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公司未來的成長性怎么看?
公司正在經歷高速發展。2020年公司產能約8,000噸,2021年約1.2萬噸,2022年上市前達到約2.5萬噸,今年6月30日公司已對IPO募投一期年產2.5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順利試車,產能達到5萬噸。預計明年上半年,隨著IPO募投二期年產1.5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的建成,公司產能將達到6.5萬噸。2022年公司出貨量約1.63萬噸,隨著產能的陸續建成、投放,未來三年公司出貨量、營業收入等增長的確定性較高。
2、公司目前的主要客戶有哪些?以后會有什么變化?
目前公司主要下游客戶包括:1)廈鎢新能,是公司2022年第一大客戶,銷售占比超過總額的50%,單晶高電壓技術方案系雙方上下游緊密合作、協同研發,尤其單晶型NCM7系4.4V高電壓產品,雙方共同完成了其產品化、商業化的過程。目前,雙方新開發的單晶型NCM7系材料已成功運用于4.45V高電壓,能量密度與多晶型NCM9系材料持平,并在安全性、成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2)廣東邦普,去年主要供貨單晶型NCM5系4.35V產品,受限于產能,仍不能完全滿足其訂單需求,今年雙方將合作產品提升至單晶型NCM6系4.35V產品,并進一步加大出貨上的合作力度;3)長遠鋰科,2022年下半年已完成產品、產線認證,開始供貨NCM811的多晶產品,我們也披露了和其全資子公司的戰略合作協議公告,今年長遠鋰科計劃向我們采購三元前驅體產品約10,000噸,合作方向包括多晶型的高鎳/超高鎳產品、單晶型NCM6系4.35V產品;4)巴斯夫杉杉,供貨主要集中在單晶高鎳產品;5)貝特瑞,今年上半年雙方已經有批量出貨合作。未來,公司還會與行業內多家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對接,產品包括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的正極前驅體材料,預計客戶結構將會進一步拓展,請關注公司的公開信息披露。
3、公司二季度單噸利潤水平環比修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半年趨勢如何?
一季度,上游原材料持續下跌,導致公司的采購和銷售價格存在偶發性錯配,體現在經營端存在成本滯后,對公司毛利率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侵蝕。二季度以來,原材料價格相對穩定,上述偶發性影響顯著改善,疊加產能利用率逐月修復,共同促成了公司單噸利潤水平環比大幅修復。展望未來,隨著小鵬G6車型等終端產品得到市場認可,將繼續帶動對上游單晶高電壓、超高電壓產品需求的釋放,以及韓國等海外客戶對單晶技術路線的日益重視和加大投入,高電壓、超高電壓的市場空間日益打開,預計公司產品出貨結構將持續優化,對公司單噸利潤水平形成正向拉動。此外,疊加IPO產能釋放帶來的規模效應,預計下半年單噸利潤水平繼續改善的趨勢可期。
4、公司各塊業務未來一兩年的增長規劃如何?
首先,公司正在積極推動IPO募投項目的建設,其中,今年6月30日,公司IPO募投一期年產2.5萬噸項目已經順利點火試車,目前處于調試、爬坡階段;IPO募投二期年產1.5萬噸項目,也在有序建設過程中,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產。預計隨著IPO募投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有力加強公司在三元前驅體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夯實單晶高電壓、超高電壓方向的話語權,進而推動公司業績的增長。其次,公司也非常重視鈉電正極前驅體方向的市場培育,上半年已實現鐵基三元產品的批量出貨、銅基四元產品也進入了噸級中試環節,量產可期。未來一兩年,公司也會加大在該領域的投入,尤其是具備行業領先性的技術路線,加快構筑壁壘,形成新的增長極。如果未來公司在發展戰略、方向上有新的突破,公司也將及時公開信息披露。
5、公司一體化布局的具體考量是什么?新成立的帕瓦供應鏈公司是否已正常運營?
