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公司經營發展情況
公司創始團隊創業于1992年,三十余年始終圍繞內容賽道,2010年上市,目前是國內影視制作龍頭企業,已構建起以電視劇、電影內容為核心,戰略發展動畫、音樂、藝人經紀、版權運營、國際新媒體、整合營銷、影城等細分領域業務的全產業生態體系。公司于行業深度調整周期完成商業模式轉變,實行“無預售不開機”政策,公司現金流得到持續健康發展,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余額為50億元。
二、介紹公司各板塊業務經營發展情況
劇集業務自行業調整以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通過國家引導和行業自律,行業產業鏈價值更加健康,藝人價格顯著下降,制作成本占比提升,全市場內容質量提升明顯,公司也提高了開機立項的內部標準。(2)產業鏈價值的優化,下游渠道通過提高內容采購效率實現了盈利,全行業的商業模式明顯改善,進入健康發展階段,下游平臺客戶更加理解、尊重內容。(3)行業的整體需求在發生變化,走向圈層化經營。目前從需求端看,平臺采購量相對穩定,公司基于市場變化,堅持聚焦頭部,為客戶創造價值,市場策略上,更多去爭取版權劇,提升盈利能力。上半年新預售6部,累計15部。
(4)IP價值從首輪發行收入為主,向首輪價格合理,長尾效應顯著提升轉變,頭部IP價值長期看有望提升,這位版權運營、國際發行、商業化開發等細分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公司本次半年報中特意將電視劇銷售收入拆分為制作發行(首輪)和版權發行(版權運營、國際發行等)兩塊,方便投資者了解和跟蹤。
公司2013年開始踏足電影業務,一是分析認為在發行環節全國至少有5-6家頭部發行公司的機會;二是電影的核心是內容,藝術性要求會大于商業性,而公司長期堅持內容主業,對內容的理解比較深刻,對于內容的研發、熱愛以及專業是我們的優勢。同時基于影視行業輕資產,人才是關鍵的特點,我們從2014年開始系統化做電影,從早期的批片引進,到建立自己的發行能力,再到挖掘一批高潛導演,積累投資經驗和主控能力,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目前聚焦了一批國內最優秀的中生代導演長期合作。得益于《刺殺小說家》《萬里歸途》兩部成功的主投主控商業化電影作品,公司電影業務已規劃片單制運營,規劃每年開機1部主控S級作品并參投重要檔期項目。過去三年特殊環境下,適度控制了投資節奏,因此今年沒有大體量的項目上映,而以參投為主,但是今年是制作年,會有一批新的電影項目開機,S級項目有《誤判》,預計9月開機。公司將通過主投主控與合作參投協同發展的市場策略,并繼續培養高潛新銳導演,持續、穩健發展電影業務。
影視版權的長尾價值顯著,因此公司于2020年對版權業務做了一輪戰略規劃,深度挖掘版權價值,一是子公司激勵,促進了版權業務業績的持續增長,2022年度版權凈利潤6,559.51萬元,今年上半年凈利潤3,641.86萬元;二是公司設立了“元視界”平臺,實現了版權內容的數字化、互聯網化,探索整集內容出售外的一些商業變現機會,如視頻素材,應用到更廣泛的制作、廣告、媒資等領域,此外還可以用于多模態的學習、與科技結合去探索一些服務于2C的應用產品的開發。上半年公司以自有資金4.85億元收購了國內領先的影視劇版權運營企業森聯影視,本次收購后,公司擁有的影視劇版權數量從3萬多小時提升至超5萬小時,森聯影視的版權數據信息將完整接入公司的版權管理系統和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實現數字化、平臺化管理。公司將依托上述數字資產進一步完善版權管理系統、數字資產系統和發行交易系統,實現影視劇版權的持續、高效變現;通過對影視劇中鏡頭的篩選、提取、整理和標注,進一步形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素材,探索建立適用于影視行業的垂類模型,對外合作方面正在與合作伙伴共同嘗試探索提升消費者攝影創作、視頻制作效率等的應用工具。
國際業務,中國的內容在海外的定價整體低于歐美、韓劇、臺劇,但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重點市場方面除了傳統的東南亞,近年來中國內容在中東、南美等一帶一路國家很受歡迎,現在他們不單單是購買劇集發行版權,也開始購買翻拍權,這不僅有助于增加發行收入,也為公司未來探索新的海外合作模式奠定了基礎。國際新媒體運營方面,能力持續提升,以Youtube為例,粉絲量已經超1700萬,正與更多長、短視頻創作者合作,努力提升新媒體運營收入。
