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半年度經營業績介紹
董事會秘書王建強就2023年半年度業績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公司上半年處理垃圾174.0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9.11%;上網電量46,067.66萬度,較去年同期增長30.18%;供熱49.0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6.66%。
財務指標方面,公司營業收入73,751.63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884.3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90%;2018年-2022年期間,公司歸母凈利潤連續五年快速增長,復合增長率達33.87%;資產總額66.66億元,所有者權益35.38億元,歸母所有者權益32.73億元,資產負債率46.93%,凈資產收益率4.24%。
就已披露的主要以垃圾焚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來看,公司歸母凈利潤的增長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在同行業表現優異,公司整體業績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各項指標均符合預期。
二、問答溝通環節
機構就關注問題與董事長栗博進行了互動交流。
(一)以目前來看,公司尚有很大的增長潛力,請您介紹一下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
中科環保未來的發展戰略,我認為可以總結為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創新驅動發展。作為中國科學院旗下的企業,要把“創新”作為發展戰略非常重要的資源稟賦及發展途徑來看待。第二句話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打造一流企業。減污方面,對于生活類的、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以及結合“無廢城市”建設中產生的多種污染物協同處理,實現減污的目的。降碳方面,公司響應國家對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號召,把前述所提到的廢棄物變成了綠色電力、綠色金屬、綠色熱能、綠色天然氣等,實現了碳減排。總結起來公司的戰略目標就是,創新驅動、減污降碳,打造一流企業。
具體來講,公司的發展戰略可以總結為“3*3*3”。
第一個“3”是指公司業務發展的3個布局領域,即生活類、工業類及農業類。
首先,公司業務聚焦在生活類固廢的資源化利用,簡單來講生活垃圾焚燒是目前業務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行業既有量的增長,包括并購整合的機會和海外的機會,更有質的提升的機會,一會我會兒再詳細說明。
其次,公司在工業類固廢(含危險廢物)領域進行戰略布局。我國固體廢物年產生總量超過100億噸,其中,生活類廢棄物(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餐廚廢棄物等)僅占固廢總量2%-3%,還有大量固廢為農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畜禽糞便、工業過程中產生的含有多種貴金屬和重金屬的冶煉廢渣、煙塵灰等,當然也包括建筑垃圾。公司未來除了在生活類垃圾領域持續深耕、不斷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外,還會在工業類固廢(含危險廢物)領域進行戰略上的布局。一是考慮到公司作為國有企業,希望尋找到一個商業模式比較清晰簡單的行業,又是國家社會需要的,這個行業的產廢單位比較集中,原料獲取的模式相對簡單;二是能夠很好的結合我們自身技術創新、經驗優勢以及資源稟賦;三是工業固危廢領域的市場空間非常龐大。從第三方的一些統計數據來看,工業固危廢歷史堆存量達數十億噸,每年的產生量也在5000-10000噸,污染比較嚴重;四是新能源屬性,這些工業固廢蘊含大量的稀有金屬及重金屬(如錫、鉛、銅、銀等)。
