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公司交換機業務目前在手訂單情況如何?有沒有看到國內客戶份額提升的趨勢?或海外客戶的最新拓展情況?
A1:總體來看,目前國內市場交換機是穩中有升,海外訂單的上升趨勢還不錯,不論是從我們上半年數通業務的業績看,還是目前在開拓項目和在手訂單看,進展都比較順利。
Q2:目前公司400G交換機已經批量供應了,800G交換機以及下游客戶的節奏會是怎么樣?
A2: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400G交換機才在上量的過程中,800G交換機更多是應用在一些重要場景上,起量還需要一點時間。
Q3:400G交換機目前大概的收入占比及未來的爬坡節奏如何?
A3:400G交換機目前數量還不多,但本身價值量較高,總價值占比提升的趨勢也比較明顯。400G交換機對技術要求較高,從小批量驗證到大批量多領域的出貨需要過程,從公司角度看,預計到明年400G交換機的量會有相對更大幅度的呈現。
Q4:相較臺資廠,公司數通業務的競爭優勢是什么?
A4:質量水平是一方面,目前公司數通業務部分產品型號質量評分甚至高于臺灣同行。第二是在滿足客戶對供應鏈和生產交期的彈性要求上,我們有相對優勢;第三在人力開支和整體運營效率在內的成本體現上,我們也看到越來越明顯的優勢。第四是供應鏈的安全考慮,既有國內供應能力又有國際化供應能力的大陸廠商具備相對優勢。
Q5:下半年看,傳統的PON、AP、DSL等網通產品有沒有看到恢復的趨勢?A5:DSL屬于相對長尾的產品,市場總體需求是逐年下降的,但產品規格還在升級,單價也在增加,所以銷售額規模并沒有下降那么大。AP產品要看WiFi7的起量情況,目前WiFi6總體需求沒有上升,但競爭在加劇。PON產品目前從國內運營商的招標看,下半年是在復蘇的,上半年去庫存也差不多尾聲了。海外市場的PON需求還處于上升期,包括像北美、歐洲市場的PON需求都比較旺盛。
Q6:上半年PON海外收入同比提升,但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是什么原因?
A6:主要是因為亞太市場的影響,海外的PON市場包括亞太和歐美市場,亞太市場的競爭由于國內廠商外溢,競爭程度加劇,利潤下降,歐美市場競爭環境相對較好。
Q7:短期看,國內400G和800G交換機的市場規模怎么看,公司的市占率及未來業務增速能達到什么水平?
A7:國內400G和800G交換機總體市場規模與各個場景應用、經濟形勢影響、不同企業情況高度相關,市場規模還在摸排中。400G交換機的增速差不多有兩位數以上,800G交換機因為剛起步,要等到批量發貨后去預判規模和增速會更準確一點。
Q8:網通業務方面,10GPON的海外增速和國內增速有什么差異?預計25GPON和50GPON在國內什么時候會有比較明確的需求?
A8:實際上10GPON設備在國內和海外的規格不一樣,國內主要是非對稱的,而海外特別是歐美地區,以對稱為主,所以同樣的10GPON海外價格要高很多。國內和海外的10GPON增速差不多都有兩位數。短期看10GPON還是主流,25GPON和50GPON的需求不會那么快。Q9:1)怎么看待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提升路徑?2)未來如何擴大數通業務的規模?3)海外市場突破的規劃是什么?增速怎么看待?
