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公司2023年半年報的業績解讀、業務發展情況的介紹。
2023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95億元,同比下降4.36%,主要是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堆存收入較高,今年堆存業務恢復常態,相應堆存收入同比減少約5億元。剔除此影響,公司核心的港口裝卸業務收入同比仍保持小幅增長,表明量價基本穩定。實現歸母凈利潤19.02億元,同比下降4.34%,基本符合預期。
上半年,港口業務符合行業大勢,主要區域市場份額有所提升,入股寧波港帶來業務增量。公司港口項目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707.5萬TEU,同比增長30.4%;港口散雜貨業務吞吐量為6.3億噸,同比增長115.3%,主要受益于公司自2022年10月起將寧波港業務量納入統計,2023年上半年為公司實現集裝箱吞吐量1,974萬TEU和散雜貨吞吐量3.33億噸的業務增量。從區域看,海外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港口項目表現比較突出,其中吉布提PDSA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6萬TEU,同比增長20.8%;多哥LCT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0.7萬TEU,同比增長12.7%;土耳其Kumport完成集裝箱吞吐量67.9萬TEU,同比增長10.8%。
第二部分:互動交流。
1、公司入股寧波港后對今年上半年經營業績的影響?
答:上半年,寧波港為公司貢獻集裝箱吞吐量1,974萬TEU,占公司上半年集裝箱業務總量的22.67%;貢獻散雜貨吞吐量3.33億噸,占公司上半年散雜貨業務總量的52.9%。剔除寧波港增量影響,公司上半年集裝箱業務完成6733.4萬TEU,同比增長0.8%;散雜貨業務完成2.97億噸,同比增長1.4%。上半年,寧波港貢獻4.86億元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加3.6億元。
2、國內各區域推進港口整合,公司如何看待及把握其中機遇?
答:近年來,隨著港口行業的發展,區域港口整合步伐加快,逐步實現從過去的部分區域產能過剩轉變為有序整合,資源合理配置的格局,有利于國內港口產能供求關系的平衡,消除區域惡性競爭,對于港口收費提升奠定良好基礎,有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招商港口作為國內最大,全球領先的港口投資運營商,已在國內沿海五大港口群建立較為完善的港口布局,是上海港和寧波港第二股東。作為央企控股的公共碼頭運營商,公司在區域港口整合的過程中,可作為戰略投資人,發揮業務協同、資本運作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公司將持續關注和捕捉環渤海等區域的港口整合機會。
3、關于數字化轉型及未來規劃
答:招商港口將通過強基礎和促應用兩大舉措落實數字化工作。強基礎,指的是加強數據基礎、技術基礎、安全基礎建設,提升港口數據治理的能力,加強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積累,持續優化研發體系,完善港口網信安全立體防護網。促應用,指的是堅持場景、應用、效果三位一體的原則,不斷挖掘典型業務場景,做好港口行業大模型建設,新一代碼頭操作系統建設等項目,數字化形成生產力,推動商業模式創新。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公司持續打造三大基礎平臺(招商芯、ePort、SMP)已經全部上線,有效支撐了招商港口的業務發展,提升了港口的客戶服務能力、生產運營能力、企業管理能力、生態承載能力。總體來看,我們完成了數字化建設的第一階段目標:初步建成數字招商港口。
未來三年,招商港口將以價值創造為宗旨,實現2025年全面建成數字招商港口的目標,助力和支撐集團打造世界一流企業。招商局港口將堅定不移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建設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安全港口,全面提升技術水平、生產效率、質量效益,同時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供給端壁壘,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4、RCEP生效兩年多,該協議對公司業績有沒有實際幫助?
答:公司業務以外貿為主,其底層邏輯是供需關系和比較優勢原理,公司長期深耕亞洲區域市場,RCEP的目的正是促進區域貿易便利化,對公司業務表現無疑有正向作用,上半年公司亞洲區域業務表現符合預期,有效降低歐美大幅下滑的影響,公司市場占比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要客觀地看,公司業務所處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影響因素廣泛而復雜,腹地產業轉移或升級對供求的影響,生產要素價格提升對比較優勢的影響更為深刻和長遠。
隨著CPTPP、RCEP、中日韓自貿協定等區域貿易協定的落實與達成,亞洲貿易網絡規模和實力顯著增強,給區域國家貿易和港航業帶來發展新機遇。東南亞航線是深西母港的基本盤,目前東南亞航線超過110條,全體員工抓住RCEP帶來的機遇全力拓展市場,今年以來總體業務箱量跑贏區域內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