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長介紹2023年半年度經營業績
公司于8月22日盤后披露2023年中報,實現營業收入20.56億元,同比增長21.51%;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40億元,同比增長17.78%;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各項財務指標都在好轉。從公司戰略來說,我們各項規劃都在穩步推進。但由于天然氣行業在二季度進入淡季,與預計銷量存在偏差,二季度未達到市場預期。
最近,我與中聯煤領導進行了交流洽談,探討盡快建立面向未來的戰略協議,圍繞神安線全面落地的大背景,達成良好共識,上游資源全面提產,利用神安線核心戰略資產,建立價格聯動機制,將盡快與氣源方形成利益共同體。
進入三四季度,中聯煤與天壕能源會形成非常好的合力,我們有充分的信心處理好經營過程中的偏差。現在公司的董事會、經營層以及項目團隊成員狀態都非常好,堅定不移地力求把全部戰略實現落地。
二、董事長回答投資者提問
(1)上半年公司售氣量為6.62億方,請做個具體山西和河北地區的拆分;另外介紹一下氣源的價格。
回復:二季度山西段每天200多萬方,河北段也差不多。按原計劃,二季度神安線河北段預計每天400多萬方,但是今年LNG價格下跌對公司管道天然氣的售量和售價都形成了沖擊。此外,今年復工復產并沒有迎來較大的增長,總需求量同比去年沒有太大變化。到今天為止,我們在河北的氣量還不足400萬方/天,仍然低于預期,因此我對經營團隊提了要求,爭取盡快在河北達到400萬方/天以上,四季度達到全線800萬方/天。
2023年是神安線全線通氣后的第一年。但由于與上游資源方沒有做好充分協同,4月份失去了一些市場機會。8月初我們與中聯煤做了很好的交流,近期會形成價格聯動機制共識。
(2)去年天然氣整體供需緊張,山西本地出現希望本地消納的呼聲,今年仍然偏向于當地消化嗎?另外我們做天然氣的全產業鏈布局,中國油氣控股的進展情況如何?
回復:上游資源方面,中石油煤層氣公司和中聯煤層氣公司,今年都提出了明確的增儲上產目標:中石油煤層氣今年年底增產要達到每天1000萬方,中聯煤增產目標是達到每天1400萬方。
我們最初投資神安線,是在滿足山西本地用氣需求以后,余氣外輸,隨著內陸資源的開發和提產,能達到預期的穩步提產,使更多氣源進入神安線,這是最核心原因。
近期我們與中國油氣控股及中介機構多次開會,進行溝通,項目仍在推進中。
(3)二季度平均價差是怎樣的?
回復:受LNG價格處于低位的影響,二季度價差不是很理想。等到跟中聯煤建立價格聯動機制以后,雙方將根據市場需求以及價格波動情況,形成價格變化和波動的正常機制。
(4)雙方建立聯動機制指的是在淡季的時候保證公司盈利,旺季的時候拿出來一部分盈利分享給上游,是否可以這樣理解?
回復:中聯煤與公司,雙方在讓神安線盡快實現滿產的目標上是一致的。二季度,雖然有共同目標,但利益不趨同,因此失去了部分共同的市場。未來價格聯動機制形成以后,如果氣量銷售低于規劃,進價可按比例向下調整,這樣淡季我們也積極去銷售;進入冬季,滿足山西本地需求以后,神安線實現余氣外輸,我們讓出一些盈利給中聯煤,這樣雙方將形成真正戰略意義的合作伙伴。這個月爭取定下來合作條款,在今年旺季來臨之前,達成一致的共識。
(5)利益分享機制定下來以后,氣量方面公司有哪些展望?另外,與長慶氣田的連接線什么時候可以接通?
回復:我們的定位是做增量氣的補充,差價沒那么大的時候可以薄利多銷。因此氣源方面,不只是中聯煤,我們也需要有中石油煤層氣以及其他的氣源引入,把總量做大。
陜西氣田的審批,做起來沒那么簡單,路由的立項涉及太多的部門,做長輸管道有很多手續需要協調和推動,每一步都不容易。我們有團隊專門在跟進,一旦審批,建設起來很快。
(6)現已經進入8月份,全年的氣量目標有怎樣的變化?
回復:三季度以來,氣量較二季度有所增長,全年目標預計20億方左右。
(7)除了山西和河北本地市場以外,在全國各地拓展終端市場的進展如何?
回復:公司在全國各地積極拓展終端市場。最近進展最快的是在內蒙的一個項目,與中石油合作,天壕能源按股權比例分享投資收益,管道長度十多公里,投資金額也不算大,每年幾億方的用氣量。現在立項審批已經完成,預計年內可以實現供氣,明年可以全面貢獻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