再次,在農業類方面,公司有個業務板塊為生物天然氣領域。控股公司成都能環在生物天然氣領域具有一定優勢,同時參與了國家相關標準的制定。生物天然氣是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在內的廣義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經過氣化、厭氧發酵等制成甲烷、一氧化碳和氫氣的合成氣以及再往下端延伸的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氣、生物甲醇等。我們認為該方向既符合中央提出的和美鄉村的建設,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蘊含的價值比較大;也是非常重要的降碳方式,一噸甲烷的溫室效應相當于二十幾噸二氧化碳。公司在綿陽的餐廚項目通過厭氧發酵所產生的生物天然氣已經實現量產。在歐盟提出了碳足跡之后,境外尤其是一些交通類的企業,對生物天然氣、生物甲醇有相當大的需求。生物天然氣的綠色屬性,對于公司的經濟效益而言也會有一定的提升。
第二個“3”是指公司三個發展維度,即量的增長、質的提升以及“無廢城市”建設。
量的增長方面,包括三個方面:
一方面,目前公司尚有5個項目處于建設期,公司項目的建設周期通常在12-15個月,建設速度在國內也是比較領先的,隨著項目的陸續投產,未來產能將逐步釋放。
另一方面,公司具備通過并購整合方式獲得新項目的基礎和條件。第1點,從行業集中度、公司實力及資產價格來講。國內從事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投資主體非常多,整體行業的集中度并不高,其中有大量的民營企業和一些地方國有企業。中科環保的規模體量在行業中并不是最大的,但我們認為自己的發展質量、技術能力在行業中屬于比較領先的地位,同時公司在IPO之后具有了資本平臺的屬性,具備在行業中不斷并購發展的基礎。目前是并購非常好的時機,國內的資產價格處于比較合適的階段,這個時點并購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第2點,國企專業化整合、產業化整合是大勢所趨,包括國企與國企之間的整合、央企與地方國企之間的整合。第3點,環保行業的投資回收周期比較長。我們看到很多民營企業,在環保行業的產業整合過程中選擇了退出。對公司來說是個有利的發展機遇期。從公司的能力來講,中科環保對于項目質的提升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比如一些項目,我們通過并購整合后,可以實現其業績的提升。公司上半年并購完成的位于湖南常寧的項目便是基于上述的背景。這個項目所在地常寧市是享譽世界的“有色金屬之鄉”,同時印染行業、紡織工業比較發達,也有助于提高項目熱能利用效率。
還有一個維度,是境外業務市場方面。現在中國的城鎮化率超過65%,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發展參差不齊,城鎮化水平大致是15-20年前的中國。對于公司而言,公司是我國業內為數不多的同時具備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運營能力和先進技術裝備設計供貨能力的企業,不論是輕資產的設備供貨還是重資產的投資運營都具備走出去的競爭優勢。公司也在積極的關注和布局。
質的提升方面,中科環保近幾年做的很多,不斷降本增效。
(1)在熱能利用效率方面,以慈溪項目2022年數據測算,在只發電無供熱的情況下,全廠熱效率僅為24.17%,但采用熱電聯產后,全廠熱效率可達59.14%。2023年上半年,公司寧波地區兩廠聯網供熱49.0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6.66%。隨著慈溪#8的投產,產能將進一步擴大。兩廠的供熱能力超百萬噸級,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綠色熱能中心之一。相比發電,每噸垃圾實現供熱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更高,隨著垃圾熱值變化、電價不同經濟效益相應變化。與燃煤鍋爐供熱對比,我們的供熱價格更低一些,更重要的是具有綠色屬性。公司也在積極與相關協會開展對接進行綠色認證的工作,因為寧波地區的外貿企業在追蹤碳足跡時需要綠色能源。熱電聯產項目為周邊工業園區提供綠色、經濟、低碳熱能的同時,也為公司開拓了更大的價值增長空間。我們不僅在寧波地區,其他所有項目也都在探索、積極推動進一步降碳、提升熱能利用效率。
(2)高參數發電項目。公司在行業內是較早實現中溫次高壓(高參數,6.4MPa,450℃)發電的企業。舉個例子,公司在四川三臺縣的項目采用中溫次高壓鍋爐,雖然該縣為以農業產值為主,垃圾熱值沒那么高,但噸垃圾發電與寧波地區的項目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噸入廠垃圾發電400度左右,在行業同類項目中是比較高的。
(3)自動化方面。得益于多年的科技創新,公司在行業內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公司研究開發的垃圾自動燃燒控制系統(ACC)和火焰鋒面控制系統(FFC)經專家認定為國內領先技術。自動化、智慧化,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是可以結合很好的,我們也在做前沿的相關研究。從垃圾進廠、過磅稱重、垃圾坑的自動化管理、垃圾吊的自動化、鍋爐生產的自動化、煙氣凈化的自動化,我們都在爭取實現半自動到全自動不等的過程。我們是如何做的呢,比如在焚燒的過程中,根據燃燒的溫度、火焰的顏色,ACC實現了鍋爐的風量控制、爐排的速度變化。同樣都是兩條生產線,我們在遼寧的一個項目只有四十幾個人,在行業里正常可能需要七十幾個人。發電效率還能提高1%左右。同時,環保投入也能降低,因為自動控制比人工控制的系統運行還要更穩定一些。
