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3-08-22 | 廣聯達 | - | 業績說明會,線上會議,進門財經會議 |
參與機構 |
HSBC Securities (Taiwan) Corporation Limited,PAG Polymer,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弘尚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平安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lmvaleFund,AB Bernstein,遠信(珠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紅杉資本股權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淡馬錫投資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東亭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瑞銀集團,富安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安澤投資有限公司,五礦證券有限公司,淡馬錫投資咨詢(深圳)有限公司,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楓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NINETY-ONE COMPANY LIMITED,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杭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長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渤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Nivalis Partners Limited,大和日華(上海)企業咨詢有限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丹羿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普通合伙),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百達世瑞(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潤暉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禧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睿思資本有限公司,上海鼎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Oakwise Capital Holding Ltd.,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嘉信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諾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投瑞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方紅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中國)有限公司,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金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Harding Loevner (Asia) Limited,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煜德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中域投資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JARISLOWSKY, FRASER LIMITED JARISLOWSKY, FRASER LIMITéE,法巴海外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廣漢三星堆瞿上園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安本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晟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FIL Investment Advisors,北京誠旸投資有限公司,上海相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景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AlkeonCapitalManagement,LLC,上海致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龍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創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沙鋼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禹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寧涌富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甬興證券有限公司,上海彬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佳許盈海(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信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Epoch Investment Partners,Inc.,鴻運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上海恒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弘毅遠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興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觀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J.P.MORGANSECURITIES(ASIAPACIFIC)LIMITED,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丞毅投資有限公司,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星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上海秋陽予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博香港有限公司,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意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善水源(橫琴)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興海榮投資有限公司,賽伯樂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光大永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標普全球公司,平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紐富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萬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樸石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東方阿爾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EXODUSPOINT,中天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碧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JK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浙江國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野村證券株式會社,江源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