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2023半年度業績情況
2023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2.46億元,同比增長9.35%,歸母凈利潤12.12億元,同比增長52.03%,扣非后歸母凈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88.4%。
(一)磁材新能源協同發展,助力公司高速增長。
分產業收入看:新能源板塊已成為公司的經營主力,其中,光伏收入67.97億元,鋰電收入9.4億元,兩者合計占總收入的75.5%,磁材器件及其他收入25.1億元,占總收入的24.5%。
分產業經營看:2023年上半年,光伏產業出貨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組件出貨超3.3GW,同比增長50%,電池除了滿足內用外,還對外銷了約1.2GW。市場布局多點開花,在歐洲市場出貨保持了較高增長的基礎上,日韓和國內市場實現了翻番以上增長,澳州、印度、拉美等地區市場拓展初顯成效;新產品新產能布局順利,公司N型TOPCon的6GW電池和5GW組件擴大產能項目在有序推進中;并同步推出了N型TOPCon組件新品,該系列組件功率可實現415W-630W全面覆蓋,最高轉換率可達22.45%;適度參與了下游電站和EPC建設,子公司獲得了電力工程施工總承包二級資質,并拓展了多個單體容量超10MW以上的工商業分布式電站項目,公司自身亦儲備了近1GW電站。
磁材產業是公司傳統主業,經營韌性十足,業績貢獻穩定;磁材出貨9.2萬噸,出貨量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永磁鐵氧體在存量博弈日趨明顯的情況下,憑借著技術、質量、服務和可持續性等綜合優勢,市占率逆市提升,實現了喇叭磁、磁瓦、干壓產品等出貨量同比增長,并榮獲了博世2021-2022全球最佳供應商。軟磁在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逆變器領域出貨量持續提升,納米晶器件取得新突破,多款項目可實現量產。
鋰電產業在下游小動力主要應用市場需求不景氣,業內企業普遍開工率不高的情況下,公司實現了收入和出貨量雙增長。出貨1.4億支,同比增長36%。鋰電三期的6GWh項目已于今年6月份建成投產,目前產能爬坡順利。同時,戶儲產品實現了海外的出貨。
(二)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奠定公司發展后勁。
今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加強科技創新,研發支出5.25億元,占當期收入的5.13%。獲得授權專利129件,其中發明專利51件;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國家標準3項;先后有10多項省級新產品認定,其中國際先進4項。此外,公司還取得CNAS實驗室認可證書,成為浙江省首個同時通過國際汽車電子委員會標準和中國國家標準認證的環境類可靠性試驗實驗室。
(三)不斷加大項目投資,推進智能制造升級。
十四五期間,公司持續加大先進產能和產線技改投資,2022年做出投資決策30多億元,2023年上半年做出投資決策40多億元,新投資項目均會朝著智能化、數字化工廠方向建設,如鋰電三期被列為5G融合應用示范工程,軟磁一工廠被列入省級智能工廠培育項目,宜賓電池片工廠擬建成新一代的未來工廠,連云港組件工廠擬建成5G全連接的工廠。同時,還在推進國際化產能布局,新能源和磁性材料均會分步到海外設廠。
二、問答環節
1、公司光伏的市場業務布局策略?上半年各市場區域組件出貨占比?
答:今年上半年公司組件出貨超3.3GW,其中歐洲市場出貨占比約75%,日韓市場占比超10%,國內市場占比約12%,日本和國內的出貨同比均實現翻番以上增長。在市場布局上,我們會持續深耕歐洲市場,日本與國內的市場占比適度會有所提升,但這不代表弱化歐洲市場,歐洲市場出貨量絕對值也還是持續增長。多點開花的市場布局可以帶動公司出貨量的高速增長。
2、公司光伏上半年各市場區域收入占比情況?
答:從收入角度看,歐洲市場收入占比不到70%,日韓等亞洲市場占比約16%,國內市場占比約17%,北美洲與非洲等市場占比不到1%。
3、如何看待歐洲行業庫存?公司庫存情況?
答:橫店東磁在二季度就已主動進行了庫存控制,現客戶渠道保持在一個月左右的庫存量,相對以往的庫存消化速度來講,也是比較合理與健康的。行業庫存方面,我們沒有準確或詳實的數據,通過共同的渠道來看,有一定庫存,如果這些庫存在后續的半年里得不到及時消化的話,隨著產品迭代的發展,對庫存較高的企業業績會有一定影響,這也是我們對老產品庫存會嚴格管控的原因之一。
4、戶儲產品的進展以及今明年展望?
