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事長王國紅先生向投資者介紹了公司基本情況、主營業務及未來發展戰略。
智算中心業務
問1:公司目前分別與湯姆貓和水發紫光簽署了戰略合作,之后會有怎樣的算力布局?
答:前期公司已經公告了與湯姆貓和水發紫光的相關戰略合作。公司目前正在與湯姆貓、大模型公司和算力運營平臺等洽談如何進行深入合作。公司7月20日召開的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已經明確,公司數據中心業務將升級為新一代智算中心和綠色節能數據中心,公司前期持續進行各方面的市場調研,目前正在積極籌劃部署智算中心的建設。
問2:公司智算中心的運營模式、盈利模式、競爭優勢是什么?答:公司的智算中心業務計劃采用自建、代建、共建的模式,參與從設計到建設、運營、運維全生命周期的工作之中,形成綜合性的盈利模式。
目前公司在智算中心業務上有三大競爭優勢:第一個優勢是技術優勢,公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袁教授團隊合作的泵驅兩相液冷,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作的余熱回收技術,能夠使PUE指標降到1.2以下,并降低碳排放指標;第二個優勢是建設和運維優勢,公司是較早的介入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維的國內企業之一,我們在數據中心建設和運維方面技術相對成熟,管理經驗也比較豐富,有利于持續提升智算中心的運營性能,同時也將降低運維成本;第三個優勢是客戶優勢,公司已經扎根多媒體視訊和數據中心業務20多年,客戶主要是央企和部委,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電力、金融機構和海關等。公司對于智算中心的客戶定位前期主要是以互聯網巨頭、三大運營商、大模型公司為主,后續隨著算力市場的發展,央企和部委也將有算力需求,公司可以發揮這一優勢進行布局。
問3:公司在GPU上算力布局的規模?最快能實現多少P的算力供給?
答:從公司前期的調研結果來看,如果想要呈規模效應,至少6000P 以上的算力布局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首期建設以1000-2000P的算力群為宜。公司正在規劃中。
問4:建設智算中心所需要的 GPU服務器的采購途徑?是否有與英偉達合作的預期?與國內的 GPU廠商是否有開展合作?
答:公司最近兩三個月接觸了多方采購途徑,包括英偉達官方直接接觸、服務器廠商和一些代理商。目前公司與英偉達在溝通洽談,與國內的GPU廠商也在接觸。
問5:投身算力建設需要比較大的現金流,前期建設投資額是多少?公司考慮如何解決長期的資金問題?
答:算力中心屬于重資產投資的模式,公司以往的業務都是輕資產模式,此次轉型到重資產的投資模式,對資金的需求比較高。一個算力集群的前期投資大約4-5億元,公司通過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以及和合作伙伴共建的模式可以解決資金問題。未來在價格和市場合適的時候,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等方式解決后續的產業布局和規劃。
問6:算力租賃業務大概什么時候開始能形成營收?
答:智算中心的建設是公司原有數據中心業務的升級,公司在全力以赴推進業務進展,包括與廠商、大模型公司和算力運營平臺等一直在溝通和交流,待芯片到位后次月即可形成營收。
新能源充電樁業務
問1:充電模塊里用碳化硅來替代傳統的材料,它們的成本差異大概是什么情況?
答:目前國產充電樁采用的碳化硅芯片與硅基MOS芯片相比,每顆價差在45元至55元之間。以20KW模塊高壓部分為例,需用到8顆碳化硅芯片,以每顆芯片價差50元為例,每個充電樁模塊價差為400元;以160KW碳化硅充電樁為例,需用到8個碳化硅模塊,則價差為3200元左右。
問 2:國內的碳化硅功率器件在新能源充電樁的滲透率僅為10%,還處于導入的階段,無法享受規模效應。目前公司是否有碳化硅充電模組的布局?
答:目前,國產碳化硅芯片良率還不夠高,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難題,碳化硅芯片主要還是依靠海外采購。另外,由于海外采購的碳化硅芯片大多被車企搶購,因此,在充電樁領域,除部分車企自建的部分快充站采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外,大部分充電樁運營商采用的仍然為硅基充電樁。目前公司的參股公司正在研發碳化硅模塊。總體來說,碳化硅芯片在充電樁應用上還面臨國產替代和供給短缺的問題,但這也反映出其市場前景廣闊。我們將繼續加大碳化硅模塊的研發和應用投入。
問3:目前國內通合科技、盛弘股份、深圳森國科也紛紛入局碳化硅充電樁領域,開始研發生產,公司的產品相比有哪些優勢?
答:公司在碳化硅充電樁領域主要優勢在于我們已經有成品投入使用并進行測試,蘇州及長沙各有一個碳化硅充電樁站點在運營并進行測試,可以通過數據來優化調整模塊的技術參數,使我們的產品更具優勢。同時,公司的參股公司正在研發碳化硅模塊,將對公司未來碳化硅模塊的采購提供有力保障。
問4:公司是否在開發液冷柔性群充系統?公司所開發的液冷柔性群充系統有何特點?
答:目前公司正在開發液冷柔性群充系統,其特點是:主機堆架構采用矩陣式結構,液冷充電終端可以調用最高功率為480kw;相比傳統的分體式充電堆(多數以多個120kw終端合并組成),我們公司采用的方案是超快充、大功率,同時又兼顧了普通分體式充電堆的功率分配功能。
問5:公司充電樁板塊未來有何布局?是否考慮拓展充電樁業務的多元化,比如充電樁運營方向?
答:目前公司幾種模式都在推進,一是作為充電樁的生產制造商向市場銷售充電樁;二是建設、運營充電場站,其中包括與客戶共建和公司自建,公司目前已在南京布局共建充電站,以及在蘇州、湖州布局自建充電站。另外,公司也在規劃與一些地方政府和大型產業集團的共建模式。
問6:公司是否考慮外銷碳化硅充電模塊?
答:目前公司與中東和東南亞在談項目合作,主要是以整體的碳化硅充電樁出口為主。碳化硅充電模塊能否對外銷售主要受當地應用需求的影響。
問7:充電樁業務對公司的營收有何影響?是否已取得江浙地區政策相應的訂單?
答:公司現有生產線的產能可以滿足生產8萬臺交流充電樁和1萬臺直流充電樁的能力。2023年上半年業務處于起步階段,對公司營收影響有限。另外,根據浙江省《行動方案》,到2025年累計建成充電樁230萬個以上,鄉村不少于90萬個。公司和浙江的一些地方政府、城投和企業也在密切討論,目前交流的比較深的企業有3-4家,如某大型車企控股的新能源網約車運營商,規劃完善各地充電樁運營站點,公司很可能會參與其中的設備供應。另外,公司最近也將參與湖州的投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