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邱俊祺主持本次活動,Nullmax(Cayman)Limited(以下簡稱“Nullmax”或“Nullmax紐勱”)創始人徐雷博士介紹了Nullmax的發展情況。介紹完畢后,與會人員和公司相關人員采用問答形式進行了溝通交流。
1、首先,Nullmax紐勱科技創始人徐雷博士介紹了Nullmax的發展情況。
Nullmax是行業領先的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場景的無人駕駛應用,加速推動移動出行產業的智能化變革。
Nullmax紐勱2016年源起硅谷,是全球最早專注于自動駕駛公司之一;2017立足中國,在上海建立總部,獲得美國加州路測牌照,是國內最早獲此許可的公司之一;2019走向市場,獲德賽西威戰略投資;2021獲國內頭部車企行泊一體方案平臺化量產定點;2023年產品商業落地進入爆發期,例如獲得了上汽、奇瑞等車企的定點量產項目,并進行產品性能持續迭代。兩位創始人徐雷博士與宋新雨均曾就職于特斯拉,期間親身參與了Autopilot1.0和2.0的研發應用,完整經歷了自動駕駛的大規模落地。
Nullmax紐勱是漸進式路線和機器學習方法的引領者。漸進式路徑可實現有效資源及效率的最佳平衡,是商業化落地與技術迭代并行的最優實踐方案。也是國內采用 MLF(Machine LearningFirst)路線研發自動駕駛的領跑者,Nullmax紐勱率先突破MLF技術,并已逐步形成核心技術壁壘。
Nullmax紐勱擁有MaxDrive卓行和MaxVision遠見兩大系列產品,可以提供完整的智能駕駛系統方案和定制化的感知模塊,以及相應的數據閉環服務。Nullmax領先的視覺感知算法以及強大的行泊一體方案,在量產領域廣受認可,應用于高中低平臺的眾多量產車型,量產進程位居行業一線。
Nullmax紐勱全面覆蓋高、中、低算力要求。是目前業內唯一可提供單TDA4芯片行泊一體4.0方案的智駕企業,無論行泊車場景,芯片資源持續共享,所有傳感器持續深度復用。而在高性能智能駕駛市場,Nullmax紐勱基于英偉達(NVIDIA)Orin芯片的量產方案也是率先實現了量產定點。
2、問答環節
Q:可否介紹一下Nullmax定點量產項目的情況?
A:已有的項目落地客戶包括上汽、奇瑞、經緯恒潤、德賽西威等。在公司的單TDA4方案量產后,國內外許多車企對于基于該方案的定點量產非常感興趣,公司目前也正在與國內頭部車企進行大量確認定點前的準備工作。公司目前與車企均基于平臺化的合作,平臺合作的特點是開發的解決方案均可對應多個車型,而不只是針對單一具體車型。
Q:請介紹Nullmax目前營業收入情況。
A:公司最近一年一期報表營業收入為 0,但已收到合同預收款人民幣2,955.50萬元(含稅),扣除增值稅后的金額人民幣27,882,075.30元列報在合同負債科目。主要是車企的量產及交付均有一個過程,這些合同預收款將在滿足收入確認條件后結轉為營業收入。
公司收入目前主要包括車企給付的一次性開發費和每輛車的授權費。項目的開發費一般在一千萬-幾千萬元范圍內;授權費是每出售一輛車給予我們幾百元。現在開發費是主要收入來源,未來授權費的比重會大幅提高。
Q:Nullmax未來主要發力的市場是什么?
A:公司目前在高中低算力芯片平臺上均具備提供落地量產方案的能力,且已得到主機廠的量產項目驗證。公司可提供的方案已涵蓋英偉達、德州儀器等芯片廠商。而價格低于20萬元的車型所在的市場是整車廠最為看重的細分市場,也是量產規模最大的主流區間,預計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公司著重開拓的市場。公司目前在行業內是唯一可提供基于德州儀器單TDA4行泊一體方案的智能駕駛科技公司,對于前述價格區間內的車型而言,這一方案亦是業內一直期待的中低算力解決方案。
Q:Nullmax使用的德州儀器(TI)TDA4芯片有何優勢?
A:截至目前,公司是行業內唯一一家能夠做到用單TDA4芯片實現行泊一體方案的智駕企業,而且可以支持NOA功能,傳感器可深度復用,所以成本可以做到比較低。
Q:Nullmax是德州儀器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未來將與德州儀器如何合作?