鐘鼎(上海)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荷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才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懿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興證券有限公司,天堂硅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市澤鑫毅德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伙),廣州市航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白天親密夜晚就疏遠,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家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普徠仕香港有限公司,旦成投資,上海中域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睿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西藏東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瀑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摩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STILLPOINT,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恒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秦嶺資本,鄭州云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賽意產業基金,太平洋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仲春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淳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廣東惠正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良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康曼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大和資本市場香港有限公司,國泰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Hel Ved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晉江和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敦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霸菱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花旗銀行,西藏源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盈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謙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鯨域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廣州思諾鉑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萬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百年保險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富瑞金融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泓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君茂投資有限公司,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名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oint72 Hong Kong Limited,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旌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匯華理財有限公司,興證集團成員單位,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紅杉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世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世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淡聯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北京才譽資產管理企業(有限合伙),循遠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豐嶺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尚誠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海牛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施羅德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航證券有限公司,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 Inc.,上海琛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瓴仁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上海聆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渾瑾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鮑爾賽嘉(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天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南京春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Polar Capital Limited,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匯信聚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omgest,上海石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方瀛研究與投資(香港)有限公司,美銀證券,陸家嘴國泰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南京雙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景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彌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MILLENNIUM CAPITAL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香港商麥格理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中銀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華夏未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常春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方物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進化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浩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FIL ASIA HOLDINGS