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期報告解讀
(一)公司2023年半年度報告解讀
報告期內,經營業績變化情況分析如下:
1、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2.41億元,同比增長35.38%,其中: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業務收入17.32億元,同比增長46.84%,工業機器人銷售收入增長超過80%,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自動化核心部件業務收入5.09億元,同比增長約7%,保持平穩增長。
根據MIR睿工業統計,2023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同比增長0.96%。受益于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發展機遇,公司的工業機器人銷售增長率遠高于行業,在國內出貨量排名繼續上升。
2、公司整體毛利率為33.09%,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優化供應鏈、提升國產替代、實施制造精益管理及降本增效等措施進一步消除成本對毛利率的影響,維持整體毛利率的穩定。
3、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9,740.28萬元,同比增長27.6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6,922.63萬元,同比增長100.59%。報告期內,公司堅持“All Made By Estun”的全產業鏈戰略,在公司推行全面變革和精益化管理,銷售費用及管理費用占收入比例進一步下降,公司運營能力逐步增強。同時,公司為構建全球中國研發體系、銷售網絡和生產
能力,為發展儲備人才,在人員方面投入較大,人員費用支出增加較大,人員的有效投入是公司長遠發展的保障。隨著公司整體業務規模擴張,公司盈利指標將會有進一步的改善。
4、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約-9,209.78萬元,同比改善11.53%,若考慮經營性應收應付票據變動影響,公司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超過2億,同比有較大增長。另外,海外供應鏈逐步恢復中,部分項目的交付延遲,造成一定的庫存資金占用。公司通過不斷優化供應鏈,加大國產替代、補充完善海外子公司的供應鏈等措施,降低資金占用,提高經營性現金流。
5、研發費用持續高投入。公司持續多年大力投入研發,是公司保持技術創新領先優勢的重要保障。報告期內,公司總體研發投入約2.54億,同比增加38.36%,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11.35%。公司進一步聚焦主業,深耕行業發展,以客戶的需求及價值體現作為技術及產品研發的方向。
二、問答環節
1、問:公司上半年業務的下游需求如何分布?對下半年下游需求的展望如何?
答:工業機器人將長期保持景氣發展趨勢,下半年的增長值得期待:一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多地區積極落實各項鼓勵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的政策加持、更多行業復蘇的有利宏觀環境下,需求將保持增長;另一方面國產替代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明確。在下游應用細分市場,公司按照“通用+細分”的市場戰略,不斷擴大下游行業應用,目前重點的行業布局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汽車零部件、船舶鋼結構焊接等應用領域。
2、問:下半年公司打算如何提升盈利能力水平?公司在費用管控的主要措施?
答:公司通過新產品研發、元器件國產替代、精益化管理、研發降本、規模化發展等方式不斷提升盈利能力。2023年上半年整體毛利率水平
與去年基本持平,國內產品的銷售毛利率持續改善;受到歐洲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海外子公司毛利率仍在恢復期,下半年有望好轉。在費用管控方面,通過管理變革,強化預算管理,逐步實現費用率下降。
3、問:公司今年股權激勵的目標能否完成?是否會改變今年的經營目標?
答:2023年凈利潤不低于3億元(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前)是公司新一期股權激勵的考核目標,也是公司的經營目標,公司將會為實現此目標努力。
4、問:公司焊接機器人的技術優勢?
答:埃斯頓自動化全資子公司CLOOS機器人,作為全球焊接行業的領先品牌,在智能化、數字化焊接領域具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公司在研發、銷售渠道、客戶開發等方面資源投入較多,力爭在中厚板、薄板等焊接領域全面實現焊接機器人業務的快速發展,為多個行業TOP客戶提供焊接自動化解決方案。公司充分發揮與Cloos的協同效應,結合Cloos機器人焊接技術、高端機器人產品的開發能力和埃斯頓的高效制造能力的有效整合,推出適合中國市場的系列化Cloos產品,Cloos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得到有效貫徹實施。主要優勢有:
(1)掌握完整自主核心技術,自產焊接機器人,焊機和焊槍等,可以為客戶提供機器人+焊機+焊接工藝三位一體智能化焊接方案,具備技術,成本和完整解決方案的核心競爭力;
(2)免模型離線編程功能IRPS,無論產品如何擺放,自動掃描工件后自動完成零件的三維模型的搭建,并且根據掃描到的焊縫完成焊接機器人編程,并進行焊接,無需焊接夾具,適用于小批量多品種產品;
(3)3D電弧跟蹤,機器人在跟蹤運動中,在進行左右跟蹤及高度跟蹤的同時,自主檢測間隙變化,并且實時調整焊接參數。
(4)免示教編程系統,具備復雜工件導入和參數化建模的功能,自動生成焊接程序和工藝參數。實現一鍵啟動傻瓜式焊接,無需示教機器人操作經驗,無需焊接工藝基礎,大大節約了人員的成本和時間成本。
5、問:公司如何看待鋼結構領域的競爭?