(4)多元化廢棄物協同處置。圍繞現有設施,將餐廚、污泥、工業可燃的廢棄物如廢布條等多元化廢棄物協同處置。綿陽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就是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核心,將餐廚和污泥協同處置,多元化廢棄物進行焚燒。
(5)研發投入、創新增效。過去幾年公司研發的投入倍增。我們在熱能高效利用、多效合一煙氣凈化、飛灰無害化資源化處理、PNCR技術與工藝等方面持續加大研發力度,形成自身技術優勢。
質量提升有兩個衡量指標,分別是噸垃圾發電量、噸垃圾付現成本。近幾年中科環保這兩個指標都有非常明顯的提升趨勢。在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方面,中科環保管理團隊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
“無廢城市”建設方面,剛才也提到了一些,包括垃圾分類帶來的餐廚垃圾的機會,生活污泥的機會,工業固危廢資源化的機會,生物天然氣的機會。
第三個“3”是更有戰略性的一個維度。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形勢下,我們作為中國科學院體系內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環保產業平臺,也要有三個定位。第一個定位從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供給來講,我們有廣闊的中國科學院科技資源,中國科學院下屬有100多個研究所和3所大學。近幾年中國科學院圍繞雙碳提出了自己的雙碳行動戰略。中國科學院的各個研究所在推動廢水處理、工業固廢資源化以及大家都知道的新能源電池產業化方面有不少好的成果。對于我們來講,我們更多的看重已經做完小試,已經具備條件進行中試的技術,我們現在也在進行布局。第二個定位從需求側角度來講,“無廢城市”建設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我們看到了多種多樣的需求。比如說在云南的玉溪,大家都知道云南有這個九大高原湖泊,當地農業比較發達,所以造成了這些高原湖泊的富營養化,包括撫仙湖、滇池等。有的公司一方面要做水體治理,另一方面要把藍藻撈上來。藍藻的處理是個大問題,因為發酵之后會很臭。現在我們通過玉溪項目在做一些協同處理的方案準備。我們希望通過霧化器的方式把藍藻干化變成一種新材料。還有在福建看到了一些海漂垃圾,養殖過程中的一些廢泡沫需要處理。此外在陜西看到了冶煉過程中的一些工業廢物。“無廢城市”建設、垃圾分類,是把原來混在一塊的很多垃圾給分出來了,這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需求市場。第三個定位從資本平臺的賦能來講,中科環保作為一個上市公司具有資本平臺的賦能作用,有很多上市公司能夠利用的融資工具和機會。
以上是公司戰略規劃的3個“3”。如何保障戰略規劃的實現,一是技術創新,在公司的發展中,我們對于研發、研究院以及寧波研發基地建設是最重視的,給予充分的資金的保障和人員的保障。二是人才隊伍建設,我們認為人才是公司發展非常重要的支撐和動力,從中科環保整個班子的年齡結構來看是比較年輕化的,班子8個人里邊有4個80后,年輕代表有活力、想干事兒。當然我們也強調在不同的層級,大力培養年輕干部,這幾年的力度還是很大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謝謝!
(二)近期大家比較關注CCER的重啟。隨著CCER的重啟,CCER對于垃圾焚燒發電的盈利能力形成多大的拉動。公司后面是否會考慮通過參與碳市場申請CCER的方式去提升額外的盈利?
CCER重啟是生態環境部在前幾個月提的事情,8月初的時候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即綠證的政策。
CCER也好,綠證也好,都是對我們這個行業或者說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綠色認可。CCER實際上是碳交易的概念,即一種擬制的抵消機制,對于購買CCER的企業來說,其本身產生的碳排放量沒有減少,只是在履約核算的時候將CCER對應的碳排放量抵扣。綠證更多的是綠色能源屬性,綠電、綠色熱力具有零碳屬性,對于綠色能源有需求的用電端或者用熱端的用戶購買綠色能源意味著相應的碳排放量幾乎為零,企業本身的碳排放量因使用綠色能源而減少。這兩種商業模式是不同的,據我們目前了解是只能二選一。
生活垃圾焚燒這個行業,它的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