PTE. LIMITED,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寧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惠升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京華山一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同犇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天九投資有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Artisan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德邦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致道投資有限公司,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寧波燕園世紀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農銀匯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CAUSEWAY CAPITAL MANAGEMENT LLC,北京鴻道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Nordea Asset Management,上海灃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歐盛世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信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富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上研科領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廣東睿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交銀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晨壹投資有限公司,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MARCO POLO PURE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南鑫焱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量度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綜藝控股有限公司,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摩根士丹利,北京高信百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圓信永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莞市高盛集團有限公司,MARSHALL WACE ASIA LIMITED,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鵬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安財保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鼎薩投資有限公司,摩根大通集團,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云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唐融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磐厚動量(上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維金(杭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明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君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群益證券投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銘量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威靈頓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國壽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花旗環球金融亞洲有限公司,上海非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貝萊德集團 |
調研詳情 |
一、高級副總裁、董事會秘書李樹劍介紹公司2023年半年度經營情況 公司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0.50億元,同比增長10.71%;實現歸母凈利潤2.48億元,同比下降37.47%。收入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利潤同比下滑,主要有內外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因素,今年上半年整個外部經濟環境的復蘇總體不及預期,房建行業項目的投資和開工也在下滑,影響了部分業務的拓展;客戶雖有強烈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但是出于當前普遍控制成本費用的考慮,數字化投入變得謹慎,業務的成交周期變長。二是內部因素,公司上半年做了組織架構的調整升級,組織調整對上半年業務的開展節奏有一定的影響;另外考慮到今年內外部環境出現的變化,公司也是積極做出應對,對一些業務的經營策略、考核機制和銷售政策都做了一些調整,都給上半年業務的開展帶來了一些新的變化和影響。 雖然現在房建行業整體是比較低迷,但是公司堅定看好大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正是因為行業競爭加劇才會倒逼客戶提升管理標準、加速數字化轉型。所以盡管外部環境不景氣,但公司仍然在營銷和研發兩端保持持續的投入;另外前期資本化的研發費用轉入無形資產開始攤銷,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開始折舊,本期折舊攤銷費用新增近一個億,帶來費用增加。上半年成本費用的增速高于營業收入的增速,也導致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 具體分業務來看: (1)造價業務:報告期實現收入23.59億,同比增加12.42%,其中云收入18.85億元,同比增長20.81%;簽訂云合同15.66億,比去年同期下降8.27%,具體來看: ①造價單崗位工具 造價單崗位工具:包括算量、計價、工程信息服務,上半年實現云收入15.8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03%;簽訂云合同12.9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6%。 收入保持增長得益于前期云合同的結轉和本期新簽合同的確認,云合同金額下降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是外部因素影響,房建行業景氣度下降影響了部分客戶的續費和新簽,特別是一些中小客戶和散戶;二是銷售政策調整的影響,公司今年調整了造價業務的銷售政策,取消了多年合同優惠簽約的政策,將多年訂單調整為年度訂單,影響了上半年的云合同金額。以上因素,再加上組織架構調整的影響,導致一季度新簽云合同金額同比去年下滑較多,但是二季度隨著組織運行效率的提升和營銷力度的加大,二季度的新簽云合同同比、環比均實現增長。 從上半年來看,如果剔除去年上半年簽訂多年合同的影響,造價單崗位工具今年的訂單金額同比是增長的;去年的多年合同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因此今年下半年受多年合同的影響就很小了。 另外我們也看到,造價單崗位工具產品的應用率和活躍度與去年同期是持平的,續費率較去年同期提升超過4個百分點。 ②數字新成本業務 數字新成本業務:上半年實現云收入3.0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3.68%;報告期簽訂云合同2.7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98%。收入保持增長得益于前期云合同的結轉和本期新簽合同的確認。數字新成本業務今年在銷售節奏上是有一個變化,數字新成本是去年上半年推出的產品,它是在造價軟件的基礎上結合企業成本管理的需求形成的完整解決方案,因為契合客戶當下對于精細化成本管理的訴求,這個產品去年推出以后很快鋪了一批頭部和先鋒客戶。 數字新成本是一個新產品,又是面向成本管理全過程的解決方案,因此客戶的應用以及產品的價值交付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今年上半年的重點任務是夯實產品交付,幫助客戶完成產品應用價值的提升,打造應用標桿,沒有在營銷側進行大規模市場推廣,導致上半年的云合同金額同比下滑。 