答:今年上半年我們重點還是在一帶一路或非洲國家做了一些技術性出貨,大概幾個MWh的出貨。歐洲市場也做了十多家送樣,通過前期樣品測試,再對產品進行改進。預計今年下半年出貨量不會太大,可能10MWh以內的出貨。今年更多還是在分銷商、渠道以及產品質量完善等方面做布局。
5、日本市場的產品策略?與歐洲市場一樣嗎?
答:日本市場跟歐洲或國內市場所切入的點不同,日本對黑組件并沒有特別偏向的喜好,其對整個產品品質以及產品的設計元素要求會更多一點,尤其是住宅類市場。公司目前在日本也主要是做住宅類市場,并且在該領域占比會比較高。
6、公司在海外產能布局的考慮?例如高價的美國市場?
答:公司認為在目前PERC技術切換到TOPCon的時間窗口期下,海外產能布局可能會有一定的機會。我們目前看高價的美國市場的話,還需要考慮后續美國政策情況以及對供應鏈的透明度、產業鏈布局、海外物料等多個方面考量。
7、宜賓二期出貨時間以及三期技術路線的考慮?
答:宜賓年產20GW高效電池項目一期、二期的TOPCon技術路線我們還是比較確定的。一期產品目前正在調試階段,二期產品計劃今年四季度啟動。三期技術路線目前還沒有確定,若屆時BC類技術有進一步進展的話,我們可能會考慮,但如果沒有的話,TOPCon可能也會考慮,因為國內國外的產能布局可能會做同步匹配。另外異質結技術的話,我們一直有在跟進,目前來看我們認為該技術的固定資產投資和制造成本也還是稍微偏高一點,需要再觀望一下。
8、公司BC類電池中試線的進展情況?對BC類技術路線的展望?
答:從研發角度,公司已完成該類技術的前期技術儲備,但從中試線進程來看,產品良率還有待提升,因此我們對于BC類產品的量產進程可能還是會往后推遲,有在跟進頭部企業在該類技術上的進展。
9、隨著光伏行業產能供給提升,公司未來如何從制造端、銷售市場端、售后服務端來保持自身在差異化市場的先進性?后續是否會推出新品類的產品?
答:在規模化制造條件下,進行差異化市場和產品的管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在差異化產品質量、標準化生產、成本管控之間找到平衡點,對前期資源、系統培訓、產品與銷售相結合等多方面進行管理,這相對來說是個系統性工作。新品類產品方面,我們會在同質情況下尋找優勢點,基于市場需求或痛點、成本合理的角度,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開發產品,后續TOPCon高可靠性方面會結合自身材料選擇匹配。如果一味過度追求差異化產品,會導致整體制造成本提高,客戶群體或市場受眾也會收縮。
10、公司光伏組件全年出貨目標是否有調整?
答:目前全年組件出貨目標仍在朝著8-9GW方向努力,三季度末還再要看看歐洲需求和國內價格走勢,若價格一直較低,我們會在利潤和出貨量之間做權衡。
11、根據報表可見,公司今年1-6月經營性現金流約21億,6月末貨幣資金相比去年末也增加了約20億,現金流強勁,明顯優于凈利潤,這個差異主要是什么原因?
答:一方面公司2023年半年度經營業績增長,同時加強流動資產的管理,相應帶動了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另一方面,光伏板塊的上游材料采購以承兌匯票的結算方式為主,而銷售收款以電匯為主,購銷兩端的收付款節點時間差,相應使得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有所增長。
12、鋰電產業上半年的毛利降得比較明顯,公司對鋰電產業的未來出貨預期是怎樣的?
答:整個鋰電小動力行業都在面臨市場供需失衡較大的這樣競爭壓力,公司稼動率能保持在70%以上,在業內是做得比較不錯的。從毛利率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可能都會處于毛利較低的一個狀態;從戰略布局角度來看,仍主要布局電動二輪車、便攜式儲能、電動工具、智能家居等領域,其中我們認為電摩、Ebike市場后續潛力較大。
13、今年上半年磁材價格應該有所下降,而公司磁材毛利率仍有所上升的原因?
答:今年上半年磁材毛利同比增長了約3.2%,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磁材產品結構中毛利較高的產品出貨增幅較大;2、公司材料采購控制較好,在原材料價格處于低點時有進行一定的戰略儲備;3、銷售結構有所調整,今年向兄弟公司采購稀土外銷的比例同比有所下降。