力去占領量大面廣的數控化改造市場和數控教學市場。華中數控迅速名聲鵲起,系統批量應用于機床、發電、航空等重點用戶及清華大學、西安交大等重點大學和職業院校。自2003年后,公司與三千多所學校建立合作,共一萬余臺設備用于教育教學領域培養數控人才。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在技術、品質、服務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公司可以與國外巨頭同臺競技,在中高端數控系統市場領域逐步實現進口替代。同時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對工業母機本身的提檔升級需求,未來中高端的數控系統需求量更大,這將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機遇。
2、 從全球來看,數控系統形成了純做數控系統的西門子、發那科模式;整機廠獨立開發系統的哈斯模式;以及主機廠定制化開發的馬扎克模式;哪種發展路徑是適合中國當前階段國情的?
目前國際上的數控系統公司發展模式有西門子模式、哈斯模式和馬扎克模式三種,每種模式各有其優缺點。
(1)西門子模式
數控系統廠專業生產各種規格的數控系統,為全世界的主機廠批量配套。專業化的分工讓數控系統企業更易形成規模化生產,從而收到回報。但機床企業與數控系統企業之間互相獨立,導致機床企業的定制化需求費用較高或無法實現。
(2)哈斯模式
主機廠獨立開發數控系統,并與其自產的數控機床配套銷售,該種模式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如美國的哈斯(Haas)公司、意大利的菲迪亞公司等,這些公司創立之初是從數控系統研發起步的,為了銷售數控系統,開始了數控機床的生產銷售。
(3)馬扎克模式
主機廠在數控系統廠提供的開發平臺上,研發自主品牌的數控系統,并與其所生產的數控機床配套銷售。如日本馬扎克公司,在三菱、發那科提供的軟硬件平臺上,加入上位機,融入馬扎克對于數控易用性的理解,共同研發形成馬扎克數控系統品牌。這種模式克服了上面兩種方式的缺點,吸收了兩種方式的優點。
華中數控基于馬扎克模式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我們為寶雞機床開發了寶雞牌數控系統,秦川格蘭德牌的磨床數控系統,最近也正在與其他機床廠探討合作。去年我們與華工激光合作開發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系統,也是采用的馬扎克模式。
未來,公司將繼續加大協同機床廠、行業用戶共同構建數控系統智能化應用平臺和環境,培育中國智能制造創業與創新的生態圈。
3、 公司定位及競爭對手?
公司一直以來的定位是做中高端數控系統,避免低端市場純粹的價格競爭,目前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發那科、西門子、三菱等進口廠商。公司多年持續高研發投入的積累,使得我們在技術上具備了競爭優勢,能夠滿足進口替代的需求,可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在未來我們一方面是要繼續堅持自主創新,堅持走中高端路線,避免純粹的價格競爭,從技術、品質、服務等方面提升競爭力;二是在持續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強、加快市場推廣的力度和進度,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力爭通過規模效應增加盈利能力;三是伴隨市場占有率的提升銷量增加,持續強化、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供應端的性價比,爭取更大的盈利空間;四是進一步加強內部運營管控,提升運營管理效率,降低運營管理成本。
4、 與國外數控系統的差距?
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及創新,與國際頂級品牌產品比較,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差距已經越來越小,公司的主打產品華中8型高性能數控系統與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高性能數控系統產品功能全面對標,標準型數控系統產品600余項功能對標匹配度達到100%,高檔型數控系統產品1900余功能對標匹配度超過98%。好產品是用出來的,只有營造有利的市場環境,在市場上大量使用,不斷獲得用戶的反饋,才能獲得技術迭代和完善提高的機會,技術成熟度才能不斷提升,不斷縮小差距。另外,我們基于大數據模型和理論模型這樣的融合建模技術,在智能化方面有獨創的領先技術和優勢,公司的華中9型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是在華中8型高檔數控系統基礎上,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具備“指令域示波器”“雙碼聯控”“熱誤差補償”“工藝優化”“健康保障”等多項原創性的智能化單元技術,是世界上首臺搭載Ai芯片的智能數控系統,實現了中國數控系統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換道超車”。
5、 華中9型的發展進程?
華中9型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融合了大數據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數控系統,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是我們引領行業實現“開道超車”的基石。2021年4月12日召開“華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數控系統”產品發布會,正式將具備自主學習、自主優化補償能力的iNC智能數控系統對外發布,成為智能數控系統領域的引領者與變革者。
華中9型深度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端-邊-云”的智能體系架構,形成三個平臺:集成AI芯片的智能硬件平臺、支持AI算法的智能軟件平臺、構建智能APP生態的開放平臺,實現“1-3”的體系創新。華中9型圍繞“質量提升、工藝優化、健康保障、生產管理”四類智能化應用場景,華中9型支撐用戶開發智能APP,打造機床智能應用新生態。
公司以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為平臺,與江西佳時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寶雞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等多家機床企業一起,“深度融合,聯合攻關,協同創新”,研制了智能精密加工中心、智能五軸加工中心、智能高速輪轂加工中心、智能車削中心、智能凸輪軸磨床、智能螺桿磨床、智能滾齒機等不同領域、多種類型的智能機床。目前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已在國內多家機床企業小批量配套應用,通過與機床企業深度融合,逐步拓展應用領域,不斷更新迭代、完善工藝,提高產品的成熟度。同時華中9型的部分單元技術也已經在公司8型產品上得到應用和推廣,形成了良好的效果,對華中9型切入市場也有幫助。
6、 公司在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產線、新能源汽車配套板塊的市場地位和未來規劃?