A9:第一個問題是盈利能力,分兩個層次。一是通過不斷的產品升級提升技術含量和價差水平,并在產品的迭代過程中抓住重要主流產品的技術攻關,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二是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過雙循環供應鏈、物料成本管控、數字化和智能化實施等持續的降本增效措施,提升運營效率。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規模,對公司而言,我們既要滿足網通業務作為基本盤的安全性需求,也要擴大數通業務這類高成長性業務的規模。目前我們在國內數通市場份額還不錯,在北美市場占的份額比較小,未來在市場需求和份額提升上都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另外還有一塊是移動通信,目前公司聚焦的小基站還處于蓄勢待發期,FWA產品也取得了大客戶的突破,最近幾年處于高速增長時期,未來都值得期待。
第三個問題是增速,我們對市場拓展有明確的規劃和節奏,以數通為例,是以國內-亞太-北美的節奏去開拓。目前我們在國內已經有不錯的基礎,亞太市場的進展也比較順利,北美已經開始突破,而北美市場一旦突破,量變影響將十分可觀。
Q10:1)公司切入AI服務器領域主要的機會點是什么,是因為產品力本身,還是成本優勢?3)怎么看待現在交換機市場的白盒化趨勢?
A10:第一個問題是AI服務器領域的機會點,目前市場最高階的交換機,包括核心路由我們都有在做。而交換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難度高于大部分服務器,交換機核心路由對于代工廠商技術能力的要求也比較高。公司在交換機上得到過充分驗證,積淀的knowhow是可以復制到AI服務器上的。
第二個問題是交換機白盒化的問題。從交換機的維度看,臺灣同行確實要比大陸企業跑得快,交換機、服務器等白盒化是比較明顯的趨勢,白盒化后的毛利率提升效果也非常好。從公司規劃看,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ODM/JDM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能力,而非單純的代工廠。一直以來公司也特別重視產品研發的投入,不斷發展自身的產品技術能力、供應鏈能力、制造能力在內的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
Q11:目前公司交換機業務國內和海外的收入占比各自多少?海外收入是只包括歐洲和日韓客戶,還是也有北美客戶的貢獻?
A11:上半年看,海外大概占三分之一,國內占三分之二,海外交換機的收入既包括北美市場的貢獻也包括亞太市場的貢獻。往下半年看國內的占比會上升一些,主要是因為海外交換機需求總體平穩,而上半年國內由于去庫存影響,需求有所抑制。隨著下半年國內的需求復蘇,占比也會有所變化。
Q12:下半年國內交換機訂單的復蘇主要是來自園區網絡的交換機還是數據中心交換機?公司目前園區、SMB、數據中心份額大概分別有多少?核心客戶的份額是否有明顯的提升?
A12:園區、SMB、數據中心交換機都有復蘇,從銷售額看,是數據中心>園區>SMB交換機,目前公司在核心客戶側的份額提升也是比較符合預期的。
Q13:目前公司AI服務器的進展如何,今年會有業績貢獻嗎?AI服務器的毛利率跟交換機相比會更高嗎?A13:AI服務器的客戶落地工作正在推進中,進度也是比較符合公司預期。從客戶導入到生產出貨是需要時間的,目前規劃的銷售貢獻會在明年。毛利率看,因為AI服務器的價值量更高,相對毛利率也會低一點,但規模的變化會更大,具體的訂單節奏要看客戶的需求以及合作落地的情況。
Q13:公司計劃在6G技術領域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A13:我們不做芯片,相對來說6G的策略更多還是跟著芯片公司的節奏去演進。實際上目前市場上還是5G的普及為主,以小基站為例,我們聚焦一體化小基站,從家庭級到大功率級都有覆蓋。在方案上,從單一的海外方案擴展到國產化方案+海外方案,也更有利于公司開拓兩個不同的市場。
Q14:汽車電子和傳感器封測的訂單情況如何?
A14:汽車電子和傳感器封測上半年總共大概3000多萬,下半年的節奏會快一些。
Q15:公司在華三工業園和越南工業園目前建設情況如何?
A15:公司共4個工業園,包括坪山、太倉、越南、海寧。海寧工業園不是自有的,去年完工搬遷,搬遷完基本就處于滿產狀態。越南一期是去年搬遷的,一期目前是滿產的,主要針對海外客戶的生產交付,二期項目還在建設中。
Q16:公司公告的對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的投資時通過子公司投資的,還是公司直接投資?主要是對應公司哪塊業務?
A16:是通過公司直接投資的,對應的是公司傳感器封測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