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董事會秘書李薇女士介紹公司2023年上半年整體經營情況
各位投資者好,首先介紹一下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基本情況以及公司的發展戰略。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5.46億元、同比增長60%,其中眼科板塊收入4.14億、同比增長73%。凈利潤517萬元、同比減虧6885萬元,其中眼科板塊凈利潤1975萬元、同比減虧7181萬元。醫療業務毛利率水平提升,其中白內障毛利率47.82%、同比提升19pp,屈光毛利率45.61%、同比提升10.9pp。
白內障方面,2023年上半年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59%,中高端晶體手術量占比77%,較2021年水平(50%)明顯提升;
屈光方面,2023年上半年,屈光收入占眼科比例達40%;而收購前,新視界眼科白內障占比達60-70%,屈光只有25%左右;這是光正收購新視界以來重要業務轉型舉措之一——通過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片區為試點,推動業務結構調整,從白內障獨大,轉變為“以白內障和眼底病為基礎,大力發展屈視光消費眼科”的思路。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成果逐步顯現。以中興醫院為例,剛收購時屈光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幾,而現在屈光已是第一大病種,看起來是一個數字,背后是經營層面上很多的努力。
2023年上半年的主要經營舉措:
1、2023年,公司組建落地了六大事業部的管理機制,通過事業部推動各學科健康高效發展,以剛提到的屈光為例,目前,屈光事業部正把上海片區病種結構轉型的成功經驗,在外地院區進行復制推廣——一方面,通過標準化流程化建設為其賦能,另一方面,事業部還會深入各院區現場進行業務指導,手把手幫助他們完善學科建設。
2、醫療質量把控與學科學術建設。醫療質量建設方面,上半年,公司進一步完善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相關制度,通過制度建設、檢查督導、評審評議、培訓指導等多種方式,落實提高醫療安全及醫療質量水平;公司引入強生眼力健旗下全球首款躍無級人工晶狀體,在上海新視界眼科醫院完成國內首批植入;繼續推進“智臻飛秒ICL手術”應用,通過飛秒激光技術與ICL晶體植入手術的融合不斷提升患者體驗。學術建設與對外合作方面,今年3月,光正眼科與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成立眼健康實驗室,深化“產學研”一體化建設;5月,與江南大學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江南大學醫學院就“眼科疾病的生物標志物及應用領域”展開相關科研項目,共建江南大學新視界眼科研究中心(眼科臨床大數據中心、臨床交流平臺);主辦“2023年屈光性手術新進展研討會”,組織國內眼科學知名專家就屈光手術的新理念、新技術等開展學術交流;同時,聯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眼科共同舉辦了“眼科疑難病例交流會”(累計已超49期);此外,公司連續多年主辦全國眼科浦江論壇、疑難眼病學術沙龍研討等活動,為全國眼科同道提供學術建設和交流平臺,樹立行業學術標桿,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學術高地。
通過上述學術及科研建設,公司一方面不斷提升醫研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另一方面,在學術與科研推進過程中,結合“以老帶新”模式,鍛煉和培養新生代醫生,提升其醫研水平,加強人才梯隊建設。
3、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加強擴大現代化管理手段應用,今年以來,公司擴大了PACS系統的應用,新增2家機構上線;提升SCRM系統使用率,并納入考核;與阿里合作,推進人工智能GPT在經營管理中的應用,目前已有項目落地;與百度合作數字人項目等。
二、董事長周永麟先生介紹總體情況
首先感謝各位投資者和分析師朋友參會!感謝大家的支持。今年以來,外部環境修復,眼科市場需求有所向好,在此背景下,公司充分發揮市品牌與服務優勢,加速業務修復,眼科醫療服務業務收入實現了較為明顯的增長。
總體上看,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5.46億,同比增長60%;其中眼科板塊收入4.14億,同比增長73%。利潤側,公司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同比減虧了6885萬。總體來看,業務得到了恢復。接下來,公司會進一步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實現更高的利潤水平,回饋投資者。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進行了股權回購,回購股份主要用于未來將作為股權激勵,吸引核心人才;同時,公司與半年報同步發布了股權激勵計劃,公司計劃向289位董事、高管、中層及核心骨干員工授予919.99萬股限制性股票數量,以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團隊凝聚力。另一方面,過去公司與市場交流較少,但今年以來,公司加強了對外溝通,積極進行投資者引導,后續,也希望各位分析師、投資者能夠持續關注光正;我們將在“成為行業最受尊敬、最具影響力的眼科醫療機構”的愿景指引下持續努力,努力給患者、給投資人以最佳回報。謝謝大家的支持。
三、問答環節
1.2023年上半年上海幾家眼科醫院和省外幾家主要醫院的發展情況?