答:目前我國鋼結構制造產業的自動化程度仍處于較低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低,設備自動化程度低,鋼結構生產亟待智能化升級,鋼結構智能化焊接需求廣闊。根據相關行業研究,2022年國內的鋼結構行業焊接機器人市場約20億元規模,到2025年有望增長至100億元規模。公司基于Cloos焊接機器人,焊接工藝的鋼構機器人焊接解決方案產品具有較為顯著的競爭力,已經在主流鋼結構廠家競爭中勝出,產品將逐步實現批量交付應用,2023年及之后將進入行業需求爆發期,進一步推進智能焊接產業國產替代。
6、問:公司在汽車行業的滲透情況?
答:公司機器人產品已經在汽車整車和零部件行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公司通過深度研究新能源汽車行業機器人應用場景,陸續推出多款適合汽車行業的中大負載機型,適合弧焊、點焊、涂膠、沖壓、搬運、滾邊、鉚接等多種場景,同時定向開發了汽車行業專用軟件包。整車廠家對生產用工業機器人的穩定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這也是對包括公司在內的國產機器人廠家的能力考驗。公司與多家整車制造客戶就推進相關產品的應用開展合作研究,多款產品已經實現批量應用,與國產頭部新能源整車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國產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仍是公司重點發力的客戶市場。
7、問:公司如何看待外資品牌降價的問題?
答:外資品牌和國產品牌廠商在市場競爭中各有優劣勢,目前公司和
外資品牌機器人仍存在一定的價差,具有一定的性價比優勢。外資的降價會可能會帶來短期的市場擾動,但從中長期看,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機器人價格已經遠低于海外市場價格,可能的降價空間有限。同時,隨著國產機器人性能,可靠性,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與海外品牌價差的必要性逐步減弱,價差收窄是大勢所趨。公司作為工業機器人的國產龍頭企業,產品正在進入各個主流市場,隨著市場應用不斷增加,在光伏、金屬加工等行業已經建立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力,未來通過定制產品開發不斷滿足行業頭部客戶的需要,深度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8、問:公司智能制造板塊業務發展情況?
答:作為國產機器人品牌,為了能夠建立基于性能和可靠性的客戶信任,我們需要在一些行業建立能力證明和性能標桿的應用案例,為未來全面打開行業應用復制奠定基礎,這是公司發展智能制造業務的定位。目前智能制造業務已經覆蓋動力電池、汽車零部件行業的頭部客戶。
9、問:公司減速機的國產化進程如何?
答:公司會根據產品要求及應用場景選擇減速機類型,同時不斷引入新的減速機供應商。諧波減速機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供應,已與多家供應商開展業務合作,RV減速機國產品牌供應商占比也在逐步上升。目前減速機供應能滿足公司生產的需求,在實現供應多樣化的同時,也努力完善生態鏈實現共成長。
10、 問:公司目前海外拓展的進度如何?
答:公司的海外業務包括海外子公司業務和出口業務。今年海外子公司整體訂單較好,受到俄烏戰爭、高通脹等因素影響,海外的供應鏈受到了一些影響,公司正在積極推動海外供應鏈的改善(包括增加供應商及有序切換國內供應商)。2023年是公司出口業務的規劃初年,正在完成產品進入發達國家的各種認證,當前重點是跟隨國內行業頭部客戶出海,并加大東南亞市場的布局。
本次接待過程中,公司與投資者進行了交流與溝通,嚴格依照信息披露相關管理制度及規定執行,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未出現未公開重大信息泄露等情況,同時現場調研的投資者已按深交所要求,安排調研人員簽署了《承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