上半年的產品交付和標桿打造應該說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產品的應用率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超過一倍,續費率已接近造價單工具續費率水平,達到預定目標,交付效率提升超過25%,打造標桿客戶近400家、標桿項目3726個,并且產品實現多種業態的應用。這些也都為下半年產品迅速放量,加快簽約打牢了基礎。 (2)施工業務 施工業務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4.61億元,同比下降7.75%。施工業務總體上還是受外部行業環境影響大一些,建設項目開工數量和進度下降,客戶在數字化投入上也變得謹慎,導致整個業務的成交周期和交付周期都變長了,這些都對施工業務的拓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當前施工業務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客戶的數字化認知和數字化能力需要持續升級,上半年公司也是通過行業峰會等大型活動來促進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同時我們也在不斷的深化大客戶經營,通過咨詢的方式參與到客戶數字化戰略的頂層設計當中,為企業做業務和技術賦能;同時針對客戶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人群-項目經理這個群體,我們也在推進一個大的項目經理培訓計劃,今年上半年,對重點企業項目經理培訓賦能人數達到2000余人; 從經營上來看,施工業務今年也做了一些經營策略上的調整,過去主要考核收入、回款等規模指標,今年開始對利潤進行考核。所以我們也對產品結構做了優化,加大自營軟件和自研智能硬件的銷售,降低部分盈利水平偏低的硬件銷售;另外施工業務今年也在重點控制人員規模、嚴控成本費用。上半年來看,施工業務的回款保持增長,同時成本費用管控也有一定的加強。 產品方面,施工業務的重點是做產品價值升級。在企業級產品上,現在新一代的企業級項目管理系統PMlead即將在樣板客戶北京建工、江西建工、陜西建工打造完成,今年也將在更多客戶進行推廣。項目級產品中,新的數據決策分析系統是面向項目經理推出的一款數據驅動決策分析產品,通過數據驅動幫助項目經理做出最優決策,同時也可以帶動原有的解決方案的銷售,產品目前已經在樣板客戶驗證階段,項目經理反饋非常積極。 另外上半年公司發布了公路設計、算量、施工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目前正在打造一體化應用標桿。這些新產品的都為后邊施工業務價值升級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3)設計業務 設計業務目前分為新老產品兩塊,老產品來自20年收購的鴻業科技,新產品是去年下半年發布的數維設計產品集,包括數維房建和數維市政兩大領域。 目前設計的主要收入還是來源于老產品,未來新產品將會逐步替代老產品,所以在銷售策略上,今年放緩了對老產品的規模化拓展,重點是進行數維新產品的市場推廣、產品驗證和標桿建設。 上半年數維設計產品覆蓋近1000家客戶,覆蓋設計師8000多人,打造了一系列標桿用戶,初步實現數維產品在國內設計市場的突破。目前數維產品仍處于產品價值驗證和打磨階段,產品的迭代升級和市場推廣都在持續推進中。 當前收入不是設計業務最為關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把產品打磨好,借助國產化和設計、成本、施工一體化的契機,通過標桿建設,實現數維系列產品的快速普及。 (4)其他業務 其他業務包括海外業務、數字城市、數字教育等,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84億元,同比71.46%。報告期增長比較快的主要是海外業務、數字城市業務等,海外業務增長主要是因為報告期收購瑞典的能耗模擬軟件公司EQUA納入合并報表所致;數字城市是因為廣陽島二期項目確認了部分收入;其他業務的收入占比較低,且都屬于培育業務。 2023年下半年展望: (1)造價業務:下半年重點是要加強客戶觸達和商機挖掘,做實存量、提高續費率水平,同時狠抓增量,促進新購的增長。像算量軟件7月份已經發布了新版本GTJ2025,借助新功能新價值,來促進新購轉化;數字新成本在做好存量客戶續費的基礎上,重點加大市場推廣的力度,借助標桿客戶的示范效應,實現規模化放量。 (2)施工業務:在營銷端加強對高質量項目以及項目經理的運營,加大項目覆蓋量,以保證成交量的增長;在產品端加快新產品在樣板客戶的價值驗證和標桿打造;運營端加快交付周期,提升新簽合同轉化率,繼續強化成本費用管控,改善業務經營效益。 (3)設計業務:老產品要進一步聚焦商機開拓和轉化;數維新產品要加快性能和功能的迭代升級,持續擴大設計院和設計師覆蓋,打造應用標桿。 二、高級副總裁、財務總監劉建華介紹公司2023年半年度財務指標 (1)利潤表主要科目變化 營業成本同比增長10.27%:主要是數字城市和數字教育業務規模增長。 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7.71%:主要是前期銷售人員增加、漲薪導致人工成本上升;同時今年加大了市場營銷推廣力度,營銷、差旅等費用增加較多。 管理費用同比增加14.6%:主要是前期管理人員增加、調薪導致人工成本上漲上升;以及西安研發大廈完工計提折舊增加。 研發費用同比增加30.70%:主要是前期研發人員增加、調薪導致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前期資本化的研發項目轉入無形資產開始攤銷。 (2)資產負債表主要科目變化 應收賬款較年初增加4.35億元:主要是造價業務增加的應收款,造價業務在年中過程中通常會給予客戶一定的信用周期,年底時會加強結算;施工業務上半年緊抓銷售回款,回款同比增長明顯。 無形資產較年初增加了6.86億元,主要為報告期部分募投項目研發完成,前期資本化的研發費用從開發支出轉入無形資產所致。 其他流動資產較期初增加1.18億,主要是報告期購買理財產品增加所致。 應付職工薪酬較年初減少3.59億元,主要是報告期內支付年終獎和績效獎金所致。合同負債較年初減少3.33億元:合同負債是造價業務預收的年費,主要是報告期結轉至營業收入,同時報告期新簽云合同有所下滑所致。 (3)現金流量表主要科目變化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流出增加6.33億,剔除金融業務影響,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流出增加4.15億,主要是前期人員增加、漲薪導致人工成本增加,以及受市場環境影響銷售回款有所放緩所致。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流出增加0.9億,主要為報告期購買理財產品所致。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流出減少0.71億,主要為報告期回購股份金額同比減少所致。 三、互動問答 Q1:如何看待造價業務需求變化,數字新成本未來的發展趨勢? 答:一是從建筑業增長率來講,維持5%以上的增速,說明整體行業景氣度沒問題;二是行業結構上的變化,從過去的住宅類項目,逐步地向改善性需求、非住宅業態、基建類的轉移,包括城市更新改造的廣闊空間。基于此,預計造價員數量不會有大的變化,但會向大型企業集中。 從目前數據來看,造價員崗位沒有受到太大沖擊,存量是沒問題的。公司造價業務過去3年保持了25%的復合增長率,目前傳統造價業務相對來說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存量的市場,爭取保持10%左右的增長。 造價業務的長期增長,重點在客戶價值挖掘,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公司結合自身在造價領域工程概預算的優勢,逐步向成本管理轉移,數字新成本正是這樣的先行產品,正好契合客戶當下的精細化成本管理訴求,得到了客戶認可。去年合同金額達到6-7億,未來目標保持40%左右增速。成本管理面向的不僅僅是造價員,還有整個項目的成本管控人員,產品應用崗位和范圍擴大很多,所以造價業務的長期增量空間沒有問題。 總而言之,我們希望讓老產品保持穩定的增長,新產品能夠實現快速的增長。 Q2:造價業務取消多年優惠政策,是否影響客戶黏性? 答:今年開始,造價業務調整了部分銷售政策,對部分客戶由以前簽訂三年合同改為簽訂一年合同,簽訂三年合同公司通常會給予客戶一定的折扣,但客戶當年整體的資金支出會變多。今年主要是考慮到客戶的經營和資金壓力,同時造價業務又有很強的客戶粘性,所以我們取消了三年期優惠簽約的政策,轉為年度合同。去年公司三年合同大概三個多億且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今年取消三年合同政策之后,對上半年的造價云合同金額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剔除三年期合同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造價云合同金額同比是增長的。取消三年合同對公司報表營業收入不會造成重要影響,因為不管三年合同還是一年合同,都是分期確認收入。 Q3:組織結構調整是否已接近尾聲,它所帶來的摩擦成本現在是什么情況? 答:整體上來講大家已經適應了新的組織架構和要求,單二季度來看,從業務開展的效果上,尤其是造價業務這一塊,無論是從新簽合同、續費率、應用率上看,都得到了比較好的恢復和提升,這種磨合基本上也到位了。下半年來看,組織磨合的影響因素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 Q4:怎么應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