公司一體化的布局主要包括向上游原料端的延伸,一方面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帕瓦供應鏈,另一方面以參股形式投資博觀循環,布局資源精煉和廢舊電池梯次利用等相關業務。目前,公司已與印尼頭部礦山企業對接,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對上游原料的供應鏈管理,提升經營效率,加強穩定性。新成立的帕瓦供應鏈公司已在正常運營。
6、公司在多晶產品布局的布局情況如何?有何新進展?
公司去年下半年已實現了多晶型NCM811產品的批量出貨,目前在積極推動多晶型超高鎳產品的中試驗證,進展順利。
7、公司與貝特瑞合作的產品是?
公司與貝特瑞合作的產品主要是多晶型高鎳產品。
8、目前與巴斯夫杉杉合作進展如何?合作產品是什么?海外布局情況如何,向韓國出口的產品是什么?未來1-2年,海外計劃重點布局哪些國家和地區?涉及哪些業務、產品?考慮邏輯是怎樣的?
公司與巴斯夫杉杉的合作進展順利,碳足跡認證工作已處于收尾階段,預計未來雙方的合作體量將進一步提升,目前主要合作產品是單晶型高鎳產品。海外市場方面,公司高度重視,今年上半年已在韓國初步建立辦事機構,并實現了小量出貨。未來一兩年,公司計劃將繼續加大對韓國、歐洲市場的挖潛,尤其是推動單晶高電壓、超高電壓產品的市場滲透。
9、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多少?產能如何?產能利用率多少?
公司自5月以來,產能利用率迅速修復,6月已達到高位狀態,目前整體趨勢向好。
10、今年以來,公司訂單量多少?今年整體營收預期是多少?
公司上半年面對行業去庫存壓力,主動推動產能消納、優化客戶結構,前驅體累計出貨5,439.12噸,同比下降29.72%,其中,二季度銷量3,005.26噸,環比增長23.48%,趨勢改善明顯,尤其隨著單晶型高電壓、超高電壓產品訂單的放量,下半年成長可期。具體三季度以來的訂單、產量情況及全年營收預期等,請關注公司公開的信息披露。
11、募投項目上,公司2.5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目前進展情況如何?下半年落地對公司出貨結構有何影響?二期建設時間表是怎樣的?
公司IPO募投一期年產2.5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已于今年6月30日成功點火試車,待爬坡結束后,在下半年單晶型高電壓、超高電壓產品供需兩旺的市場預期下,生產制造規模效應顯現,疊加出貨結構進一步優化,預計下半年產能利用率、單噸盈利水平都將較上半年有明顯改善。二期項目也在有序推進,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12、鈉電方面目前有哪些新進展?合作客戶除廈鎢新能外還有哪些企業?未來將如何拓展鈉電業務布局?
鈉電方面,公司看好未來該賽道的應用場景與商業機會,上半年已完成數十噸級鐵基三元產品的批量出貨,并向鈉電頭部企業積極推動完成銅基四元產品的認證,具備批量出貨的條件,下半年有望構建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下游客戶及具體合作細節,請關注公司公開的信息披露。
13、今年上半年,公司客戶發生什么變化?前五大客戶是什么企業,涉及哪些產品和業務?
上半年,鋰電方面,公司主要下游客戶包括廈鎢新能、廣東邦普、巴斯夫杉杉、長遠鋰科和貝特瑞,其中,貝特瑞是上半年新增的客戶。在產品出貨方面,包括單晶型NCM7系超高電壓產品、多晶型NCM8系高鎳產品等。鈉電方面,公司與廈鎢新能深化協同,已完成數十噸級鐵基三元前驅體的批量出貨,打開新的合作增長極,并向鈉電頭部企業完成鐵基三元產品的出貨、銅基四元產品的認證,下半年有望構建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
14、紹興應急管理局建議,就9·16事故對公司總經理、生產總監建議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請問目前是否收到警方、檢察院、法院等機構的相關法律文件?公司對再次發生氮氣中毒死亡事故而產生的內控、安全問題如何回應?
