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優化業務結構,對EPC項目的承接更為謹慎,以及往年承接的EPC項目隨著工程進度的推進,逐步進入收尾和竣工結算階段,導致EPC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此外,受行業環境的影響,2022年公司新簽訂單下滑,而2023年上半年新簽訂單對收入的影響有滯后性,導致設計、造價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二、公司上半年利潤額、利潤率及毛利率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控制毛利率較低的EPC業務規模;2)公司對所有下屬公司嚴格執行動態評估,對虧損或低效的業務單元進行縮減或裁撤;3)加強客戶和項目的評估,確保新簽合同的質量。
三、公司上半年經營現金流明顯改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為應對行業下行的影響,防范資金風險,公司堅持開源節流。1)落實客戶信用管理政策,篩選優質客戶和高質量項目;2)加強應收賬款催收,提高現金回款比例,對于無法及時收回的款項,積極采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3)強化財務管控力度,持續動態評估,控制各類成本的資金支出。
四、公司上半年新簽合同增長的主要原因?
答:公司積極關注宏觀經濟及發展態勢,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優化客戶結構,聚焦高質量客戶,強化非開發商客戶的經營力度,加大產業園區、工業上樓、人才房、保障房、TOD、學校、醫院、文化場館等產業類型的拓展。
五、公司在BIM及數字化技術領域的具體布局?
答:公司2008年啟動BIM專項研究,依托多業態、多專業、全流程設計應用場景的豐富積累,積極參與應用軟件研發和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公司于2022年加入數字化工業軟件聯盟(DISA)并擔任常務理事單位,公司建筑數字化工業化研究院被深圳市科創委認定為重點企業研究院。具體情況如下:1)持續研發華陽速建平臺,堅定推進BIM正向設計,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設計服務;2)積極打造IBIM平臺,以設計為起點,通過自主研發和戰略合作等方式打通產業數據鏈,實現不同環節數據集成和迭代,打造全產業鏈數據平臺和生態,逐步推進商業化進程;3)積極參與國產BIM軟件研發,為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安全、成熟的基礎軟件和生態環境。
六、人工智能技術在設計領域應用的具體進展?
答:近年來,公司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挖掘數據的價值,探索人工智能在建筑設計的應用,根本上解決設計業務存在的瓶頸。目前公司人工智能應用處于相對初級階段,已經實現了一部分特定場景的智能化設計和自動成圖(如:樓梯、車位、地下空間、裝配式、以及結構和機電等專業的應用),正在積極研發AI識圖、AI審查、專家系統等應用。公司以高質量數據為基礎,積極探索AI在設計全流程、造價咨詢等環節的深度應用,擴大智能設計的應用場景,加快AI設計場景與設計全流程的融合,以實現效率的提升。
七、請介紹公司參與城中村改造的情況?
答:自2007年深圳大沖舊村改造(深圳華潤城),華陽國際已在城市更新領域深耕16年,組建了城市更新業務的專業部門,是城市更新制度、設計協作制度的深度參與者。迄今為止,公司參與的城中村改造項目遍布深圳、廣州、東莞、合肥、長沙等全國多個超大特大城市核心地段。經過多年的實踐,華陽已從最初的項目探索,到空間融合創新,逐步發展到片區統籌城市共贏,并將持續探尋“城市更新”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