答:今年上半年,上海幾家醫院營收同比增長149%,中山醫院和中興醫院兩個院區KPI數據提升明顯。目前上海布局的三家醫院和三家診所經營與成長情況符合預期。省外醫院去年同期沒有受到影響,但山東片區依然有30%以上增長。
2.目前大家對消費升級/降級討論較多,請問公司7、8月屈光、視光、白內障增長情況如何?
答:暑期是屈視光旺季,暑假前,公司對屈視光業務做了較充分的準備,因此6、7月比較理想,在預期進度內;白內障在暑期并非高峰期,7、8月數據略遜色于二季度,但同比增速仍較高(暑期天氣較熱,白內障手術可以擇期,一般來講在炎熱的暑期時段環比會有一些下滑)。
3.眼科消費醫療在不同線級城市(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增速區別明顯嗎?不同價位項目的用戶選擇傾向是否有變化?
答:公司醫院主要布局在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沒有過度下沉,從集團內部看,沒有見到明顯差異。今年考驗比較大的是屈光,一是因為消費略顯乏力,過去患者更關心手術安全性,今年暑期關注價格的用戶越來越多;二是更多公立醫院引進屈光設備、新醫院開業較多,稀釋了一部分市場份額。其他病種沒有感受到在消費降級上有很大變化。
4.公司美爾目后續是否會并表或加大股權投資預期?
答:美爾目是北京民營做得最大的品牌之一,公司目前參股美爾目,后續會適時把美爾目6家醫院中經營質地、利潤水平比較好的醫院優先納入上市公司體系。
5.后續屈光視光在省內省外占比預期?
答:上海省內屈視光業務占比已較高;省外也一直在推動屈視光收入的提升,以山東片區為例,過去山東片區營收80%甚至90%靠白內障或眼底眼表業務,這三年不斷優化收入結構,消費醫療占比從百分之十幾提高到30-40%以上。江西等地也類似。重點布局的區域如長三角、成渝都在按照消費醫療收入占比60%的戰略推進。
6.病種結構轉型的挑戰以及對應措施?
答:消費醫療的打法與白內障不同,公司病種業務轉型不僅要做內部共識培訓,還要搭建消費醫療團隊。目前,公司以事業部為抓手推進轉型,事業部會深入各院區現場進行業務指導,片區總進行協助,公司也會有專家的委員會,協助機構完成人才梯隊建設。
7.長期來看細分業務占比的目標?
答:有目標,我們會根據不同醫院的稟賦,去設計最適合它的病種結構目標。例如,青島院區白內障業務基礎好,那它的特色肯定要保留,同時,再幫助它把營業額做大,這個過程中,白內障優勢特點保留,因此白內障收入會持續占一定的比重,屈視光做得好,收入占比達到40%以上,是可以的;成渝片區消費醫療市場更好,屈視光提升目標就更高。
8.公司此輪股權激勵的特點,業績考核目標?
答:此輪股權激勵,重點向一線核心醫生與客服/入口人員傾斜。授予價格為3.30元/股,行權條件為2023-2025年的營收較之2022年營收分別增長30%、50%和72%。
9.未來三年的業績指引?
答:行業增速15%-20%,公司預計和行業保持同等增速。
10.未來擴張是自有還是收并購?盈虧平衡周期?
答:擴張將采取“內生式增長+外延并購”模式。首先,上市公司體內會新建醫院,如,今年新建了崇明院區,東區醫院也是2021年底遷址新建并開業的,21年底開業,2022年即達到5000萬左右營收規模,今年上半年收入則達到了4500萬左右,目前努力目標是年內破億;內生擴張主要是核心城市的一城多院模式與重點城市的一城二院模式。并購方面已經儲備了北京美爾目和蘇州眼耳鼻喉醫等醫院標的。
11.2023年上半年上海地區以外的醫院的凈利率?