截至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有序,未收到政府部門停產等的決定通知,未收到有權機關對公司的行政處罰決定;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均正常履職,未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或采取強制措施,未收到有權機關對相關個人的行政處罰決定。本次事故目前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公司將密切關注事故處理的后續進展,如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或與本次事故相關的實際控制人、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或采取強制措施,公司將公開、公平、及時、準確的進行信息披露。
同時,公司深刻反思、總結教訓、深入整改,對工藝、管理等方面升級優化、嚴格要求,并積極組織安全培訓、應急演練,全面提升員工安環意識。
15、帕瓦在供應鏈上的規劃是什么,主要原料來源?
往上游方向,公司于2022年11月以參股形式投資了蘭溪博觀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并于今年6月實施了對該公司的增資。隨著公司產能的持續擴張和投放,對上游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的要求也將日益提高,該公司一方面將通過外采中間品、精煉生產硫酸鎳、硫酸鈷,增強公司供應鏈的閉環,另一方面也將前瞻布局廢舊電池的循環回收、梯次利用。此外,公司于2023年1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浙江帕瓦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該公司將聚焦上游資源品的貿易,并已與供應鏈上游印尼礦山頭部企業對接,后續將進一步建立戰略合作、落實資源保供。未來如在一體化方向上有重大進展,公司也將及時公開信息披露。
16、公司怎么看磷酸鐵鋰電池超充產品量產后,對于三元鋰(尤其中低鎳)產品的沖擊?預計后期三元鋰電池出貨量占總出貨量比重大概穩定在什么水平?
參考行業相關方統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磷酸鐵鋰短期憑借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特點在出貨結構上繼續占優,但其能量密度較低、低溫性能較差、技術迭代空間較小。磷酸錳鐵鋰是在磷酸鐵鋰基礎上摻雜一定比例的錳而形成的新型磷酸鹽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未來可能會對磷酸鐵鋰、低端三元電池實現部分迭代。長遠來看,三元正極材料彌補了磷酸鐵鋰在能量密度上的短板,具有更豐富、長足的發展路徑,尤其是隨著未來固態、半固態技術的發展,以及4680封裝工藝的進步等,預計三元材料的市場競爭力將逐漸得到修復。
17、類比可超充磷酸鐵鋰,三元電池后續技術突破、提升市占的關鍵產品會有哪些?
我們認為,單晶、高鎳、高電壓、低鈷的三元正極材料,是未來高端動力電池的發展趨勢,尤其結合電解質技術的突破、封裝工藝的進步,未來仍有豐富、長足的發展路徑。
18、公司上半年毛利率多少?
相關財務指標,請參閱公司的半年度報告。
19、未來3年,公司業務規劃是什么?研發重點有哪些?如何看待公司所處行業目前競爭格局?未來可能有哪些發展趨勢?
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技術創新為發展驅動力,以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形成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與非專利技術,并運用于產品的實際生產中,有效提升了公司核心競爭力。
鋰電方面,公司基于對三元前驅體基礎材料性能和生產工藝的深刻理解,著重發力單晶型NCM三元前驅體技術路線,在高電壓、超高電壓方向上建立了明顯的先發優勢和較高的專利壁壘,未來將繼續沿著該技術方案不斷升級,同時推動在高鎳、超高鎳方向上的驗證。生產工藝上,針對生產過程中一致性問題,公司開發了半連續法生產工藝,提高了單晶型NCM三元前驅體的生產效率和穩定性,產品具有雜質少、成本低的特點。
鈉電方面,公司高度重視該方向的前瞻布局,已掌握鈉電正極材料前驅體合成的核心技術。上半年,兩款具有代表性的鈉電正極材料前驅體產品的開發已取得較大進展。其中,一款鐵基鈉電三元前驅體產品已處于中試階段,實現數十噸級出貨;另一款銅基鈉電四元前驅體產品已通過核心客戶的小試驗證,正處于中試驗證階段,具備量產的條件。未來,公司將加大鈉電研發方面的投入,積極開發摻雜型、包覆型鈉電前驅體及其他基體鈉電前驅體產品。
結合目前的行業競爭格局,公司認為技術領先將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公司將繼續發揮科創優勢,加大研發投入,尤其是原創性的基礎研發,致力于成為全球技術領先的新能源材料綜合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