在工業機器人業務方面,隨著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公司憑借自主的數控技術和伺服電機技術,大力拓展工業機器人在新能源電池、消費電子、廚具及制鞋等領域的客戶,促進了數控技術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應用。華數機器人聚焦細分領域,在3C、小家電、廚衛等行業持續發力,焊接、民爆市場取得進步和突破;上半年公司重磅發布高速大負載工業機器人,重點應用在汽車、新能源、重工機械等支柱性戰略產業。公司率先提出工業協作機器人概念,并成功推出相應系列產品。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對比,工業協作機器人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具備高速模式和協作模式,高速模式下的機器人效率更高,協作模式下的機器人更智能更安全,這些舉措進一步體現了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和領導地位。
在智能產線業務方面,華數錦明經過多年發展,憑借一流的技術和過硬的產品質量,已進入多個細分領域擁有一大批國內外優質的客戶資源,成功躋身戴姆勒、福特、金康汽車、長安汽車、東風汽車、小鵬汽車、零跑汽車、理想汽車等汽車廠商,寧德時代、比亞迪、孚能科技、國軒高科、力神電池、億緯鋰能、遠景能源等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廠商的供應商體系。公司采取國內外市場并重的戰略,加大對歐美市場開拓力度,積極進軍儲能電池領域。面對鋰電行業“頻繁換型”的行業痛點,華數錦明創造性提出了“THEONE”模組生產線解決方案,不僅可以解決鋰電模組線生產提速提效的需求,而且可降低設備的TCO(TotalcostofOwnership)費用,得到行業客戶的高度認可。
在新能源配套領域我們主要面向的是新能源商用車、物流車、場地車、觀光車等,在輕量化白車身、電控系統、驅動系統、電機、電動渦旋壓縮機等相關的技術和產品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創新、產業化和市場推廣工作。在輕量化方面,采用自主產權的“榫卯-腔梁”結構技術體系,可實現從車身到底盤的全輕量化,整車減重明顯,達國內領先水平,已在南寧建設有整車車身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在電控系統方面,進一步優化了一體化設計,算法先進,控制精度更高,在效率、智能化上為國內先進水平,目前已完成應用驗證,具備產業化能力。在電驅系統方面,采用永磁同步電機,多合一驅動,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密度大等優點,屬國內先進水平。目前已在華數新能源汽車上實現應用驗證,具備規模生產能力。
7、 卓爾成為華中數控的大股東,是什么背景?大股東變更,公司從校辦企業到逐步市場化,有哪些變化嗎?
應國家校企改革要求,公司自2019年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由華中科技大學轉變為閻志先生及卓爾智造集團,實際控制人及控股股東看好公司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并認可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支持華中數控作為上市公司獨立、科學治理,堅守“一核三軍”的發展理念。
大股東不斷為公司賦能,在機制體質方面公司改變了以往決策鏈較長的情況,公司在繼續高度重視研發保持技術領先性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市場化推廣;公司也積極開展資本運作,在2021年公司對控股股東定向發行股票募集資金4.28億元,用于支持“高性能數控系統技術升級及擴產能項目”,增強了公司的競爭實力;2023年公司又推出新一輪再融資項目。未來公司也將繼續結合發展需求,積極展開相關工作,實現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的戰略目標。
8、 回顧發展歷程有哪些高光時刻?
作為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的龍頭企業,公司以“用中國大腦裝備中國制造”為使命,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和承接國家04重大專項課題任務,目前已擁有多軸聯動的高檔數控系統產品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相應核心組件(如控制裝置、伺服驅動和伺服電機等)國產化自制,相應產品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公司的“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獲得國家04重大專項的立項支持,并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機械工業杰出產品。公司陳吉紅董事長榮獲CCTV《科技盛典》“2018年度十大科技人物”。總之,華中數控系統能夠得到用戶的認可,也都是華中數控的高光時刻。
在2023年4月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期間,公司以“五軸引領、高端智勝”為主題,舉行了高端五軸數控系統新品發布會,重磅發布全新華中8型高端五軸數控系統產品包。將五軸加工技術和數字+網絡+智能+全面融合,在高品質五軸加工、CAM&CNC融合、在機測量、遠程運維等關鍵五軸數控技術上全面升級迭代,打造有中國力量的高端五軸數控系統,在行業產生很大影響,這也是屬于華中數控的閃亮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