A:我們與TI的合作還是非常緊密的,我們雙方會一起帶著極具性價比的智駕方案去開拓歐美和其他海外市場。2025年歐盟法規要求所有車輛最低標配前向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對性價比要求很高。目前我們能看到的主要參與者中能基于TI芯片的供應商只有Nullmax,其余供應商是基于MobileEye芯片。
Q:今后車廠是不是都會進行自研,而不是使用類似于Nullmax這樣的第三方供應商?
A: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車廠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仍然依靠第三方供應商,這與在產業鏈上一直以來的格局是匹配的,隨著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到來,車廠與軟、硬件供應商也會是合作共贏的模式。車廠在產業鏈的環節上都做自研,不會是更先進、更經濟和更有效率的做法。目前在大算力芯片平臺上,部分車廠為增加一些功能性的定義會自己去做一些算法,但比例也在降低;
中、小算力芯片平臺,車廠更多的還是需要依靠第三方供應商。
Q:能否介紹下其他公司復制特斯拉或是趕超Mullmax的難度在哪里?
A:主要是基于對整套自動駕駛構架的理解,在一個相對非常有限的芯片上如何做到工程化的效用最大化。此外,產品的競爭來源于成本控制,在相對可控的成本中需要做到功能更多、性能更好,在一個小算力芯片中需要把我們這么多研發的東西放進去,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也在繼續努力。對特斯拉來說,本質上它還是會基于他們自研的芯片去開發方案,很難去供給其他廠商。而我們相對特斯拉而言,對中國一些復雜路況場景的適配度會更好一些,此外我們還能夠在不同平臺上去做方案,持續在賽道里面保持這種競爭力。
Q:請問Nullmax未來的技術路線是什么?是否就3D、端到端等做過方案準備?
A: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基于全過程機器學習的無人駕駛。我們的在線構建地圖以及實時構建三維模式的能力,都非常強。另外,公司針對“端對端”也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近期,公司正和全球著名的車企進行對接,開發類似特斯拉FSD功能的概念驗證。
Q:許多智駕公司每年燒錢規模在10億元左右,Nullmax目前僅為1億元左右,是怎么做到的,未來是否會大規模燒錢?
A:智駕行業燒錢主要是開發人員的人力成本非常高。但開發并不是人越多越好。我們目前人員規模保持在200人左右,依靠我們自研的開發工具和平臺化的開發規劃,可以非常高效的進行研發工作,也能很好地平衡我們的研發和產品落地,我們的效率在業內是非常領先的。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智駕系統從0到1的最難的開發工作,未來更多是從1到100的產品落地階段,不會出現大規模燒錢的情形。
Q:上市公司后續準備如何繼續支持Nullmax發展?
A:若本次交易完成,Nullmax將成為上市公司合并報表的控股子公司,后續將通過資源整合與協同、融資及資本運作等多種方式支持Nullmax做大做強。
Q:能否請上市公司管理層介紹一下上市公司未來的戰略規劃?
A:自上市公司6月份完成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變更后,上市公司調整了《公司章程》中的經營宗旨,在原有的移動互聯基礎上增加了人工智能,致力于成為領先的科技公司,未來會持續加大人工智能業務板塊的投入。
同時,公司旗下2345.com互聯網業務的運營主體是全資子公司——上海二三四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來將在保持現有業務的基礎上,繼續開拓新的業務方向。
Q:上市公司如何規劃使用賬上充沛的資金?
A:公司將重點聚焦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并注意分散投資,以盡可能降低單一項目的投資風險。
Q:2345.com的互聯網業務收入近年來有所下滑,商譽減值風險如何?
A:2345.com傳統優勢在PC端,市場競爭已較為充分,總體來看今年下滑趨勢在放緩。2345.com的互聯網相關商譽還有約9.6億元,受益于對成本的有效控制,目前來看2345.com的利潤趨于穩定,此外也在通過嘗試開展付費工具等創新業務,爭取互聯網業務保持穩定。
Q: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目前是否會繼續增加對上市公司的持股?
A:目前暫無具體計劃。
Q:上市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其他布局如何?
A:人工智能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公司將在多個領域進行布局。2023年6月,上市公司成立了控股子公司上海巖芯數智科技有限公司,開展AIGC垂類大模型的應用。8月,公司在承繼控股股東多年的類腦智能研發投入的基礎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上海巖思類腦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開展大腦內部狀態解析、非器質性重大腦疾病的診斷和干預等前沿領域的研究,通過群體神經信號分析建模、腦電大數據和神經大模型等研究方法,將大腦動態網絡實時精準解碼作為核心突破方向展開系統性研究,并拓展其在腦疾病、人機交互等領域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