答:上海地區以外的醫院有10家左右,每家規模和發展階段不一樣,部分盈利,部分尚虧損。
12.未來兩三年或三五年上海地區以外醫院的利潤貢獻預期?未來2-3年凈利率提升目標?
答:公司認為單體醫院的合理毛利率水平是12%左右。公司醫院處于不同發展周期,病種結構也不一樣,利潤率水平也有一定的差異。未來2-3年凈利率目標是保持和行業水平一致。
13.未來擴張過程中,屈光、白內障、視光的價格競爭策略如何考慮的?
答:白內障病種屬于醫保范圍,價格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定價;行業內屈、視光中心在過去兩年開設速度很快,競爭難免更加激烈,部分城市價格有波動。但回歸本質,價格只是大家選擇在哪里做手術的因素之一,機構的背景與實力、手術醫生的能力與資歷,往往是更關鍵的要素;公司堅持以醫療服務品質取勝的策略,公司致力于通過醫生團隊實力、醫療技術水平、產品升級、設備先進性、就診環境等方面,構建差異化優勢。
14.2023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率16%的原因?未來是否會進一步上漲?
答:一是因為近幾年公司轉型做消費醫療,需要投入更多傳播費用;二是外部環境影響下,各平臺本身宣傳費用每年會有一定比例的增長。未來公司策略是做好客戶體驗,通過口碑來達到更強的影響力與患者來診、轉化,銷售費用率預計不會上漲。
15.2023年上半年眼科板塊凈利潤將近2000萬、鋼結構板塊凈利潤372萬元,為什么公司整體凈利潤只有500萬元?
答:上市公司總部有管理費用約1400萬元。
16.未來能源和鋼結構是否會剝離?
答:公司自轉型以來,一直堅定“聚力眼科醫療業務,加速整合輔助產業”的戰略思路,致力于深耕眼科業務,會進一步逐步剝離非醫業務。
17.目前上海有3家診所剛開業,盈利狀況如何?
答:第一家診所2021年開業,目前已經實現盈利;還有兩家診所今年剛開業(一家年初開業、一家上月開業),目前來看流量明顯,預計未來兩年能夠自負盈虧。
18.上海之外的地區是否有門診開設規劃?
答:有的,公司除了一城多院的形式,還有一城兩院加診所等的模式。
19.公司未來的擴張舉措?整體戰略與發展規劃?
答:公司自轉型以來,一直堅定“聚力眼科醫療業務,加速整合輔助產業”的戰略思路,致力于深耕眼科業務,逐步剝離非醫業務(自轉型以來,公司已剝離鋼結構與能源資產10億以上,反哺主業),眼科業務占比持續提升。
眼科板塊整體戰略方面,第一,公司堅持“區域聚焦規模化發展”的路線,重點布局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膠東半島、成渝五大城市圈,在核心城市,推進一城多院模式,并通過視光診所群強化布局,實現區域深耕。第二,公司堅持內生式發展與外延式并購并舉的路線,目前,公司體外通過參股方式布局有美爾目眼科(北京民營眼科規模最大之一)、蘇州眼耳鼻喉科醫院(一家有30多年歷史、在蘇州口碑沉淀深厚、認知度很高的醫院,主要依靠自然來診,常態情況下單體醫院收入規模可達7000-8000萬人民幣,今年恢復情況更好)、安徽沃瑞等優質標的,公司將基于上述公司規范性程度與經營情況,適時推進注入上市公司體內。公司初步規劃是三年時間,體內醫院規模擴張到30家左右。
除了醫院數量擴張外,體內現有醫院,也會努力做大規模,川渝片區市場本身空間大,每家均有過億基礎,公司正將將上海一城四院和無錫院區轉型成功的經驗,復制到成渝和膠東搬到片區,1~2年的時間,其規模會有明顯增長。膠東半島片區,目前主要以白內障病種為主,未來公司會把它的消費醫療短板補齊,其營收和盈利能力預計會有明顯增長。崇明院區,定位不僅僅是覆蓋整個崇明島,江蘇的跨海大橋在崇明,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崇寧進一步帶動吸引整個江蘇省的患者,目前我們也是崇明島上唯一一家專業眼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