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半年報毛利率明顯改善,但銷售、管理、研發三費同比提升較為明顯,原因是什么?
答:毛利率改善的原因有三方面:1.規模效益的影響,公司的收入呈上升趨勢;2.公司原材料成本的下降;3.穩定桿項目原先份額較少,今年上半年提升明顯,營業收入增幅達到70%以上。三費方面,一方面,今年公司與客戶的溝通交流頻率上升,銷售等費用增加;另一方面,公司上半年上市,管理費用支出大。
2、公司材料自制率高,請問自制的材料有哪些?
答:公司主要原材料都是自主加工的,如懸架彈簧、制動彈簧等,只有閥類和異形彈簧原材料外包。
3、從營收角度來看,分客戶拆分情況如何?
答:公司最大客戶仍為比亞迪,上半年收入增長明顯。新勢力車企的增長也快,但尚未到前五大客戶。
4、公司滲透率上升的背后邏輯是什么?
答:一方面是公司產品性價比高,另一方面是公司跟自主品牌的技術融合度在加深,主機廠對供應商的依賴性在增加。
5、公司彈簧的技術難點體現在哪里?
答:彈簧在汽車懸架系統中屬功能件、安全件,跟一般的彈性元件不同,一旦彈簧出現了問題,會引發安全事故。所以彈簧所用材料也與其他彈性元件不同,使用的是特種鋼。懸架彈簧的材料強度比一般彈簧高得多,同時彈簧鋼作為特種鋼的一種,本身在鋼類原材料占比中較少,鋼廠對其重視程度不高,公司在早年就意識到原材料的重要性,通過與鋼廠合作研發各類材料,積累了技術底蘊,得以在原材料上有技術上的優勢。
6、公司現在跟鋼廠合作研發的材料與國外材料有明顯差異嗎?
答:與國外相比,代差已經消失,但穩定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因為基礎技術是需要傳承和迭代的,需要一步步提升。
7、目前國內自主品牌份額較高,未來份額還能繼續增長嗎?
答:公司的成長離不開自主品牌汽車的成長。早些年,日系、美系、歐系汽車在國內占比高,這幾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市占率上升,自主品牌汽車有了明顯的增長。我們以國內品牌客戶為主,所以會跟著客戶端的上漲而上升。
8、公司穩定桿未來產能增長情況如何?客戶源在哪兒?
答:公司目前增量最大的是穩定桿,下半年還會繼續增長。在客戶源方面,穩定桿和彈簧關聯度高,都屬于彈性元件,所以客戶重合度高。
9、公司開始涉足穩定桿領域的原因是什么?
答:穩定桿和彈簧都屬彈性元件,兩種產品工藝類似,客戶重合度高,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10、公司未來兩年增量在穩定桿端嗎?
答:穩定桿和彈簧都會增長,穩定桿原先基數較小,所以提升明顯。
11、公司在機器人領域的占比情況如何?
答:公司做的是工業機器人彈簧。工業機器人的量不同于汽車類產品的體量,該領域會有所增長,因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層面會增加、升級,如一線勞動力的替代等。
12、工業機器人的單臺價值量是多少?
答:我們配套部分是在一組1000元左右。
13、工業機器人和汽車彈簧的技術難度區別大嗎?
答:工業機器人試驗周期和壽命要求比汽車類彈簧更高,根據臺架試驗,機器人彈簧的壽命是汽車彈簧的十倍以上,所以試驗周期也會相應增加。從技術來看,工業機器人的技術要求會更高。
14、公司未來三五年,各業務收入占比規劃情況如何?
答:主要取決于產品內驅,公司也在積極拓展汽車領域以外的其他需要彈簧的應用領域,如軌道交通、農用機械、工業機器人等。
15、公司未來毛利率能維持住嗎?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升毛利率?
答:公司目前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間,可以從技術方面著手提升毛利率,通過技術的提升來輕量化彈簧,用技術去推動毛利率的提升。
16、華緯的產品經過加工可以替代空氣彈簧嗎?
答:空簧和螺簧并非誰替代誰的關系,兩者應用場景和受眾群體不同,我們是不同賽道的產品。兩者各有優缺點,盲測基本感受不出兩者之間的區別。從性能上來說,車身高度的升降,是螺簧+橡膠件與空簧最大的區別。
17、公司后續產能建設情況如何?
答:彈簧及穩定桿項目均在今年會釋放部分產能。“新增8000萬只各類高性能彈簧及表面處理技改項目”最終在2024年度的第三或第四季度全部產能釋放。“高精度新能源汽車懸架彈簧智能化生產線項目”最終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全部建設完成。“年產900萬根新能源汽車穩定桿和年產10萬套機器人及工程機械彈簧建設項目”預計在2025年年底完全釋放產能。
18、待年產900萬根新能源汽車穩定桿投產后,能跟懸架彈簧達到1:1嗎?
答:待產能釋放后,穩定桿能跟現有的懸架彈簧差不多,但未來懸架彈簧也會繼續增加。
19、除了汽車領域,還有其他什么領域彈簧附加值高?
答:汽車領域彈簧附加值并不高,能源類、軌交類附加值要高于汽車類產品的附加值。
20、目前汽車用彈簧的國產化率情況?
答:目前暫無該方面的公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