公司一直重視科技對行業的變革,并積極探索影視工業化道路。2019年公司奔赴美國好萊塢、硅谷考察學習,后大股東在上海松江建立長三角虛擬拍攝基地,使用全LED屏的技術路徑賦能行業的虛擬拍攝。我們正在建立自己的虛擬資產庫,通過掃描實景、劇組置景等手段,積累3D建模的虛擬資產。短期看,目前全行業積累的虛擬資產還不夠多,一些頭部公司剛開始行動;長期看,若大規模使用虛擬拍攝,在影視制作領域我們預估可以降低包括置景、視覺特效制作,交通住宿、群演等費用,在元宇宙領域,我們預計可與文旅、游戲等行業有更多的產業協同,從而創造新的商業機會。
公司對AIGC的應用有兩方面的規劃,一是圍繞主業的提效降本,報告期內,公司成立了AIGC應用研究院,在Web端和企業微信移動端打造了AIGC體驗平臺,集成有用工具,并開設了相關工具的應用實戰培訓課程,提升公司全員AIGC工具使用能力;圍繞影視劇制作的痛點,推動“小說、劇本高效評估系統項目”“頂級編劇助手系統項目”“數字資產智能生成項目”“視頻智能升級項目”等重點項目。這其中,“小說、劇本高效評估系統項目”“頂級編劇助手系統項目”定位于縮短內容創作、生產周期,目標是提升生產效率,“數字資產智能生成項目”定位于服務虛擬資產庫建設,“視頻智能升級項目”定位于內容品質的提升,使一些制作年份較早、清晰度較低的經典內容可以有更好的觀眾體驗,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二是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對于一些我們的創新想法去做技術驗證,然后尋找潛在合作伙伴,共同探討潛在的商業機會,從技術端、成本端去測試商業模式,如測試下來有盈利前景的,則會去勇于嘗試,如時機還不成熟的,則會等待時機。
動畫、音樂、藝人經紀、整合營銷、影城經營、視頻彩鈴、短劇等細分領域業務也是公司全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的戰略目標是建立起成熟的全產業生態體系。
三、投資者提問
Q:剛提到使用虛擬拍攝會節約成本,那和實景拍攝相比,有多少比例?
A:每個劇的成本構成不同,如同級別的現代劇和古裝/仙俠劇,前者的藝人成本會較高,后期制作的成本會較小,后者恰恰相反。
Q:劇本創作中AI的引入,除了降本增效外,對公司還有哪些影響?A:一是從戰略意義上,可以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的效率;二是可以去嘗試更多的原創劇本。自有版權的積累對影視公司的長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Q:各個內容公司都在用AI降本,行業競爭格局會不會有變化?
A:第一,出于成本的考慮,不是每一家內容公司都會研發行業垂類模型,更多的是頭部制作公司、下游平臺公司會去建立這樣的體系。長期看,行業格局一定會發生變化,產品結構會進一步分層,頭部會更少更稀缺,但價值也會進一步放大,變現途徑會變多,這也是公司今年提高開機標準的一個原因。
Q:請問每年電影參投的數量大概有多少?
A:公司每年開一部S級項目,參投的數量視情況而定。參投的核心是能不能賺到錢,因為電影是2C的項目,風險比較高,參投時成本是固定的,但是票房是不確定的,需要做一個判斷,公司內部有成熟的團隊,目前看做得比較好,持續盈利。
Q:請問收入確認的標準是什么,現金流和收入確認之間有時間差嗎?
A:公司的收入確認是比較嚴謹的。2020年實行新收入準則后,收入確認的標準在不同情形下有所差異,一是臺、網聯播時,電視臺的收入確認時間為供帶后,視頻網站的收入確認時間為定檔后;二是純網或純臺發行的情況下,均為供帶后確認收入。
現金流和收入確認之間有時間差,預售后,公司就開始有現金流入,在報表里體現為合同負債,待收入確認時點結轉為收入,并同步結轉對應的成本。
Q:用虛擬人拍攝電視劇,客戶會接受嗎?
A:目前來說,可以嘗試,但不一定適合。這取決于兩方面,一是演員是否能適應無對手的拍攝。二是成本。目前比較折中的做法是可以嘗試中之人的形式。此外,我們認為虛擬人的核心還是整體商業化運營的能力,拍攝影視劇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